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賨)是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其部族敬信鬼神,慕求长生.汉末当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五斗米道政权时,其部族纷纷前往投奔,信奉道教.西晋时(賨)族后裔李特、李雄与北方流民一起进入蜀地,得到当地以范长生为首的五斗米道组织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道教思想为治国方略的大成国.  相似文献   

2.
(賨)是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其部族敬信鬼神,慕求长生.汉末当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五斗米道政权时,其部族纷纷前往投奔,信奉道教.西晋时(賨)族后裔李特、李雄与北方流民一起进入蜀地,得到当地以范长生为首的五斗米道组织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道教思想为治国方略的大成国.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全俄运输工人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历次革命的一般进程表明了这一点,在这些革命中,往往有过短时间的、暂时得到农村支持的劳动者专政,但是却没有过劳动者的巩固政权;经过一个短时期,一切都又倒退了.所以倒退,是因为农民、劳动者、小业主不能有自己的政策,他们经过多次动摇之后,终于倒退回去”.这是一段十分精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它表明在历次革命的进程中可以出现劳动者专政,这种专政可以存在一个短的时期,但却不能巩固,最终要发生质的变化.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无数次地出现过这种情况,完全证明了列宁论述的正确性.公元四世纪初,四川地区爆发了李特领导的流民起义,建立农民权力机构军政府达三年之久,李雄建立大成后政权又逐渐蜕变,也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4.
西晋惠帝时期,宗室诸王为争夺权力而混战不休。内迁中原的游牧部族,南匈奴单于后裔刘渊乘势起兵建立汉国政权割据称雄。骑兵因素是刘渊、刘宣等匈奴上层贵族决定起兵割据时,所依仗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骑兵因素在刘渊建立汉国政权之后,寻求政治联盟伙伴以及建设发展政权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围攻怀庆之战,是太平军北伐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此战失利,对北伐军后来的发展影响至大。本文拟就这次战役略作探索,不当之处,敬请识者指正。一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天官副丞相林风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正丞相吉文元等率领  相似文献   

6.
明王朝中期,统治者日益腐朽,赋役剥削益趋加重,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水旱灾害严重泛滥,饥荒几乎遍及全国.特别是自明英亲正统(公元一四三六年)以来,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局面经常动荡不安,处于饥寒交迫的广大农民不断发动起义,同封建地主阶级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公元一四六四年和一四七○年,在湖北郧阳山区一带爆发了刘通、李源领导的流民起义.明王朝的统治者面对这次起义惶恐万状,深为忧虑.他们曾多次派遣文武官吏,调集重兵,“招抚”与屠杀两手交替使用,花了长达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将这次流民起义镇压下去.本文试就这次流民起义的有关问题,初步地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红 《中华魂》2013,(24):40-42
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建立后金政权(1583年)距今已430年。那时的努尔哈赤还是一个欲报父、祖之仇的25岁的青年汉子。  相似文献   

8.
孙祚民同志在《试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判定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的政权已经是“新的封建政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政权的构成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二、从中央政权到地方政权“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占着统治地位的”;三、建都天京以后“始终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支持地主收租的.”因此,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就“走完了向封建转化的道路”,“农民英雄们在南京建立的天国,已经是新的封建王朝了”.这些论断很值得商榷.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来蜕变为封建皇帝.他在起义过程中所建立的革命政权,也随之蜕变为地主阶级的封建政权,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战争为地主阶级利用作改朝换代的工具.朱元璋及其政权的变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比较典型的.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认识历史上的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认识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总结历史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书简讯     
《王小波李顺起义资料汇编》 北宋初期在四川青城县(今灌县境)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在我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均贫富”的口号,革命队伍曾发展到数十万人,控制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几十个州县,建立了年号“应运”的大蜀政权。这次起义连同余波在内持续了三年多,给赵宋封建王朝以有力的打击。 我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和历史专  相似文献   

11.
大唐创业,功当谁属?这是治唐史者在研究晋阳起兵这段历史时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有些同志在不少论著中对晋阳起兵的首谋以及攻占霍邑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即晋阳起兵的首谋不是李世民,而是其父李渊;起兵以后,又因为李渊的“深谋远虑”相继取得了攻占霍邑的重大胜利,从而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总之,大唐创业,功属李  相似文献   

12.
南徐考述     
西晋末少数民族首领起兵反晋,是“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史称永嘉(307—313)南渡。永嘉之乱时,“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陵界者”,这第一次南迁浪潮以滞居淮南者为多。东晋成帝咸和(326—334)初,原青州流民集团领袖苏峻等拥兵“为乱于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江者转多”,及叛平,“司徒郄鉴又徒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这第二次南迁浪潮由淮过江,流民多居于江南宁镇常一带。以后在符秦兵南下及北魏军南侵时,也出现过北方民众流徒南奔过江的浪潮。东晋政权建立后,将南渡人口称之为侨人,并在侨人集中地区侨置州郡县,其中以徐州寄治京口,以兖州寄治广陵。  相似文献   

13.
依智高,北宋广南西路羁縻广源州壮族首领,曾先后建立“大历国”、“南天国”政权,屡遭交趾进犯掠夺。为抵抗交趾的威胁和侵犯,依智高多次遣使到邕州,请求北宋王朝的保护和互市,均遭拒绝,因而于皇祏四年(1052年)正式起兵反宋。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起兵后,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广西广东十多个州城,占据广西很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4.
《老杨同志》节选自赵树理同志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李有才板话》是作者在一九四三年继《小二黑结婚》后发表的又一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以生动的板话形式,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穷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行减租减息,建立民主政权所进行的曲折而复杂的斗争,满腔热情地塑造了党的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和一群在斗争中英勇机智的新农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于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直到隋初全部裁撤,前后二百余年。这一措施,对缓和南北士族的矛盾,安辑北方流民,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南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东晋王朝开始的大规模地设置侨州郡县,是为解决当时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流民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西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并  相似文献   

16.
明末农民大起义,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北方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在四川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农民政权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建立前后对地主阶级、明王朝统治的打击,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本文仅就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家庭。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入蜀,在成都称帝登基,建立大西政权。对于张献忠,成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1646年7月,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干了一件奇怪的事。他花费了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政权”的经济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方面的问题,解放后国内史学界曾展开过长期的讨论。当谈到起义农民在进行革命战争的过程中,能不能建立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权时,出现了分歧意见。一种看法认为:在封建制度下,农民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或者说农民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封建性的政权;不能有其它别的性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我国封建社会农民,在革命战争中能够建立短暂性的农民政权;反对把这种“政权”看成是封建性的、与地主政权并无实质区别的观点。所以产生上述分歧,有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这些政权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