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汤恺 《社科纵横》2007,22(11):9-10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实际。本文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从新世纪变化了的历史环境和小康社会的现实特点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流动从业人员社会保险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红燕 《社会》2004,(11):37-3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目前进入城市流动从业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为主要内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方向做出了新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思想,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从中央对"四个全面"思想的文字表述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放在"四个全面"思想的首要位置,充分表现出本届政府对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视程度。由此看出,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小康社会建设,并突出强调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浙江省将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着重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民生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福彩事业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筹措资金的一个重要平  相似文献   

5.
高鑫 《学术交流》2004,(5):8-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关键是要抓住"三个代表"这一主线。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讲求实效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稳定高效的货币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8):45-4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国家2020年前的奋斗目标,而幸福城市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建设幸福城市,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引导作用,政府在建设幸福城市及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幸福城市建设中政府作用的梳理,阐述幸福城市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促进,着重理解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14日下午 ,广东省反邪教协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 ,来自社会各界的400多人出席了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阳胜到会祝贺并讲了话。省社联主席张磊当选为该协会第一任会长。广东省反邪教协会的成立 ,对于今后我省深入开展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会后 ,还举行了“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图片展览开幕仪式。广东省反邪教协会举行成立大会@肖萧  相似文献   

8.
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农村成了滋生邪教组织的温床。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与反邪教的关系,构建反邪教的农村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21,(1):13-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围绕"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支撑。从整体上看,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创贡献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科学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系统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精准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创贡献既内在延伸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原创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明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因此 ,我们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其实质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从严治党的新理念.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使中国共产党进入21世纪后能够胜利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也只有从严治党,才能落实党的"三个代表"的纲领和"以德治国"的方略,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2.
Global ageing, the major social issu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have greater social repercuss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astest increase of older persons in terms of ratio in relation to younger people is happe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n Africa segregation of older people in rural areas will become manifest. While beneficial changes for women have accompanied modernization in man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ituation of older women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precarious. Soci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modernization are also profoundly affecting the traditional systems of care for older people. Even though most older people requiring care are still looked after within the informal structures of the family, this can no longer be taken for granted as we move into the new century.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and the resource constraints which characteriz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warns against bli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based on those of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paper argues for the design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back into mainstream social relations so that older persons are not marginalized and put at risk through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mes which reinforce physical vulnerability stereotypes and stress welfare needs over and above older people's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经常“打扫灰尘”,防微杜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notion of "care", arguing that people who need support in their daily liv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s "dependent people". Instead, the author argues, if we want to empower people we must learn from the Independent Living Movement, from the people who struggled against segregation and insisted that access to personal assistance over which they have control is a civil rights issue. The paper takes issue with Clare Ungerson's perspective on the new direct payments legislation. This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achievements of a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social researchers have a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collaborate with this movement in any work which they develop on issues which are not of mere academic interest but which concern people's rights to choice and control in their lives.  相似文献   

15.
"中西会通"与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仿行西法偏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虽是在"中西会通"的旗帜下进行的,但不同时期、不同政权却有着"仿行西法"的共同偏好.之所以形成这种选择的偏好,是因为(1)国人以西法为强国之道,以为自强救国必须仿行西法;(2)民族原有制度文化整体落后,无能力创新也无思想资源可资创新,不整体抄袭西法则无法向新的竞争时代交卷.这种西化取向在过去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是对其得失进行反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新视域下的家庭暴力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入新世纪,家庭暴力的内涵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不仅指在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中出现的暴力行为,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如“事实家庭”、“同性恋家庭”、“离异家庭”、“准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从狭义上讲,特指发生在上述广义家庭中对女性所实施的一切暴力和虐待行为。对此,尝试用一种新的视域(宗教、社会和两性冲突等)来探讨家庭暴力的成因,对于增进妇女权益,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城市"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云辉 《唐都学刊》2002,18(4):44-47
信息时代“数字化城市”是国际间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竞争的客观需要 ,是中国城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数字化城市”有难得的历史机遇 ,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数字化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将加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实现中国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的解放及其现代化--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主题寻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危机感”驱使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主题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晚清时期的政治化启蒙、人的解放与民族解放并重的五四启蒙、启蒙与反启蒙语境双重并置的新时期启蒙。其中 ,晚清启蒙因其时限的短暂和主题的尚待深入而被视为五四启蒙的序曲———“前五四”时期。至于新时期启蒙 ,它在承接五四启蒙的理性启悟、人的发现和角色认定等特质基础上 ,亟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将理性的偏执与傲慢考虑进去 ,及时吸纳反启蒙的宽容、多元品格 ;二、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对人文理性的挤兑 ,要高举“批判”的武器 ;三、要调处好知识分子的拯人与拯己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胡庆祝 《学术交流》2012,(2):185-18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企图彻底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变成任其宰割的奴才。奴化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殖民政策之一,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并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试图摧跨民族反抗精神,使东北人民陷入没有追求、没有知识、没有爱国热情的愚昧境地,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20.
邬沧萍教授半个多世纪从事人口学的研究,为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率先提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母效应”和“分子效应”理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老年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未富先老”等理论和观点。追踪邬沧萍的学术道路可以发现,他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把人口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辩证、历史地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