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范式的视角对朝核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朝美两国长期无法直接沟通,彼此互不信任,导致两国间“安全困境”的出现,致使朝鲜走向了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要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关键是朝美双方能否超越现实主义的视角,放弃彼此所存的敌意,最终在东北亚地区建构起真正和平、稳定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看作一种特定的、实现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方式方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普法重心既不是法的“暴力性”也不是法的“功利性”,普法应以论证法律的“合法性”为基础,在普法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有关智囊机构提出了建立美欧全球伙伴关系的构想。由于欧美各自及共同面临的障碍 ,该构想在中近期内并不存在实现的可能。即使今后双方能够建立起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那也将是有限度的和不充分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美欧在欧洲是而且必须是伙伴 ,但在欧洲以外其它地区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相似文献   

4.
学习俄语不仅要学习它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还要了解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中国和俄罗斯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国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如果对文化差异缺乏了解,就无法真正地掌握俄语.  相似文献   

5.
中国—欧盟“全面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欧盟对外战略中开始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欧盟委员会接连发表政策文件,全面阐述欧盟对华政策,并积极进行政策实施和政策调整,推动了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本文阐述了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内涵,对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了发展“中欧全面伙伴关系”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的关系之一,正确界定和评估“全面伙伴关系”对于制定正确的对欧盟政策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秀 《东方论坛》2004,(4):39-41
艺术的终结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真正的终结,一是“边缘化”.但我认为艺术是不会真正终结的,而是走向边缘化,文学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没落而是文学的适得其所,恢复了它清净无为的本来面目.因此,文学的边缘化带给我们的也就不是文学的“黄昏”而是只拥有精品的文学的清晨.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筑“社会伙伴关系”来加强社会合作 ,改变社会各阶级、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 ,使社会始终能够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序进行 ,是“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在我国现在的各社会阶层之间构筑一种合理的“社会伙伴关系”是我们正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康德的思想,“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谓词,也就是说“存在”不是“一个外加于主词概念的并且扩大主词意义的谓词”。①现代的哲学分析似乎支持康德的观点。下述的一个论证表明“存在”不是一个谓词。为了断定x具有某种性质,就必须预先假定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建交35年来,外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2012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将“中关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新型大国伙伴关系”。那么,如何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使然;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从零开始,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当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今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释疑增信,管控分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二战期间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是罗斯福的“有意安排”,而是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和中国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相关的.但从战时中国所走的“大国”历程来看,中国要真正跻身于大国行列,必须拥有与之相称的国力.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主义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第37任总统里查德·尼克松,在本世纪60年代末,他根据世界形势发生的变化,顺应历史的潮流,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被称之为“尼克松主义”。它在对外政策上作出了大的调整,即结束越南战争;同西欧、日本加强伙伴关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与苏联进  相似文献   

12.
“风险意识”不是每个人都有,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要真正让一个人从行动中去执行“风险意识”这个意识形态的东西,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写过遗嘱,特别是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可能这样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运用“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以及最大关联、最佳关联原理,分析话语误解产生的基本原因.与此同时,文章还指出话语误解的产生不是绝对的,只有建立在交流双方的努力下,以认知所能识别的关联性作为交际的基础,话语误解才能真正的减少或避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陪审制度之“陪”,从清朝末年的引进,发展到如今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其中内含了多重的语义和价值吁求.现行立法中的“人民陪审员”,既不是英美法系大众化的“陪审团成员”,也不是大陆法系专家化的“参审员”.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应当把握人民陪审之“陪”的语义及其折射的伦理价值需求,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平衡和协调民意监督、政治民主和司法借力这“三重价值期望”,保证人民陪审员的实质性参与,将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一分为三”: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人民陪审团制度、机册(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专册(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实现人民陪审的司法借力和“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立文先生提出的应对和克服当今时代困境的“和合哲学”方案,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羁绊,因而并没有找到造成当今时代困境的真正病根,故并不是对症下药的真正的济世良方,而且,其理论自身也存在着重大的哲理失误和学理缺陷.  相似文献   

16.
陈香梅的名字,在海峡两岸及中美两国间知名度之高,活跃时间之长,应该说是无人可比。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若从她对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可称为“国宝陈香梅”。  相似文献   

17.
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紧密关联于“万物统一体”的“上帝”概念.这一概念深植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土壤:康德哲学中的现象—本体之分、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这些深刻的哲学思想无不直接滋养了福禄倍尔的“上帝”概念,因此这一概念本质上说是一种哲学形态而非纯粹宗教意义上的“上帝”概念.“唯心”与“上帝”不应成为研究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学术雷区.标识着西方哲学之高峰的德国古典哲学孕育了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教育不是灌输,教育亦不是嫁接,教育是对人的内部精神法则的完美呈现,只有这种自内而外的充分呈现才是“人的教育”的真正使命.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稳步发展,两国达成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合作协议。但在“安大线”项目落实过程中,日本突然插手,欲与俄罗斯合作修建“安纳线”石油管道,中日两国在能源战略利益上发生碰撞。中日两国竞争俄罗斯能源的结果是,俄罗斯政府放弃了与中国“安大线”和日本“安纳线”的合作项目,从而使中俄“安大线”合作项目夭折。中日两国对俄罗斯能源的利益之争不是单纯的能源利益之争,它隐含着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竞争。同时,它促使中国重新思考今后的能源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精神成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叫精神成人?首先什么叫成人?“成人”一词的语法结构不是偏正结构,应该是动宾结构,不是成熟的人而是“人是成长为”的动宾结构。假如我们把成人理解为是动宾结构,那我们就必须承认:人不是生下来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  相似文献   

20.
1 早在二千多年之前,孔子就曾说过:“情欲信,辞欲巧”.孟子也说过:“智譬则巧”.这就是说,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宛转曲达的艺术技法.所以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明确指出:“巧即曲之谓也.”他还举例说:“如王仔国《访友》‘乱鸟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记得到门还不叩,花阴悄听读书声’.曲此也,若到门便叩,便直也.同样如此,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作者离京多年,思乡情切,但真正临近家乡时,却不是喜而是怯,不是频问而是不敢问.把久在外乡的游子,乍回家乡在感情上的回旋骤变、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