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对策思路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围绕市郊优势农业、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
"技工荒"视野的职业教育需求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同时存在"技工荒"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偏大两种现象。从人力资本供需角度看,"技工荒"的根源是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即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受到抑制,缺乏知识技能,导致难以实现稳定就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解决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农民对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矛盾,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大、综合素质低、外出就业机会少等特征.要有效地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应提高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强化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就业技能,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潜能,完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市场,健全和完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编制科学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开发人力资源,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农村教育与农民培训资金匮乏,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偏离,人力资源绝对数量大但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瓶颈,只有规范农村教育与农民培训,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快速健康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对农村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农村人力资源要素禀赋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不容乐观,且面临高不确定性的健康风险,难以持续发展。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要素取决于教育培训以及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因而,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通过以教育培训和优化个体收入分配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路径来保障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健康风险的有效治理以保障其身体健康素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包括由县乡政府主导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和建立农村残疾人力资源发展型救助制度。农村人力资源健康风险的治理需要优化针对遗传生育、粮食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外来损害等风险的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人口多、质量低的特殊状况。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促进国际劳务输出、建立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网络是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后危机时期"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了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机理。认为政策制度障碍、产业结构状况、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本和意愿,是影响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主要因素,从制度创新、具体措施两个层面,探讨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浙中山区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浙中山区贫困人口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是农民素质偏低,明确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制定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由构成人力资源的单个劳动力素质决定的,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般由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构成。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我们清楚地把握该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 ,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就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加强农村人口的综合调控 ;建立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营造农村人才成长与创业的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民技能培训是为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培养新型的应用型农民而开展的一种成人继续教育方式。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水平、增强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加速青岛城镇化进程步伐、提升农村经济实力,有利于破除城乡发展二元结构、建设青岛现代化新农村。青岛市现阶段的农民技能培训已初具规模,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构建高效统一的农民技能培训协调机构和增强农民技能培训的内涵建设和市场导向,从而提高青岛市农民技能培训的能力和质量,使其适应青岛市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了统筹城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明确了统筹城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阻碍因素,针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统筹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民素质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情况,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农民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农民素质大多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较高,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和涉农产业劳动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合理配置,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强化农村教育.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才能提高生产力,才能有效地疏通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渠道.本文根据天津市部分区县农户综合情况调查,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有关农民技能培训的一些看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益于消灭城乡对立。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有: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相对较低、转移服务机制不完善、拉力不足。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需要改革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造更多非农就业岗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作为人力资本的农民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沉重的教育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国家着力培育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劳动力本身素质影响了劳动力转移,如文化素质低、技能少且单一等。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如剩余劳动力转移没有长期系统的组织等。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度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农业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