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对工作,是书刊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书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年鉴也不例外。现就《红塔区年鉴》的校对方法及交叉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一初步的归纳分析,以供年鉴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校对是提高年鉴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年鉴的社会效果。《镇江年鉴》已连续出版了8卷,但每部年鉴都存在校对上不应有的疏漏,每当读者指出校对上的一些问题时,作为编辑愧疚感就会油然而生。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登首都年鉴自1997年问世,至今已出版了5部,其中有3部获奖。《文登年鉴》之所以受到好评并获奖,除了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校对上下了大功夫。进入新千年以后,人们对年鉴谈论最多的是改革创新,如体制创新、经营创新、条目创新、内容创新等。不论哪项创新,都是为提高年鉴质量,而提高年鉴质量则离不开校对。  相似文献   

4.
校对工作,是书刊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书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年鉴也不例外。现就《红塔区年鉴》的校对方法及交叉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初步的归纳分析,以供年鉴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校对方式,提高年鉴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鉴作为工具书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其所载入资料的真实、全面和准确上。但是,除了内容的真实、全面外,其文字的差错率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因为,作为工具书,如果错漏百出,必然会影响其本身的质量,甚至误导读者,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年鉴编纂者都非常重视年鉴内容的校对质量,历次全国年鉴评奖都把校对作为评价年鉴质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6.
年鉴编辑的主要工作是落实编纂大纲所规定的组稿、编辑和校对任务。而大量的案头工作是对年鉴作者的稿件进行加工处理。年鉴稿件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年鉴作者来稿的质量,但是年鉴编辑对来稿的处理也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因为,年鉴编辑往往比年鉴作者更熟悉年鉴的体例要求,可以根据年鉴的体例对年鉴稿件进行规范性的加工,保持全书体例、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年鉴作为一种工具书,除了内容要求详实外,其文字的准确与否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报纸有差错,只影响几天,年鉴若有差错,就会影响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贻误后世。工具书的性质,决定年鉴的编纂必须精益求精。校对过程,实际上是对年鉴文稿反复进行审核,力求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纠正错误的字句和标点符号,对有疑问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请编辑核实、更正。为使年鉴成为上乘之作,年鉴从编辑到校对,都不能有一丝马虎。整个年鉴编纂过程,始终处于修改,完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孙关龙《编校质量和年鉴创新——在第二、三届全国年鉴高级研讨班暨年鉴编校质量专题培训班上讲话》一文第一、二部分对历届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进而从多角度论述了将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改为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者、编辑、审稿人,以及校对等多人参与,其中编辑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编辑人员承上启下,对成书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编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决定着年鉴质量.的高低。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是年鉴界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年鉴编纂工作中,最后的总纂(指交付印刷厂之前的总合成)无疑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关系到年鉴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好这道关,对于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避免在校对过程中进行大的改动,把年鉴编成精品具有重要意义。《淄博年鉴》始编于1987年,至今已连续出版14卷,曾两次获得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一等奖,三次获得山东省特等奖。回顾编纂的历程,我们  相似文献   

11.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有“细节决定成败”之说。年鉴编纂出版是一项流程复杂、内容丰富、细节繁多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从框架设计、组稿征稿、编辑校对到印刷成书,每一个重要的环节都包含着很多直接影响年鉴质量的细节。《扬州年鉴》在编纂实践中,既注重优化流程,把大事做好,从主要方面把握年鉴的总体质量,更注重优化细节,把小事做精,全方位成就年鉴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届全国性地方年鉴评奖活动中,一批质量优档次高的年鉴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因这样或那样问题而败下阵来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因校对方面的纰漏而终与大奖桂冠无缘的特别令人叹惜不已。一次评奖,引发了又一次年鉴界的震动,它再一次呼唤精品年鉴的出现。年鉴要成为精品,其质量标准在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西北石油年鉴》创刊短短6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重视资料信息的收集和严把审稿、校对、印刷、装帧等各个环节质量关。年鉴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资料的选择是否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实用。年鉴作为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资料信息产品,它所承载、传递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因此年鉴必须要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料容量,提高信息资料质量。只有把资料作为切入点,从源头上把控年鉴的质量,才能真正增强年鉴的实用性,提高年鉴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高邮年鉴》创刊于1987年,至2008年已编纂出版20卷本,总字数达1244.8万字。《高邮年鉴》编辑部按照“体例规范,特色明显,不断创新,严格编校”的要求,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狠抓质量不放松,使年鉴编纂质量一直稳居于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先后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全国年鉴校对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获第三、第四届特等奖。从《高邮年鉴》编辑部的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年鉴质量管理是全面的,不仅要对编纂工作进行质量管理,而且要对出版、发行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包括年鉴的框架设计、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各环节的管理。任何一个工作部门或工作环节出现问题,任何相关人员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年鉴的整体质量。年鉴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鉴工作质量,编纂工作质量对  相似文献   

16.
校对质量是年鉴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对,是把年鉴办成精品的基础。为了促进年鉴编校质量的提高,中国年鉴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与《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于1996年联合举办了首届年鉴校对质量评比。经过报名参加评比、抽签公布页码、各单位自查、统一复查几个阶段,最后公布了达到校对优秀、良好、及格标准的年鉴单位名单,起到了表扬先进、带动后进,进一步重视年鉴校对工作的作用。我们准备把这一评比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今后每年进行一  相似文献   

17.
特色是事物独特性的表现,特色是事物创新的标志。地方年鉴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年鉴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武汉公安年鉴》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充分认识和研究这些特色,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分析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年鉴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邮政年鉴》已连续出版发行两年,得到企业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和编撰水平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命题。 一、准确定位是编好年鉴的基础和前提 年鉴的质量统一于内容和形式,而衡量质量的标准应该是获得年鉴用户的首肯。要提高年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决定,自当年起恢复举办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并指定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和《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共同承办。学委会和杂志社认真总结了1996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活动以来历届编校(校对)质量评比活动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年鉴单位的意见,主要依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并参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转发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的规定,起草了《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办法》。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于2005年11月21日批准并公布…  相似文献   

20.
一部年鉴从组稿到编纂成书,编辑发挥着重要作用。编辑既要指导撰稿单位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和撰写,又要对稿件进行加工,还要做好稿件的校对工作等。总之,一部年鉴的出版,编辑承担的工作量占60%以上,并且他(她)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年鉴质量。编辑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