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创新董伟建自80年代后期以来,余秋雨先生陆续发表了以“文化苦旅”为题的系列散文,结集出版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这些散文集的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反响巨大。余秋雨对中国当代散文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依仗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以其卓越的创造突破了当代散文的某些程式。我们期待他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史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散文得失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余秋雨散文之“得”为:(1)赋予当代散文一种雍容的气度(自信、从容、理性与节制);(2)使当代散文有了弘厚的文化景深(文学、文化与学术);(3)为当代散文文体增加了两个新元素(文化与学术)。余秋雨散文之“失”或不足在于:(1)情思的矫饰或失真;(2)结构的模式化处境;(3)学术元素于散文的异类性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戏剧理论家的余秋雨,充分调动多种戏剧元素为散文所用,形成了自己散文创作的独特戏剧化风格。纵观余秋雨散文,从情感基调到句式修辞,从谋篇布局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化元素——悲剧蕴含、戏剧冲突、戏剧悬念、戏剧结构、戏剧情境、鲜明的情感、富于韵律和节奏的语言,等等。戏剧元素的植入,大大拓展了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容量和表现手段,也为当代散文的文体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历史散文的余秋雨散文以历史承载的文化和。生为主旨,带给当今人们以历史性的思考。评论余秋雨散文,首先应了解他的创作主旨和他的散文的独树体式,其次应分清文学与史学的根本不同;只有这样,批评才能公元到位。而胡晓明先生把文学和史学,文艺性散文和学术性散文这两对概念混为一谈,难免导致以学术性眼光和历史学观点来观照秋雨散文,指责他的散文的失实失误,这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参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思想文化进程和余秋雨的理论文字,从文化的思考和意蕴的开掘、文化良知和健全人格的建构、仪式感的营造和诗性语言的锤炼等方面,阐释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征,对余秋雨研究做出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秋雨散文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对传统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检索,对复杂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清醒的汰选,从“可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可信”的因素;余秋雨散文在文化传统的深处立定,以其冷峻的理性和充沛的人文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从而完成了对当代散文的一次重要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散文“古已有之”。其创作有两种路数,与其用“载道”和“言志”分之,不如用“文化大品”和“文化小品”称之更为确切。本文立足于史的叙述,纵向论述了文化散文发展的轮廓,横向比较分析了鲁迅、余秋雨等文化散文的内蕴和特质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旧体诗的写作几乎贯穿于郁达夫的整个创作时期,作者对这一文类的爱好和选择,表现出其灵魂深处所潜藏着的虽放浪形骸之外、仍不失名士风流的那种旧式文人的特征。它是一种传统文学修养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反映了作家的人生态度、审美追求、思考方式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金初耆旧作家与庾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为出仕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汉族作家,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和由宋入金的耆旧作家的作品却有很大的不同。金初耆旧作家缺乏庾信作品中的王室情,其各自的具体处境和历史环境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广西文人郑献甫的骈文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骈散观,抒发了他对岭南秀丽风光的喜好,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其骈文作品格调清新,少用典故,既有典雅厚重的气息,又有清新秀丽的特点。郑献甫骈文成就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岭南作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接受。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创作与阅读,是真诚而亲切的人际交流活动.当代湖湘散文的首要的、共同的美质,即在于此.这是优秀的湖湘文化润滋与培育的结果,其风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岁月·生活;心·体验·思悟;文·情感·个性.但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继承与创新两个角度论述了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的"骈文化创作倾向",全文论述角度更加偏重于这一时期书信体散文文体形式上的发展与创新,而这种发展与创新主要是从语言句式的对偶、四六句式的对仗、音韵声律的和谐以及用典技巧的运用四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使读者对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骈中有散,散中有骈,骈散相间"的文体形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南宋词科的恢复和改革不仅造就了又一个骈文繁荣时期的到来,而且对南宋骈文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促使南宋骈文朝着格律更加严格、注重技巧形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临川傩舞种类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川傩文化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南丰的文傩与乐安的武傩是临川傩文化二在太要形式。从众多的起源传说资料中分析,临川傩文化起至少可追溯到南宋时期。  相似文献   

19.
禅宗文化在岭南繁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禅宗文化之所以在岭南长盛不衰,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禅宗文化在岭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岭南文化固有的特质有利于禅宗文化的传播和流行;禅宗南宗的兴盛有力推动了禅宗文化的发展;顿悟禅宗的理论及独特的弘传方式适应了岭南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