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潘家永 《老友》2013,(4):53-53
编辑同志:我和丈夫老孙因感情不和于2012年协议离婚。离婚后,我就搬到女儿家居住。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法院传票,传票内容是老孙在我俩婚姻期间向其朋友耿某借款20万元,并打有借条,现在耿某要求老孙和我共同偿还这笔借款,我顿时傻了眼。  相似文献   

2.
因感情不和,我友父母离异。他现年16岁,随母生活,由父支付抚养费,是在校学生。他问我:父亲对他支付抚养费的期限是否到18岁为止,到时如果他还在念书,他父亲仍应支付抚养费吗?我回答不了他这问题,带他咨询法院,法院作了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3.
法律咨询     
编辑同志: 去年我与当地一家工厂发生经济纠纷,起诉到法院后,一审法院判决我败诉并且负担诉讼费用的90%,我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又预交了上诉案件的受理费。请问,上诉案件受理费可以向第二审法院预交吗?如果我在上诉中胜诉,那么这两次的诉讼费用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办理登记离婚要求当事人提供单位、村委会、居委会介绍信的规定,当年采取登记离婚解除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就激增,再创历史新高,且登记离婚后又生新问题。这促使作者对完善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修正登记离婚制度的方案。其一为,将法院作为登记机关,由其承担审查当事人离婚协议的责任,确保当事人、子女的权益;其二为,不改变现状,但是增加当事人登记离婚的限制条件,同时明确法院亦受理登记离婚。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原来的丈夫离家出走多年,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在法院宣告他“死亡”后,我和现在的丈夫结了婚,他的财产已被我和成家的子女分别继承。可谁料想,一个月前,已经“死亡”15年的他又出现了,要我这个已经六十出头的老婆子回到他身边。前夫当年对我非常好,现在的丈夫对我也很好,因此在是否离开现在的丈夫而回到前夫身边这个问题上,我很难作出选择,也不知道法律有什么规定。可前夫说如果我不愿复婚,就必须返还属于他的财产。请问,这种婚姻和财产关系是否可以恢复?又该如何恢复?读者王勤王勤同志:宣告死亡,是…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36):41-41
江苏一位读者邹某咨询:我姐姐与韩某结婚后生一子,后两人因韩某有精神病经法院判决离婚,同时法院判决双方的儿子随我姐姐生活。2004年我姐姐与柳某再婚,又生育了一对龙凤双胞胎。2008年4月,我姐姐与姐夫柳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当场死亡。肇事者的保险公司赔偿了48.6万元,我姐姐与柳某生前还共同拥有价值约50万元的房产。现在,柳某的母亲提出,由于柳某的父亲早逝,她得靠柳某的死亡赔偿金生活,因此要求把赔偿柳某的钱领走。请问:我姐姐与柳某的遗产应当怎样分配?  相似文献   

7.
《社区》2022,(8):62-62
案例:小张和小李在国外留学期间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二人在国外离婚,持有国外的离婚证书。问题:持有国外的离婚证书,回到国内后需要国内法院承认吗?分析:民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关于离婚当事人申请再婚登记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规定:一、离婚的中国公民在国内申请再婚,如果其前次婚姻关系是在国外按当地法律通过司法程序解除的,其离婚证件(指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和离婚判决书)领经我国人民法院裁定承认。被裁定承认的,视为有效;被驳回的,视为无法律效力。如其前次婚姻关系是在国外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的,离婚证件无需经我国入民法院裁定承认,但须经其居住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构的认证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的认证。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协议离婚立法规定了离婚的考虑期、法院的离婚确认制度、离婚的户籍申告制度及对离婚的无效和撤消制度,相对于中国法律规定的协议离婚立法,更加严格与完善。由于中国与韩国都属于东方文化的国家,因此韩国协议离婚立法的规定对我国立法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听广播,我知道一条新闻,说是英国王室举办一个纪念戴安娜去世十周年的追思会。查尔斯王子带着两个儿子出席了这一仪式。我脑子里闪过两个问题:假如戴安娜黄泉有知,看到这一幕,是否会黯(别字)然泪下?假如戴安娜还活着,他们还能和好如初吗?  相似文献   

10.
邢江峰 《社区》2012,(13):49
陕西藏女士来电咨询:2004年,我与前夫毕某结婚,婚后因生活琐事问题,夫妻感情逐渐恶化。因为我们双方结婚时都属于再婚,年龄也都比较大,再婚的目的是为了老来有伴,所以虽说两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还是在一起生活了数年。2010年3月,我们之间的矛盾实在无法协调了,就通过当地的法院进行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准予我们离婚,且考虑到由于我身体患有疾病,常年需要吃药治疗,法院同时判决毕某自判决书生效之月起,每月给付我生活帮助费300元,直至双方或  相似文献   

11.
左邻右舍     
赵吉贵 《社区》2005,(16):56-56
与丈夫离婚那年,是我有生以来最晦暗的一年。法院判决时,5岁的儿子判给了丈夫,理由很简单——我刚刚下岗,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他。一夜间,我什么也没有了。我不敢回娘家,因为我的事,已经几次惹怒了暴躁而倔强的父亲。父亲当初反对我和那人结婚,我偏偏结了;父亲后来反对我和那人离婚,我硬是离了;父亲反对我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我虽没争来,但得到前夫的允许,让孩子暂时归我抚养。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父亲用手指着我大骂:“你要是养这个小崽子,就别吃我家的饭!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活呢,还带个累赘!”我花150元租了临时的小铁皮房,开起干洗店。铁皮房四…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2,(19):49-49
陕西藏女士来电咨询:2004年,我与前夫毕某结婚,婚后因生活琐事问题,夫妻感情逐渐恶化。因为我们双方结婚时都属于再婚,年龄也都比较大,再婚的目的是为了老来有伴,所以虽说两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还是在一起生活了数年。2010年5月,我们之间的矛盾实在无法协调了,就通过当地的法院进行离婚诉讼,  相似文献   

13.
法律顾问     
《社区》2004,(9)
法院为什么不直接受理我弟弟的工伤案江西省九江市一读者来信问:我弟弟在九江市的一家工厂做工。因机器失灵出现故障,把我弟弟的脚砸伤。看病费用工厂不给报销。我们只好拿着医院的病历证明,去法院立案,但法院说这不属于法院直接受理范围。请问:法院为什么不接这个案子呢?答:有  相似文献   

14.
《百姓生活》2008,(5):13-13
问:我公婆的退休金很低,还要经常看病吃药,生活费和医药费基本上都是由我丈夫和他弟弟分担,每人每月各给300元赡养费。一个月前,我丈夫因急病去世,我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还要供养孩子上中学,所以就没有再付给公婆赡养费。我的公婆说如果我不付赡养费,就要到法院去告我。请问,我丈夫去世后,我是否还有赡养公婆的义务呢?  相似文献   

15.
郝萍 《社区》2003,(10)
律师同志: 我与李某经人介绍认识,不久就结了婚。婚后感情不 和,经常发生争吵。我向法院提出了离婚申请,在法院主 持下经过艰苦的调解,终于达成离婚协议,我和她都在协 议上签了字,并按下手印。几天后,我签收了盖有人民法 院大印的离婚调解书。可不久,法院又通知我由于李某拒 绝签收离婚调解书,我和她的离婚调解书无效,要继续依 法审理。请问离婚调解协议已经在法院主持下达成,一方 还能反悔吗? 张小峰 ;  相似文献   

16.
叶和礼 《社区》2001,(11):52-52
我去年和李某因一起房屋纠纷起诉到法院.法院立案后经审查认为我提出的诉讼不属于法院管辖,裁定驳回我的起诉,在该裁定中让我负担预交的3000元诉讼费.接到裁定后,对驳回起诉我无意见,也不准备上诉,但让我负担诉讼费,却觉得不合适,不知我的疑问有无道理?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事务中,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条款或法院管辖权条款来约定解决其合同争议的方式.但是这种条款相对于主合同的分离性会使他们在合同的转移或转让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这些条款可不可以与主合同一起转移或转让给其他第三人呢?该如何来判定其适用的法律呢?在这两个条款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差异呢?我们可以通过法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国内案例和欧盟法院的案例,在这方面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和老伴唐某结婚近40年都相安无事,谁知到老了却发生了感情危机,并闹起了离婚。2个月前,我们在达成协议后办理了离婚手续。协议中规定,我们的共有住房归唐某所有,唐某补偿我房屋价款16万元。最近,我经过冷静思考,觉得自己在财产分割方面吃亏了,因此想反悔当时订立的财产分割协议,主要是想找唐某要回那套住房,而由我补偿她房屋价款16万元。这要找唐某协商她肯定会拒绝的。请问,我能否通过诉讼途径,请求法院判令变更财产分割协议?读者万成华  相似文献   

19.
吴国平 《社区》2005,(5):48-49
窦女士今年 47岁,6年前丈夫带着家中的积蓄,去澳大利亚发展,临走前留给她和儿子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没有工作的窦女士和儿子, 只能靠父母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半年前,丈夫回国了。没想到,递到她手中的是一纸离婚应诉通知书。她不想离婚,但几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认为,她早该和丈夫离婚了……找不到一个肩膀靠一下 主持人阿果:我们了解到,你周围很多朋友认为,即使你丈夫没出国,即使你们没有分开生活6年,也应该离婚。我想知道你和丈夫的关系究竟怎样?你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他们会有这样的看法?窦女士:怎么说呢(在神情恍惚的犹疑中,她的思绪好…  相似文献   

20.
李成 《源流》2006,(11)
问:我的一子一女长期都不赡养我们,我们生活十分困难。我只好上诉到法院。法院审理期间,我老伴又因病住院,急需用钱。但法院还没有下达判决,我能否要求子女先付给我们赡养费?律师解答: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了先予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