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西方哲学界传统上是将二者对立,从而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笔者认为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考察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即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是既有区别,同时又能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统一起来,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与《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一文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年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2):118-121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把新闻价值的本质仅仅归结为一种认识价值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而也就无法合理地解释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新闻价值从创造到实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从新闻事实到传播主体、从新闻文本到受众。在新闻传播的不同阶段,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具有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3.
孔润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价值认识属于价值哲学和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哲学认识论包括事实认识论和价值认识论。价值认识具有不同于事实认识的诸多特点。价值认识是在事实认识的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三阶段”的认识。价值认识既是人把握价值存在的必要方式,又是沟通人的事实认识与社会实践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4.
刘化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16-20
将事实与价值对立,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这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传统。由于受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西方哲学家一直未走出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困境。其实,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不但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事实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来源于事实;价值高于事实,事实与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1):14-18
自从元伦理学以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被认为是价值概念的基础。以“是”为述词的判断形式和以“应当”为述词的判断形式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当代哲学的这一认识来源于休谟。但休谟是在一种道德文化转换背景下意识到这种区分的,当现代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价值研究的基本前提时,就取消了价值存在的本体,从而把价值看成是对主体自身态度的表达。新自然主义提出区分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认为价值与社会事实内在相关,我们认为,新自然主义的这一认识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吕嘉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政治是基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阶级性与公共性的、建立在对抗之上的阶级社会的共同利益)──一定客观条件下利益相互冲突的人们得以生存、发展的共同条件,其核心是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方式──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规范。政治现实是客观的"事实";政治的事实又具有"意义"。关于政治事实的事实判断与关于政治事实的价值判断,在"真"与"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两种统一的共同根据就是一定时代中二重性的社会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7.
孙跃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9-12,20
人们对发展的思考往往偏重于物的、世界观的角度,偏重于事实的层面。传统教科书认为,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新陈代谢才是发展,反之,则是后退。在这里,前进、上升、新陈代谢的规定不能排除人的主观因素、主体的目的与价值因素。这就要求从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统一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1):62-64
本文从价值哲学的视角 ,阐明了人类生存的特点、内在的意蕴和理性选择之间的有机联系。并指出 ,在这一有机联系过程中人类生存实践的缺憾及其导致缺憾的原因 ,进一步提出完善生存实践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5):43-50
在事实与价值的哲学视域下,作为犯罪成立或证成的中外犯罪论体系都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于一体。主观归责,即罪过成立与否是犯罪成立判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链条。刑法学意义上的罪过是规范意义上的概念,其构成可分为规范性的心理事实和规范性的价值判断,二者齐具方可主观归责。行为人行为时的实然"心理事实",是自然主义立场的心理学的"心理事实"。它由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构成。规范性心理事实是立法者基于特定的价值立场,从心理学意义的心理事实中萃取出特定的因素或状态构建而成。犯罪故意和过失构造中的规范性心理事实,虽然同是从行为人行为时所有心理事实的规范性萃取而得,相较而言,前者明确具体,后者抽象笼统。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开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1):20-24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别指涉教育研究中两种不同的研究领域。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可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一是偏重于行为层面上的经典实证研究范式 ,追求研究的客观有效性 ,强调价值中立 ;二是偏重于行为意义层面上的意义阐释研究范式 ,追求研究的意义有效性 ,强调研究中价值介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事实劳动关系是一种游离于劳动法律关系之外而需要加以特别保护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劳动关系领域内的混乱和复杂性。事实劳动关系的本质为无效劳动关系,其本身只有用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组织变革认知是近年来国内外管理学领域的一项热门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组织变革认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组织变革认知的内涵,介绍组织变革认知在不同研究情境下的维度划分,阐述组织变革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在总结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石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5-229
为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哲学界很少研究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之关系的现状,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思辩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有以下主要区别:一是直接性与间接性;二是基础性与依存性;三是在知识单元上以感性形象和理性抽象为基础;四是在扩展知识的主要认识形式上的感知、抽象和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 ,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 ,因而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5.
16.
陶富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52-57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价值主体是人 ,价值存在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属人性和客观性两重属性。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客体的价值说到底是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实现 ,是主体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关于顾客价值理论的述评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本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57-59
通过学者的理论研究和经理的实践检验,顾客价值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然而,营销环境的演变、行业竞争的加剧、顾客行为的变化对顾客价值理论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顾客价值的待研究领域也随之出现,这就需要营销研究者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完善顾客价值理论,为工商企业的实践贡献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谈语言与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艾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93-96
讨论语言与认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即认知在语言习得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语言因素是否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与语言是相互独立还是关联.皮亚杰认为语言不是特殊能力,随认知建构而发展.认知决定语言.乔姆斯基则主张语言是生来固有的智力结构的产物.语言习得有它的生物基础,即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解性地学习证实了皮亚杰的看法,而孩子能如此惊人而准确地掌握语言又支持了乔姆斯基的观点.研究表明语言与认知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笔者认为人类的语言天赋,认知能力和父母的外界指导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宋颖桃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10
从人类认知时各种感官的相通性、认知的镜像性、认知的移位与错位性、认知的延展性以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分析讨论了人类认知的特点对语言的影响,指出随着人类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语言现象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