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道德成本的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行为是道德主体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的成本投入,并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利害关系的行为,因而应当获得相应的回报即补偿。本文分析了道德成本补偿的内涵,人们对道德成本补偿问题的认识,以及当前加强道德成本补偿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高尚的道德观,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选择正当的、高尚的道德行为,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因而,道德行为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所谓道德行为,也称作伦理行为。它是在一定的道德关系或伦理关系中发生并得到善恶评价的行为,一般来说,它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行为的特征有两个:首先,它是出于对现实的利益关系的自觉认识,就其主观倾向来说,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其次,道德行为是对利益关系自由选择的结果,表现着人们行为选择的自愿和主  相似文献   

3.
道德评价即道德行为的评价,它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道德评价的目的在于扬善抑恶,使人们自觉选择道德的行为,避免不道德的行为。毛泽东在他的许多著述中,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对道德评价的立场、根据、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的人本道德说对道德行为主导因素作了精辟的分析,明确表达了他关于道德行为的主体动因的见解。还就是:以“利己主义”为源本整合行为;以“爱”为意向引导行为;以“幸福”为目标节制行为;以“良善”为准则调整行为;以“牺牲”为需要确定行为。费氏的人本道德说实现了伦理观念由神到人的根本变革,为科学伦理观的形成积累了可贵的资料。但他脱离社会经济生活,更多地从生物学、生理学和抽象人性论的层次来观察问题,因而在将道德回归于人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离弃于人,这是我们在思考当代道德问题时必须防止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行为     
作为道德领域的具体存在形态,道德行为包含多重方面。以"思"、"欲"和"悦"为规定,道德行为呈现自觉、自愿、自然地品格。在不同的情境中,以上三方面又有所侧重。从外在的形态看,在面临剧烈冲突的背景之下,道德行为中牺牲自我这一特点可能得到比较明显的呈现,然而,在不以剧烈冲突为背景的行为,如慈善性、关爱性行为中,道德行为中牺牲自我的行为特征则相对不突出。道德行为的展开同时涉及对行为的评价问题,评价则进一步关乎"对"和"错"、"善"和"恶"的关系。在对行为进行价值评价时,对(正确)错(错误)与善恶需要加以区分。二者的具体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从终极意义上的指向看,道德行为同时关乎至善。尽管对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至善的观念都以某种形式影响和范导着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道德行为选择的科学依据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统一,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中具有诸多冲突,突出地表现在处理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上。要正确处理道德行为中的诸矛盾,就要正确处理好社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利益价值与道德价值之间的矛盾、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之间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7.
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规范,无疑首先是指向个人的,它的本质与功能是对个人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以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有序发展。但道德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并不对个人的任何行为都赋予道德的意义。当个人的行为不涉及他人与社会,与他人和社会不构成一定的彼此关联的关系时,并不存在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凡是个人的行为关涉着他人与社会,与他人和社会构成一定的彼此关税的关系时,他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或意义,存在着道德与不道德的分野。2‘所谓道德的行为,即是合善性的行为,所谓非道…  相似文献   

8.
在理性思辨领域,无论亚里士多德、康德还是黑格尔都认为道德与幸福是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出现悖论。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却以道德滑坡为代价。以"理性经济人"的公设出发,从德福关系视角探讨道德危机的症结发现:道德行为所"得"偏低、道德行为风险成本支出扩大、道德行为的支出与收益间渠道不畅通造成了道德危机出现。为此,需要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信任机制、增加道德"收益"、减少道德"成本",使现实中德福关系尽可能趋于一致,进而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恩允 《齐鲁学刊》2003,1(2):77-80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个人———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实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10.
道德品质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其他社会行为相继而生,相互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