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恩格斯把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并提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当把思维反作用于存在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这是因为,思维反作用于存在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本质关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本质特征,而如何改造世界是时代对哲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作者还分析了其它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三个方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文中,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他指出:“全部哲学,特另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恩格斯接着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基本方面。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但对第三个基本方面的理解,又各不相同。②笔者赞同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的观点,并认为,第三个基本方面应是:思维能否改造现实世界即世界能否能动发展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既包含了恩格斯对近代及其以前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又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这一观点既同整个哲学史的基本方向相符合,又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与实践特征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相符合;文章从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与人的能力提高四个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前提的视角,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实现思维方式的理论变革,从而使思存关系问题深化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批判之中,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关怀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问题观和辩证的问题观。实践的问题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的基本思想,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和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一思想与当代西方哲学有一定的契合度,既体现了人的类特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也是辩证的问题观,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坚持辩证的观点与方法,做到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是科学的问题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转换及当代科学发展观的视觉上看,我国哲学界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理论,在总体上存有尚未摆脱近代形而上学倾向之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生活世界,而不是追溯世界的初始原本或终极存在,哲学的功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对实践赋予了新的本体论意义,为当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唯物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哲学基本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只是肯定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和意识的能动性,从未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拔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容,第二方面仅指世界的可知性,并把第一方面拔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其总的倾向是否定意识的能动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精神是相违背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 ,必然与自由这对范畴 ,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性质与任务 ,因而是哲学最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并探讨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问题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说的精神对自然界谁是谁的本原。有人把这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本原问题,也未尝不可。不过,稍不留意,易于把它说成是世界本原问题。哲学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吗,这样说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在我国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和教材中,就有世界本原之类的提法。有的说;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可以简称为世界本原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可知性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始终是哲学研究的重心之一 ,历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阐释。这种阐释大致有本体论 ,语言论和实践论三个阶段 ,只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阐释才提供了理解世界可知性问题的科学视域  相似文献   

11.
依据哲学中的物质、精神和实践三个概念来划分并对应性论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行为文明,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逻辑上是子项相容;划分全部社会文明的基点是实践,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分别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世界、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积极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阐明社会文明观的科学思想轨迹和科学方法论原则;在人们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基本方面的前提下,对社会文明第三个基本方面唯一科学的称谓,不是行为文明,而是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2.
客观世界是由未认识实践改造的物质世界即自在的世界 ,和已经认识改造的实践的物质世界 ,以及正在实践改造的人类社会构成的。客观世界是由这三个性质不同的世界构成的。与客观世界的三个世界相对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文着重谈了客观世界的第一个世界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辈们已经实现了哪些创新。从哲学方面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揭示了哲学的阶级性,公开承认新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二,离开了“哲学基地”,终结了哲学,新唯物主义“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再提供现实世界的具体认识和改造现实生活的方案,而只是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第三,它转变了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把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从而为无产阶级提供从人们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思维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创新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何种方式、何种功能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何种理论形态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问题。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有利于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的真理道路继续前进,防止在“创新”的名义下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当前的哲学现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方面是可突破的?哪些方面是不可突破的?我们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不是发展着的?它的那些具体理论内容和形式又是怎样突破和发展的?等等。本文仅以唯物辩证法学说为论域,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如实反映的科学,它的真理性和生命力就在于它能根据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发展而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增加着“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份”;就在于它能够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进步,随着人们认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理论形态。因此我们说,发展是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以指导科学地、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那么,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世界本来的面目,用什么标准检验呢?对于这样一个认识中的重大原则,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并进行过反复激烈的争论和交锋。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主义哲学,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明确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哲学方面,毛泽东同志同样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使哲学真正成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哲学思想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所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无论现在和今后,对哲学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在中国近现代关于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的广阔背景下发生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后,相对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来说,还是强有力的西方文化的输入,使得中国近代哲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思潮的传播虽然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质的规定性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达到真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的统一,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结合这个问题,从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翻遍现行的哲学教科书,通篇找不到实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讲实用吗?是实用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吗?不,事实和理论都充分说明实用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贯的基本的观点.实用,通常指实际使用,或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即应用某个理论并达到有用的效果.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指人们用某个理论作为指导去改造客观世界,即应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内容,现有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一般都认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何为第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它们谁是第一性的,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基于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二是世界可知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从生动形象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入手,借助高更的一幅哲理性巨幅油画标题提出了三个让无数人绞尽脑汁的基本哲学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并试图从医学、解剖学、史学和哲学等角度给予回答。通过寻找答案,笔者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萨特的话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主义是博大、深邃而完备的哲学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对三个基本哲学问题作出了科学全面而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