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著名女性作家,精神隔绝和人类的终极孤独以及不可回报的爱一直都是她作品中不变的主题。本文借助创伤理论视角,结合麦卡勒斯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对麦卡勒斯作品中所展现的创伤主题进行创伤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创伤治愈的途径,借此警醒公众关注疗治创伤。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是二战以后美国剧坛最富于才华和影响力的剧作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荒诞派剧作家之一,《动物园的故事》是其代表作。该剧只有两个人物,情节简单,人物的动作滑稽、对话不搭调,反映出现代社会人类内心孤独、苦闷,无法和别人沟通的痛苦。文章从《动物园的故事》的人物心理分析出发,通过揭示作品中的孤独、异化等主题,试析剧本反映出的现代社会危机以及作品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作品以荒诞的情节与舞台画面,暗寓着现实性的主题,不仅折射着这荒芜的现实社会.更重要的是诠释着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孤独。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在荒诞、孤独与荒芜之外,还有某种希望在向我们招手,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孤独、困惑、分离和失去这些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某种异化现象。这篇文章将从《看房人》中的"桶""佛像"和"插头"这三个意象分析沟通异化、信仰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在该剧中的体现以及阿斯顿为缓解这些异化所做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并探讨这些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孤独是现代性都市体验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解读村上春树作品的一个关键词。孤独作为村上笔下都市主人公最本质的生存状态与最强烈的内在体验,其产生与大都市的生存环境以及货币文化对现代城市生活和个体生存的影响密切相关。村上作品中现代性的孤独体验和审美相融合,主人公在自我欣赏与满足中内心的孤独得以释放安置,这为我们现代性都市生存提供了一条审美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6.
他真诚地在做学问,面壁30年。他在探索中孤独地前行,只想留下浸满心血的作品,让后人评说。  相似文献   

7.
刘永良 《现代妇女》2014,(5):369-369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为周广仁先生改编的钢琴作品,该作品的音乐主题极富有特征,如主题调性和调式的变化及冲突;半音化和声;织体与旋律的非统一化调式等等;笔者将对此作品的主题作深层次的音乐分析,力求释义该作品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文学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救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主题。本文主要以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救赎主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探讨作品中救赎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在救赎主题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一、绪论1、研究背景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因其特定的主题和市场的相对排斥,电影的排片率和票房并不高,《隐入尘烟》真正的关注者并不多。大部分学者也都一致认同影片“回归土地,回归生命”的主题,但并未触及其核心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从而无法较好地理解作品的独特性和其背后整体性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0.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麦克尤恩的作品题材复杂多样,早期的作品大多描写了人的阴暗面,"死亡"这个词是他作品的主题。而后期则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来描写人民的现实生活。他的作品展现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而使许多读者在麦克有恩的作品中感悟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正是他以及他的作品越来越受读者关注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麦克尤恩作品中的死亡主题特征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70年代韩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使韩国战争后的废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人们物质上的享受。但是,过快的经济成长带来的物质上的富饶,扭曲了人的本质,使人们陷入实利主义或安逸的生活中不能自拔。物质主义的堕落使人们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惰性,由此而产生孤独与疏离的问题。韩国著名女作家朴婉绪在诸多作品中将女性作为主人公出现,通过她们日常化的生活引出社会问题。可以说,这反映了作家的现实意识。这种现实意识的反映也随着时间推移、社会问题的深入,作为一种主题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展现在小说中。孤独与疏离、人的异化问题一般通过弱势群体女性和老人寻找丧失的主体性表现出来,提示女性与老年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住在布拉格说着德语的犹太人,他的《变形记》《城堡》《审判》等作品为人们所熟知,卡夫卡的作品,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就像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卡夫卡一样。这样的卡夫卡是孤独的,就连他的爱情亦是如此。卡夫卡一生和好几位女人都有过亲密接触,其中有三位对卡夫卡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奥赛罗》是由莎士比亚依照《威尼斯摩尔人》所进行改编的一部著名悲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这部作品也是充满疑团的,许多地方有待商榷。其人物形象、悲剧主题及其成因,伴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之后,也引发研究者的广泛探讨。本文通过对其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简析写作背景以对悲剧主题及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倡导理性、呼唤理性是很多文学作品表达的一个主题。本文主要从英国著名小说《蝇王》的主题出发,探讨作品中所蕴合的理性的呼唤与回归以及《蝇王》作品中理性的呼唤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作品内容 1.作品内容概要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它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高中生"我"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如何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开展"亲情"教育进行讨论,分析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现状,探究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文坛上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的以《厨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其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便是死亡、重生与救赎。本文将从其处女作《厨房》出发,探究死亡、重生与救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主题:看戏的人少了,唱戏的人冷了,一个以戏曲为生的人开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于是,心底里徘徊的就是那些记忆中纯粹的西北汉子对秦腔的痴迷。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好天气》荣获了第136届芥川龙之介奖,芥川奖是日本最高的文学奖项,本文的作者是青山七惠,她的作品不仅获得了芥川奖,还在2009年凭借短篇小说《碎片》获得了川端康成文学奖,所以青山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欲通过研究《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来体现出作品给人的一种由孤独虚无走向独立的顺其自然的心路历程。小说所传达的孤独感可以看作是当下青年一代人孤独感的缩影,以及在遭受挫折后努力成长的生命真实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所创作的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下的农民的抗争故事。本文主要以作品的抗争主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