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四川方言的“倒X不X/Y“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倒X不X/Y”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该结构中的词语X或Y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多有反义关系。其中名词通常是单纯的方位名词,动词是自主动词,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X或Y多为单音节词语。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从X或Y偏移。从语用上看,此类格式具有形容词短语的特点,带有说话人的很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  相似文献   

2.
宜昌方言"X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方言中的“X人”结构具有比较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意功能 ,在西南官话中有着特殊的共时意义 ,可以成为方言共性研究的一个参照。本文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值判断方面对该结构作多角度观察 ,结合语表 ,探讨该结构语义整体化、形容词性质、类词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形容词能否带宾语的问题,语法学界历来有争议。本文是就形容词进入“X了O”结构槽这一具体情况,通过对进入“X了O”结构糟的形容词的概括意义及语法意义的考查,来论述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在进入“X了O”结构槽后已不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具有副X化、副X和X化三类形式的化缀词进行归类考察,分析三种形式存在和转化的语义基础及语法功能,指出它们都具有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而且"名词+化"和"形容词+化"的三种形式的成立呈现出一种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来的来,走的走”、“高的高,低的低”这类语法格式。以下称为“X的X,Y的Y”格式(“X”“Y”各代表一个词或词组)。一“X的X,Y的Y”格式一般由两个主谓结构形式构成。格式中的两个结构助词“的”分别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等构成“的”字结构,指代什么事物,充当主语成分,而做谓语成分的则是“的”前的同一个词语。“X的”指代的事物一般是上文出现的,如果上文不出现,也是可以意会的。例如: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 ,分析“对 N 的 X”短语的歧义问题。指出不论x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 ,“对 N 的 X”短语发生歧义都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充分必要条件 :1.x是二价实词 (动词、名词或形容词 )。 2 .与X发生语义关系的两个配价成分都可能是指人名词。 3.N是指人名词。  相似文献   

7.
试析"X不X式"     
本文主要从规范性角度讨论现代汉语正反问句型之一--"X不X式",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研究分析,试图解答以下三个问题1、"X不X式"中的X是否只能是某个动词或形容词?2、进入"X不X式"的X可以有几个音节?3、是否所有的"AB不AB式"都可以缩略成"A不AB式"?  相似文献   

8.
"敲敲打打"类词既有动词的特征,又有形容词的特点,因而其归属不定.在词的构形形态、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三方面分析,这类词归为动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X于”结构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从历时发展轨迹来看,"X于"经历了介词"于"的衰落、复音词"X单音节于"的兴起与进一步虚化、"X非单音节于"向词靠拢和"于"零形化的语法化过程。词语双音化趋势、语义系统变动、介词短语位置前移以及重新分析和类推等因素都是"X于"结构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以“自+X”形式构成的双音节词作过一些探讨,为阐述方便,对兼类、多义的词例,只取其一列举,下文中不再一一说明。首先使我感兴趣的是:以“自+X”形式构成的词的后字,多数是动词性的。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自”字是这一动词的宾语。换句话说,以“自+X”构成的词,有许多是动宾倒装的结构。以往似乎还未曾见过这类专门论述:在一个双音节词中,当及物动词(或作及物动词用的名词、形容词)以反身代词“自”为施事对象时,  相似文献   

11.
构词图式"X不得"产生的13个三音词可分为:动副兼类词"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动词"巴不得""恨不得""见不得"等9个;形容词"了不得"。宏观概括了三音词"X不得"的历时演变过程,重点对学界还未研究或研究较少的"X不得"的语音弱化、词性及语义固化程度、有无相对应的肯定形式、能否作补语、成词时间与形成机制等5个方面展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形宾结构,即汉语中形容词带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汉语语法学界却长期得不到承认,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出现宾语,形容词便变成了动词,是兼属于动词的兼类词。换句话说,“宾语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这无疑与影响汉语语法体系建立发展的印欧语语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X都X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基于语料库对“X都X了”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意义及其前身进行研究,研究显示:“X都X了”中变项“X”多为单音节的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趋向动词以及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受构式中固定项“都”和“了”的影响,该构式具有“完成义”,同时根据具体语境还具有“劝勉”“强调”“感慨”“无所谓”等意义。与其前身构式“都X了”相比,两者之间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变项“X”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庄子》“X+然”类形容词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X+然"类形容词是由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或叠音词加上词尾"然"构成的.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合成偏正结构,在句中充当谓语、状语、句首修饰语和外位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5.
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汉语里,词的重叠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能够重叠的几类词中,动词的重叠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双音动词可以按照ABAB形式重叠,早已为大家公认。这种重叠“表示尝试态”,并且“尝试态有时引申出时间短暂的意味”。 很多语法著作把ABAB重叠形式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之一。如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写的《汉语语法常识》(湖南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指出:双音动词是逐词  相似文献   

16.
湖南茶陵方言"叽"尾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陵方言中的"叽"尾词极为丰富,属于词干加词后缀构成的一类新词,分别可作为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具有成词及修饰等语法作用和附加性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实词的语法特征比较明显,结合能力比较固定,只具有一种词性。“同志”、“拷贝”、“元素”、“粒子”一类词表示事物概念,是名词;“说”、“听”、“知道”、“遇见”一类词表示动作行为概念,是动词;“淳朴”、“浪漫”、“笔直”、“白生生”一类词表示性质状态概念,是形容词;“一个人”的“个”,“去一趟”的“趟”,这类词表示单位概念,是量词。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动宾短语是程度副词非常特殊的一种句法功能。对1996年《人民日报》“很有0”语料的封闭性研究表明:O包含语素、词、短语三级语法单位,而“很有O”是“很有O”结构中最为典型的成员。“O词”主要由名词充当,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O词”的语义比较抽象,大约包含50种类型。“有O词”的整体功能与性质形容词相当。“很有O词”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和定语,少数情况下可以做状语、补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20.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