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的回顾告诉我们学术的繁荣需排除非学术的干扰,培养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特别是要防止学术的政治化、功利化;学术研究的深化以自由的论辩为前提,学术贵在“无私”与容物;寻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为真理可以为人所垄断,过高估计某种学术理论的社会功效,只能使学术理论失去其对大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术失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术评价体制的漏洞弊端产生。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数量化评价、官僚行政化评价和“学霸”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术失范,主要包括剽窃抄袭严重,研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虚报造假;学术原创性丧失,学术道德沦落。因此应从重质轻量、倡导民主化评价和确立专业性的专家协会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3.
学术权力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立国 《学术界》2004,(1):187-192
学术权力是专家学者依据其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 ,对学术事务和学术活动施加影响和干预的力量。与行政权力相比 ,学术权力具有松散性、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学术权力的运用要遵循学术管理的特点与规律 ,并以学术自由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要建构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围绕其内涵,从操作层面、实践层面与价值层面展开学风建设;其次,要力求以学术自由、匿名评审与学术批评为突破口,创造一个良好的建构学术规范的外在动力机制;最后,作为一种系统的规范建构,惩治失范行为是一种逻辑和现实的必要,可从诚信档案、舆论监督与法律制裁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学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现实优势的澳门学.澳门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问,须以澳门深厚的历史及其研究为基础,建构以澳门历史和社会现实为核心内容同时又能丰富世界历史认知的知识系统,揭示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澳门图式及其学术范式,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4,25(4):29-30
专业性、学术性集刊之异军突起,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些学术集刊往往由学者个体或群体、学术组织或学术单位主持编辑,由相对固定的某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学术集刊的编辑情形有异,学术旨趣亦不尽同,但大都以追求高学术品质为依归。除个别例外情况,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出版物。跨学科性、综合性是是这些学术集刊的“重武器”。如《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学人》《中国学术》《现代中国》《学术思想评论》《人文论丛》《国学研究》《公共论丛》《学术集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视界》…  相似文献   

7.
学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科理论界在学风方面存在学术腐败、学术浮躁、学术消极现象。学术腐败表现为:学术与权力、学术与金钱的交换;“跑”课题,“跑”职称,“跑”科研奖,“跑”硕士、博士点成风;花钱买学历、买文凭;以学术之名,行敛财之实。学术浮躁表现为: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深入实际,不认真调查、分析,靠拼凑出成果,缺乏真知灼见和实际价值;跟风跑,不专心,滑到哪里是哪里;轻率、盲目地套用国外或别人的观点或理论,脱离研究实际。学术消极表现为:过分夸大社会问题;缺乏信仰和信念;雇佣思想严重,理论联系“实惠”;崇拜权力与金钱。对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必须下工夫清理整顿,以净化我们的学术环境,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术规范体系论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积玉 《文史哲》2001,(1):80-85
学术规范是在长期的学术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被人们公认的行为规则。从学科角度考察 ,学术规范分基础性规范和学科规范两个层次。基础性学术规范为各学科所通行的规则 ,其基本内容体系可从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学术写作技术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四个方面加以概括。真正建构一个科学、合理、先进且具较强实用操作性的学术规范体系 ,需要学界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做更多扎实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谷霁光先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霁光先生1907出生于湖南湘潭。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起,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1945年11月开始,任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自此至1993年去世,在江西工作近五十年,许多重要论文,也有意识地放在江西的刊物发表,学界早已将其视为赣籍学者了。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兵制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以南北朝隋唐史为重点,代表作为《府兵制度考释》,至今仍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有关历史方面的论著和讲稿汇编为《谷霁光史学文库》(四卷160万字),1996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报告专门提及"发扬学术民主"的问题。对学术民主的讨论可从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学术管理三个方面展开。学术研究应以学术创造为生命与宗旨,思想自由则是创造性的动力之源;学术评价应确立质量优先的标准,以代表作制度代替倚多取胜的量化方法;学术管理的重点应由事前审批转向事后资助、奖励,其基本职责在于消除学术活动中的权力腐败。思想自由、评价科学、管理公正的实现,都须遵循学术民主的路径,包括实行官学适度分开,避免学术权力集中,采用民主化、公开化的同行评价模式,设立投诉和处理机制,等等。由此,学术界的浮躁化、平庸化趋势有望得以扭转。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齐洲 《云梦学刊》2006,27(1):9-11
学术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传统中国与西方世界对于学术有着不同的理解.由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传统以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目前的学术界出现了种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规范建设以及整肃学术外部环境是学术走向繁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9所“985工程”著名高校学术道德规范文本的比较分析,发现各高校在文本的主要内容、适用对象、机构设置、处理程序和力度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特别是这些高校的学术道德规范文本在适用对象、问责程序、可操作性、透明度、参与度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问题。为了完善学术道德规范文本并加强学风建设,各高校应该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制定的沟通交流,从学理上理清学术不端的形式和范畴,建立科学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评鉴标准,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制定严密规范的问责程序,鼓励学术活动中广泛参与和监督,积极推行第三方调查问责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健全问责救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郑东 《河北学刊》2005,25(2):27-30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永无止境。可以说,学术概念的跃动特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凸显。学术的基本内涵是"学"与"术"的表述及其 关系阐释。学术是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方法的统一。学术的综合交融特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大批新学科的诞生。 正因为学术创造旨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从而成为促进学术及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能。发现学术新 大陆、新亮点,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国家间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重要她位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在学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伴随 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的学术传统及学术价值认同将为脱胎于各种学术文明体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中国学术必将要吸纳、融合 其他民族的学术文化,使之构成推动全球化学术进程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制约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两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人文学术的显要问题是学术操作的规范意识薄弱,所产生的学术成果由于缺少规范性的制约而比任何时候以及任何其他学科都更显得鱼目混珠,良莠难辨。这样的尴尬现象导源于同时也进一步导致了学术评估和学术批评的价值失衡,无论是学者自身还是相应的管理机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几乎完全失去了学术特别是人文学术质量评价的自信力。这些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文学术运行机制基本上照搬了科学技术运行体制,一定意义上忽略了人文学术发展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的评价有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四个大项,学术评价(学术论文评鉴)有观点新、方法新和资料新三个要求,两者之间是互相涵盖的。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以刊取文"现象具有逻辑上的错误,使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是当前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都应当加倍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学术风气、学术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只有走出功利的误区,才有可能回归其本源功能。  相似文献   

16.
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的两维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术评价永远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原创性学术研究道路也必然与之相伴随。学术评价具有两面性、不确定性,必须相对性地加以消解,否则长期禁锢于学术评价指标或标准,原创性将受到极大的阻滞。当下学术环境中,尤其要研究如何和善于对学术评价进行自我消解。可以通过八个方面为一体的模式塑造学术雄心,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纵然由于各个学科专业的不同历史发展内涵和研究手段而呈现气象万千的景象,学术雄心却始终是支撑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是传播媒体,与学术关系紧密,对于学术承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既是学术成果传播的平台,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学术期刊编辑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术期刊的性质,要求其编辑坚守学术理想,具备明确文化传承意识。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工作中面对的对象是学术成果,往来的主要是学者,期刊编辑的身份介于学术界和传播界。学术期刊要求编辑学者化、有职业理想和稳定正确的“三观”,有助于编辑抵制学术腐败,提高刊物质量。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要保持旺盛工作热情,信仰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克服职业倦怠,坚守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操守,才能不向钱和关系妥协。不盲从、不依附、不恭维,选出真正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才能办出对社会发展有真正推动力的学术期刊。同时,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建立个人学术圈子等策略,引导个人对科学研究的持续性追求.确保学术理想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荣华 《学术探索》2014,(1):126-128
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担当着提高和提升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职责和责任,期刊质量的高低与编辑个人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关联。编辑人员是期刊编辑活动全过程的直接责任人,对保证和维护期刊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辑学术期刊的选稿、定稿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意识,对审稿更应具备敏锐的学术眼光,对学术论文的编辑加工更离不开学术眼光。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学术鉴赏力、学术判断的知识力,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应从提高学术素养、掌握学术动态、强化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培养编辑人员敏锐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19.
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作用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后参考文献”(简称参考文献)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一个参照系。参考文献著录量的多少、时效性、是否被正确引用和标注等,是科技期刊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参考文献既是国家标准和学术质量要求的规范,又是论文作者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既是期刊编辑进行论文初审、把关和鉴审的重要内容.也是同行专家对学术论文进行学术创新性评审的参照内容和重要依据。探究参考文献的作用,对于科技期刊有关技术指标的强化和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