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磊 《天府新论》2004,6(Z1):179-180
鲁迅的许多作品曾引起较大争议,他的<故事新编>中的<出关>也不例外.鲁迅的本意是什么,解读这篇小说的关键是怎样来看待鲁迅对自己的认识,弄清楚老子为什么出关以及<出关>的"关"到底意指何物.其实,老子出关是因为他看透社会本质,出于无奈而出关.<出关>里客观地反射出鲁迅当时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红学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文化小说来解读,但往往只是着眼于小说中积淀着的中华文化质素,而忽视了作品中的异质西洋文化因子.实际上,<红楼梦>无论与西学东渐背景下的西洋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红楼梦>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但又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李钧 《河北学刊》2005,25(6):83-85
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诠释一部作品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意图,<歧路灯自序>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李绿园小说观的众多依据之一.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与个人经历、文本以及读者等几个方面来解读李绿园"教化至上"的小说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墙>看作反映西班牙战争的写实作品,把小说主人公视为反法西斯的"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作品,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蕴涵着丰富哲理,应参照萨特的哲学才能对作品主旨、人物塑造等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寂然是澳门新生代小说家,著有小说集<月黑风刀>和<抚摸>.本文论述了寂然小说的艺术特征第一、运用现代后设小说的艺术形式反映澳门的社会现实,具有模糊效应与心理效应.第二、运用情节聚焦与伤痛事聚焦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生原态,探索人性的幽微.此外其语言转色,构成文本的符码系统兼容了中西小说的特征,有两套符码系统.  相似文献   

7.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的历史故事小说,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借鉴,并且吸纳了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因素.本文回顾了作品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来论述<伍子胥>的民族性特色.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作出了突破,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呼唤这一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9.
刘保昌 《江汉论坛》2005,6(12):122-126
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秦腔>,是继<废都>以后的一个新的高峰.它追求的新的文体表达方式是否成功?艺术成就上是否有新的提升?作出了哪些方面的重大突破,存在着哪些缺陷?泛文化写作对于文学而言是一种助力还是一种斫伤?意境的浑沌是否会造成写作主体的退隐?这些问题不仅关涉到贾平凹的个人创作,亦且是当下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贾平凹在<秦腔>中采用二元耦合的结构方式,这是由他近年来一直追求的浑沌表达所决定了的结果.从<浮躁>到<废都>再到<秦腔>,贾平凹完成了从凸显审美品格到审美缺席的转变,而<秦腔>中主体精神的迷失则直接影响了其小说所可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清通俗小说研究家张竹坡对有争议的小说<金瓶梅>评价的分析,从时俗观、人情观、情理观的角度,评价了他的世情小说观.  相似文献   

11.
“小说”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词在《庄子》中首先出现,后为《汉书·艺文志》借用而成为诸子十家之一。“小说”一词的原始含义本来鲁迅先生早有定论,然而近些年又有学者提出异议。《庄子》与《汉志》中“小说”的含义有同有不同,均非指虚构性故事。但《汉志》“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文体特征,为后世虚构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1,22(4):9-12
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楚辞>对<诗经>的承传事实.除受<诗经>的影响外,<楚辞>还受战国诸子散文及楚国土著文化"楚歌"、"巫歌"和"楚声"等文化乳汁的滋养.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是知青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2002年他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暗示>,再度引起评论者的注意.他放弃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在探讨语词内蕴的<马桥词典>之后,又聚焦于理性的思考和具象的解读,尝试文学与理论间的文体置换,虽然论者对此有不同观点,但二十多年来韩少功在小说创作道路上不断找寻突破点的精神,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为能理解韩少功文学实验的义涵,重新追索其小说创作历程,拟由三时期探讨韩少功由知青小说、寻根小说到<马桥词典>的创作历程首先是1979到1983年的知青小说,创作主题偏重在政治与人的关系;其次是1984到1995年的寻根小说,创作主题走向文化与人的关系;最后是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创作主题环绕在语言、文化与人的互动关系.沿此路迹追索,可较清晰地认识韩少功走向<暗示>的历程,以及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李新灿 《江汉论坛》2005,1(4):119-121
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被孙楷第先生列入才子佳人小说类的有75部,其中包括<痴人福>.然而对照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特征,<痴人福>一点都不具备,其思想倾向也与前者背道而驰,毫无可取之处,因此<痴人福>不但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相反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反动.  相似文献   

16.
女性"讲古"的新体式--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华女作家谭恩美的英文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接骨师的女儿>,以其"讲古"式的叙事策略,改写了美国华裔女性长期以来的失语与沉默状态,反映了华裔群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确立.作品运用"集体的"、"个人的"叙述模式,从多方位交互赋权,多角度折射出华人们鲜为人知的辛酸历史以及动人复杂的母女关系,潜移默化为传授人生经验、传播古老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谭的小说在美国主流文化市场占有重要一席并获得文学界不断关注,表明了作品中彰显的华裔女性叙事新体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王成 《江淮论坛》2002,(4):114-117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鲁迅论<儒林外史>,包括鲁迅以<儒林外史>为标范,对讽刺小说提出严格的标准;鲁迅对<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的论述;鲁迅以<儒林外史>人物描写的评价;鲁迅对<儒林外史>特殊结构的认识.第二部分,鲁迅小说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手法的借鉴;白描;对比;夸张;以古讽今.第三部分简析了鲁迅钟爱<儒林外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贾学鸿 《江汉论坛》2005,(6):117-119
<楚辞·天问>中的"帝何竺之"是解读作品的难点之一,从古到今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竺字的含义与毒字相同,它们在先秦楚文学作品<老子>、<庄子>和<天问>中分别出现,并且具有一以贯之的意义,指的都是相通、通达.<天问>中的"帝何竺之",反映的是古代天人相通、人神感应观念.毒、竺是先秦通用的楚语,保留了它的原始含义.  相似文献   

19.
《楚辞小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是从楚国早期原始宗教习俗母体中孕育出来的.<离骚>的创作极有可能是屈原在经历过一系列长时间的巫术降神活动之后,再经过艺术构思写成的.<九章>、<卜居>、<渔父>、<远游>等作品大都出于屈原门生弟子或崇拜者之手.宋玉的<九辩>实现了楚辞主题的转换.其<高唐>、<神女>诸赋则奠定了汉赋散文化的基础.而汉初的郊庙歌辞亦源于汉乐府及其对楚辞的承传.  相似文献   

20.
<廿载繁华梦>开始创作的时间是在乙巳九月初七日(1905、10、5)之后多日,开始连载于乙巳十一月初十日(1905、12、6)<时事画报>乙巳年第8期,其最早单行本应是原定丁未九月而实际是丁未十月初十日(1907、11、15)出版的<时事画报>本.<廿载繁华梦>所写系真人真事,其主人公周庸实即周荣曜;作品虽表现了廿载繁华、不过一梦的思想内容,但并不限于此,而是还表现出了更为深刻、更为积极的思想内容,因而并不是当时流行的所谓谴责小说,而应是如同冯自由所说的"社会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