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宋健 《山东统计》2005,(3):19-20
解决并妥善安置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这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威海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矛盾依然存在.剩余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应十分关注这个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从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五个维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来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且对五个维度的促进作用有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最为强劲,对文化现代化、生活富裕化、治理有效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对生态优良化的影响程度最弱。(3)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理,定量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21年我国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整体呈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该空间集聚态势随时间推移在不断演变,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一个全新视角--势能,设计出包括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四个方面、二十四项指标、十五种方案的农村城镇化主要势能综合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对各方案的影响程度进行优劣次序排列,旨在为农村城镇化政策设计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经济是各种农业合作社经营活动的总称。各种农业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而农村合作经济则是各种农业合作社表现出来的活动内容,所谓农村现代化,比农业现代化有着更加广泛的内容,它包括:门)农业生产要建立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生产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农村居民生活以当代创造的先进物质文明为基础;()农村人口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4)人口分布均匀合理、生活环境良好、生态到、境较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有数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核心作用,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帮助农民致富,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融资需求矛盾,是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金融部门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原亚红 《统计与社会》2007,(3):30-32,3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75%,所以农村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科学界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农村的农业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民生活质量及农民素质等七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所辖13个市的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为加快江苏省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多种经济主体不断产生,农村社会经济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作为全面综合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实行统计监测的农业统计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农业统计工作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怎样摸索出一套能客观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确实是各级统计机构面临的非常迫切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二十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效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由分散的小生产向商品化、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促进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尤为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20年前,以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为标志的农村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改革之滥觞。20年来,逐步深入的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收入是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反映.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及其增减变化,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更受农村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研究农村居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转移的问题。随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造成人浮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农村潜藏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虽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关键。我区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后,“三农”问题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将其确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置于首位。特别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和深化。在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矛盾,任务尚十分繁重。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少人多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三个人的田五个人种”是再通俗不过的描述,农村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日趋减少,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怎样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如此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我国7亿多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攀枝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仍然是农民增收缓慢,并成为该市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下滑及纯农户收入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改变农民增收难现状,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更多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对全省15个县600户农户中近年来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就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芳 《山东统计》2005,(5):36-37
枣庄市山亭区地处鲁南丘陵山区,总面积10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且80%属于山岭薄地.总人口46.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04万人,占总人口的88%。随着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处于不断增长状态,因而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科学合理的配置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红 《贵州统计》2001,(10):43-48
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近期农村经济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实现。现结合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正逐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富裕起来的农民购买了许多现代化工具,而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都要消耗能源,能源供应紧张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据农业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永康市农村人口有448万人(包括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的70%,如何挖掘农村节约能源的潜力,节能降耗已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笔者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