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隐喻由字面意义与修辞意义(隐喻意义)构成。古典修辞学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日常语言与隐喻语言,而今人则认为它们不过是语言内部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隐喻位于“意义与指涉”的“断堑”以及“所言说者”与“所意谓者”、常规或字面表达与迂回说法之间的“空当”(space)处。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隐喻的意义都产生并存在于意义的空白或断裂之中。因此,在语言内部进行着一场隐喻跨越意义断堑追寻本义的水恒游戏。  相似文献   

2.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传统上被作为诗学、修辞学的一部分内容,其研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如今隐喻研究已经突破了修辞范畴,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隐喻理论所包含的认知意义如果被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必将为文化教学、词汇教学、篇章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带来新的生气。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臆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隐喻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导致概念隐喻的差异,在隐喻翻译时应根据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取得“功效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隐喻研究的发展、传统的修辞观到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探讨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可以体现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以隐喻理解需要额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丁西林剧作的语言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独树一帜,他不仅通过文体的杂糅而写出一种书面化的白话文,同时利用丰富的修辞来构建语言的文学性与多义性。但是鲜有论者结合白话文运动、早期新剧的发展等历史背景,并具体到词汇、句法与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透过跨文化的视野,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来探讨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的语言特征,说明剧中的隐喻表明该剧的确是作家的一篇戏剧语言先锋之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再纯粹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方式。语言学的专家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许多未被讨论或分析的语言也被日益发掘出来。笔者在前人对中文"花"相关隐喻的研究基础上,深入一步尝试对比其与英文"flower"相关的隐喻,分析了两种语言中相关隐喻的语义范畴转移特征。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隐喻的认知研究、隐喻与文化间的关系和隐喻的语篇功能及隐喻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习语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