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理想的住宅照明不仅保证饮食起居、文化娱乐、业余学习、家务劳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以灯具的美丽造型、色彩、图案及照明艺术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环境。 下面根据住宅不同空间的不同功能,谈谈各处的照明方式和灯具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也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体两面价值体的战争因其巨大的暴烈性和破坏性而成为人类追求和平的驱动力.古往今来,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平要比战争晚熟的特点使人类追求和平的道路充满坎坷和艰辛.21世纪维护和平防止战争仍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武清县东马圈工艺蜡烛厂是生产各种工艺蜡烛、照明蜡烛的专业厂,是外贸部门的定点企业。近些年来,企业每年产值、利润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发展,企业面貌日新月异,成为我市乡镇企业的创汇大户。在兴办乡镇企业中,我深深体会  相似文献   

4.
唐代蜡烛小考冉万里西北大学历史系唐代,蜡烛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日常用品.它具有照明及一些重要场合的必备品的双重属性,但现在已无法直观地看到唐代社会生活中使用蜡烛的情景。鉴于此,本文拟就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对蜡烛在唐代扮演的角色作一番考证。一、蜡烛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人类思维的创造 ,并非是实证的描述。关于这一点 ,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先哲们都有十分充足的论述。神话产生于人类发展史的初始阶段 ,“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① ,神话的内容蕴涵着古代人们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恐惧和对生存时间的希冀。惟其是人类思维的创造 ,才在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不同种族甚而同一种族的人们之间 ,产生了不同的神话故事。比如对创世的传说 ,东方和西方不同 ,中国和外国不同 ,中国内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不同。即使汉族 ,各种历史典籍中的记载也有许多不同。宗教的产生 ,则是古…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过程中,有许多新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个人生活的个体化趋势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全新的个人生活的个体化趋势有可能在未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个人发展形态,并进而改变个人的本质和个体生活。它在客观上表明了在地区、国家发展不平衡条件下,个人的社会化需求,是历史理性极富生命力的表现。也表明目前所取得的全球性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整体人类生活条件。当代人从“人之为人”走向“人对自己是谁”、“自己之为自己”的本质过渡。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两支少数民族。两民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以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我们在研究两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借鉴发展他们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招魂》云:“兰膏明烛,华镫锗些。”此“镫”字今作“燈”(灯)。然而今出土之先秦文物中,很少见有用以照明的金属灯具,即使近年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墓中发现的“灯”,亦仅是陶灯而已(图文并见《舒城凤凰嘴发现二座战国西汉墓》,载《考古》1987年第8期)。照明之灯的发明及普遍使用,乃先秦以后的事。应该说,先有照明之灯的出现,后才有古籍中对照明之“灯”字的使用。战圄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用具为火烛(又名火距),实则为火把。故先秦典籍言照明用具则多用“烛”字。如《仪礼·燕礼》:“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又《礼记·少仪》:“凡欲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抢燋,客作而辞,然后授人。”  相似文献   

9.
政治是经济生活的集中体现,是调节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生活应当以理智化为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就象理性活动一样,非理性行为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人类政治事务的非理性行为和现象,既是人类社会相对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阶级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并时常成为重大事件的动因。这正是我们力求社会关系理智化的原因。我们要尽可能合理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形式。一、政治生活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力求社会关系理性化的愿望与实践,并不能保证政治活动符…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不仅生活于经验世界,也生活于希望世界。扎根于大地、贴近于现实的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拥有不同的希望。一般说来希望可分为相互关联着的个人希望和社会希望。除此以外,还应有共同的人类希望。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既要促进经验世界的进步,也要促进希望世界的进步,在新希望的引领下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邱畅 《理论界》2013,(11):129-131
加拿大作家辛克莱·罗斯的作品多以加拿大西部大草原为背景,生动地反映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变化. 《中午时分的灯》以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的一场大干旱为背景,描写草原上的一对农民夫妇在干旱和风沙中苦苦挣扎的生活状态,以及夫妻双方由此产生的心理隔膜和心理冲突.文章将从小说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小说所反映的人与自然抗争的主题与两性冲突的主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究两个主题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普通分立元件式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结构,指出它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城市路灯照明控制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后,完成了AT89C51单片机和日历时钟DS1302组成的智能路灯控制器的设计,使智能路灯控制器实现精确的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14.
出现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宋词中十分珍贵的名句。其中的美妙之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书写故事的情节上看,无疑是借用了《离骚》中的“求女”手法;从表现中的寓意上看,无疑包含着对南禅宗由渐悟到顿悟概括的意蕴;从设计千百度寻找“那人”有得的结局来看,“那人”是现实生活当中真实的人,这里所谓真实的人是指宋孝宗、虞允文、叶衡等,也可以是如上诸位的合一。辛弃疾的这一句词,理趣化的表现倾向明显。与此同时,也是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一度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得到认同的心理满足情状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