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马金海 《社科纵横》2006,21(6):146-146
“不言之教”这个教学原则是孔子提出的。“不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言”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教”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人类此在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诗意的言说是人生在世的本真的呈现.海德格尔阐释人"诗意地栖居",也就是人类过久地离开其本真的存在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命家园,世界获得了真实的意义,真理因之而敞开,美与艺术复归于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诗意的言说是在倾听中的言说,它超越于语言表达的工具性,在无限动听中言说无限,是诗之艺术的存在和发生方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类世界后工业化进程的开启,社会治理进入了主体多元化的时代,众多行动者“怎样开展行动、如何进行言说”成为社会治理理论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行动与言说“充分分离”产生的对权力的限制是民主政治的实质,而行动与言说的“有机结合”则能够实现合作的治理.然而,现代民主作为行动—言说所形成的两条隐匿线索的交汇空间,在被代表制嵌入之后表现出了言说对行动的削弱,言说与揭示之间的不洽渐次阻塞了民主的路径并导致了一系列异化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互联网成为“虚拟贤者”,它有能力成长为有别于“合作”和“自治”的第三条道路,超越代表制作为现代民主全部实质的狭隘性,帮助社会治理在“行动—言说”框架下通往显现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的种种美学追求中,崇尚自然之美是独具风流的一种。几乎从道家创始时起,顺应自然之道就成为语言运用的一条“原教旨”。老子在语言美学上重自然,为无为的思想,在庄子的修辞论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庄子认为,“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即说话总是有其内容的.但“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他在《缮性》篇里说得更为明白:“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天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既然“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那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成了庄子语言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他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所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庄子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一、惮宗演化的特殊现象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乃是特指南禅宗风——它初始于惠能门下洪州、石头两宗,大成于其后衍“五家七宗”。而早期禅宗史上达摩、慧可、东山宗和牛头宗等各家各派,其宗旨宗风完全不是如此。比较禅宗史上的前后差别,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李守钰佛教传入中国曾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排佛之难,也曾因大师零落,任运敷衍,但禅宗一脉适逢其会,枝繁叶茂,锦远流长。禅宗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禅宗之“禅”向人揭示的,不仅是宗教也是...  相似文献   

7.
禅宗著名的云门三句之一“截断众流”源自汉译佛经,解释为“切断修行者的烦恼妄想”比较恰当.进入中土文献后,演变为“识见超群而能力排流俗”之义.汉译佛经和中土文献“流”认知基础的不同促使了“截断众流”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修辞立其诚”历来被解释为修辞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对此,周策纵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反对意见,即“修辞”与“立其诚”为平行之二事,意为修饰语言文辞和建立诚实,与修辞并无关系。然而,周文的三个主要论据均存在关键的纰漏,并不能充分证成其论断。从文本语境的角度考察,“修辞立其诚”原是政治语境下的言说,关涉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它与作为内圣工夫的“忠信”并列,表外王工夫,意即为政者修缮教辞以显立其已有之诚。当然,修缮教辞以显为政者之诚也是一种修辞,只是它特指行政事务,不应被泛化为一般的修辞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侯洪澜 《社科纵横》2008,23(5):123-124
庄子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对"道不可言"、"道不可不言"的人类思想困境的思考,也是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关注的问题,而庄子又以"诗性言说"的方式超越了这一语言困境,达到了"即言即道'的理想的自由境界,这是对中国诗性的文化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 《阅江学刊》2012,4(2):149-F0003
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带着对大自然的疑惑写下了《天问》,而庄子把大自然描述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古人关注“天地”、“四时”、“万物”的空间、时间的相互关联。大自然的结构、规律和关联是客观存在的。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天地之美”.“四时之法”和“万物之理”,认识气候变化,探索驱动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7.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的管理规则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完善的政府管理规则系统是政府管理自身的基本工具之一.中国政府管理的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则系统和非正式规则系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与政府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内法规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领导力量,虽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主要在法律和行政系统规则规定的框架内运行,但中国共产党的规则对政府尤其是政府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起着约束作用.非正式规则可分为与正式规则相客和与正式规则相悖两种:与正式规则相悖的规则又称"潜规则",它是非正式规则系统中产生负面作用的一方;有些非正式规则也能发挥正面作用,如有时能提高执政效率,弥补正式规则的不足等.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正式规则应该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行为规范,以保证公共行政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但非正式规则也在无形之中发挥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那些符合公众利益的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规则上升为正式规则,并且限制非正式规则负面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