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所发起的“讨田(岫山)战役”,是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反顽敌战争中最漂亮的一次歼灭战,曾得到新四军首长的通令嘉奖。田岫山,绰号田胡子,是浙东卖国通敌反共反人民的“曲线救国”的典型代表,曾三次投敌。田部原是国民党杂牌军三十师所属八十八团,田任团长。该部曾长期在江西、福建一带进行“剿共”。由于蒋介石排除异己的政策,田部与国民党嫡系部队有着深刻的矛盾。抗战爆发后,该部一度活动于浙西地区。1941年春,宁绍战役后流窜到浙东。因国民党顽固派暗杀了该师师长张銮基,图谋吞并该部。田岫山乃于1942年10月在  相似文献   

2.
浙东抗日根据地,包括四明山、会稽山、三北(姚江以北的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它位于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东濒东海,南迄金甬公路以北,西跨浙赣铁路金萧线两侧,北达黄浦江两岸地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单位,为当时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 (一)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处于最为艰难困苦时期建立的。  相似文献   

3.
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和 浙东人民的反“清剿”斗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浙东形势 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是,中国革命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日本鬼子被打跑了,美国佬又闯进来,妄图代替日本帝国主义的地位,把中国变为美国的殖民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靠美帝国主义,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一场反革命内战,妄想使中国依旧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蒋介石一方面下令禁止人民解放军接受敌伪投降;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内战资本,无耻地实行蒋伪合流,…  相似文献   

4.
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特点及贡献蒋亚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陆续向敌后挺进,开辟、创立了十多块抗日根据地。其中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最年轻的一块。对此,尽管已有一些研究著述,但对其创建的特点、贡献等专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管窥,以求教...  相似文献   

5.
财政建设是革命根据地巩固政权和开展军事斗争的物质前提与保障。东江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最早建成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从成立初期便高度重视根据地财政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随着东江苏区的扩大和发展,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以没收反动派财产、募捐、临时征发、税收为主要财政来源,以政权与军队建设、改善工农生活、根据地建设为主要财政支出”的财政收支体系,为后续东江抗日根据地财政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18年,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米家窑地下交通站还被列为渭北革命根据地交通联络站故址红色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区名录,经过改造修复,已正式开放,让这个功绩卓著的革命遗址重新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在陕西省富平县梅家坪镇岔口村米家堡外,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高崖窑洞背后,却写满了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和当地人民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英雄故事,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传奇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武汉沦陷前后,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及其抗日军队──新四军第五师,在李先念等人的领导下,是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进而论述了鄂豫边根据地及其军队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再次说明了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群众运动、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建设,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不可缺少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由,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对地方武装的成功改造,是新四军统战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华中抗日根据地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我党的方针策略,从组织、思想和作风上对地方武装进行改造,充分壮大了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学术界在关于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方面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一 ,新四军和由新四军创建的华中抗日根据地 ,是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对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在抗战中 ,抗击了日军 1 6万人 ,占侵华日军总数的 2 2 %强。抗击了伪军 2 3万人 ,占伪军总数的 30 %。”[1 ] (P48) 新四军就是运用游击战术 ,跟日本侵略军打了 8年 ,打了 2 .46万多次战斗 ,毙伤俘日伪军 47万多人 ,沉重地打…  相似文献   

11.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彭雪枫统率的新四军四师为主力创建的一块解放区。它是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较大的根据地之一。以津浦路为中心,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京汉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地域是其活动范围。这是一块拥有六百万人口,横跨豫、皖、苏,鲁四省边区的广阔地带。新四军游击支队和淮北人民正是以它为依托,由三个连三百多人发展成为拥有十二个团一万九千余人的抗日队伍。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不仅保卫了  相似文献   

12.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既传播了新文化,宣传了抗日,也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井冈山大学《中共党史》学科联合主办的"中国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与会代表5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红色区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川陕  相似文献   

14.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亦是华中八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中抗日根据地属于物产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区,襟江带海,人口众多,工商业活跃,经济文化发达。同时交通便利,又靠近宁沪杭等大都市,文化名人聚集,知识分子众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邵式平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第一任省长。他还是最早到江西省资溪县从事革命活动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从1927年4月初受赣东北五县党委的委派,以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资溪传播红色火种,从事革命活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坚持反"围剿"斗争,历时七八年,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为赣闽边县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全面的抗日动员,突出表现为以顽强和长期的军事斗争感召广大民众,深入乡村社会为民服务打动民众,以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抗日宣传方式引导民众,以全面深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凝聚民众,以革命根据地与日伪、国民党统治区的横向比较启迪民众。正是经由广泛深入的抗日动员,山东抗日根据地达到了抗日动员的目标,并为此后革命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发展盐业经济,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地盐业的巨额税收,为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根据地盐业政策调动了盐民盐商的积极性,保证了物资供给,改善了盐民生活。根据地盐区的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彻底粉碎了敌伪顽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