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卢卡奇早期与晚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思想内容和演变,并注重这种思想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比较,力图以此为基础准确把握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通过对卢卡奇有关名著及相关资料的研究 ,阐述了卢卡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哲学思想演变发展历程 ,揭示了卢卡奇复杂矛盾一生的本真面目 ,指出卢卡奇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距离 ,为当前的理论争论提供一些切实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人与自然的差分而产生的。人为了生命的延续,首先要在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为了生命的存在,首先要衣食住行。人类的所有活动都不能不同自然发生关系,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冲突融合的历史。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与自然发生着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威胁、攻击、破坏着生态自然的生存和发展,并造成了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进而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原子能技 相似文献
4.
魏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Z1):21-24
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分析过去人与自然之间不恰当的关系,全面阐述和谐状态下的人、资源、环境应如何协调共同发展,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健全有关机制和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分析 ,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前资本主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信息时代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天定胜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并从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出发 ,指出人类必须反思自身的行为 ,学会尊重自然 ,与自然协同进化 ,树立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观、伦理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许勇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2)
卢卡奇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于其正确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哲学方法上与马克思保持内在一致.但在革命实践中经常凸显出哲学方法论原则与实践策略之间的紧张关系,哲学方法的"正确"与实践行动的"成功"有时并不一致.哲学方法与实践策略的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深层逻辑,也是长期困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的一个难题.如何认识和建构哲学方法与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的卢卡奇与作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创始者海德格尔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首次争锋和交流.二者都反对主客二分.卢卡奇从批判康德的物自体开始,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哲学;而海德格尔从颠覆笛卡尔对世界的证明开始,阐明了自己的存在哲学.基于这种共同的议题,讨论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具体生存论哲学,发现二者的理论有互补和交融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佘远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5):11-15
科学发展观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它坚持"以人为本",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强调"和谐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它要求"全面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9.
寇鸿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42-48
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当时的革命需要出发,以马克思总体性哲学为武器,展开了对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基本上是在马克思的本意上,反思和建构了马克思的总体性哲学。虽然卢卡奇总体性哲学有一定的偏颇,但他重建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历史作用是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杨世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或开放式思维,是一种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纵向、横向、逆向三种形式.在作文教学中,适当使用求异思维的方法,能够使作文独辟蹊径、立意新颖、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与黑格尔的关系需要再审视。把卢卡奇仅仅理解为一个黑格尔主义者是非常肤浅的。因为卢卡奇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视角来品评、利用、发挥黑格尔思想的。深入理解卢卡奇的马克思向度会使后来人更真切体会到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祖师爷的崇高地位,更重要是体悟到,在20世纪,是卢卡奇首先倡导“回到马克思”的。这一点有更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德君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4-89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3.
郭德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1):84-89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不能简单地归为文化危机,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可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自工业革命以来,文化的发展一直就表现为重科学而轻人文,随着人文文化的日益边缘化,相伴随的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持续恶化,所以生态危机实质上更应该是人文危机,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由此而言,解决生态危机的文化路径也就是构建新的文化:生态文化,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文化,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王国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45
经济是人类与自然界的交互运动,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优化配置及相关问题,更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学研究中需要拓展视角,从人与自然交互的视野廓清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相应的理论研究内容,论述推动研究重心发生转移的现实需求和内在逻辑动力,并能初步阐释和试图解决结合中国实际促进经济理论更好地应用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消费方式变迁为切入点阐释人与自然关系演化历程,分析我国人与自然关系演化失衡的原因:资本逐利性是演化失衡的社会根源;技术中心主义错误观点是演化失衡的认知根源;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资源浪费与枯竭是演化失衡的现实根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完善人与自然关系顶层设计,合理管控资本,顺应自然;在认识... 相似文献
17.
姜海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101-103
莎士比亚剧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同自然和谐到失去和谐,到在浪漫幻想世界寻求和谐的过程。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对理想人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包桂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7-70
面对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庸俗化、实证化而导致对资本主义批判力极度弱化的现实,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以及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阐明自然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致力于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启蒙,仍然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极为重要的历史课题。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否定辩证法的批判精神,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无愧于与时俱进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称号,尽管他们的马克思主义阐释方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早在几百万年前就与大自然紧密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成为了人类所必须面临且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人类从最初的只认为人类是一切价值的起源,延伸到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最终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这不仅是学术思想的提升,也是人类道德与实践结合的体现。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在人与自然关系之间已经悄然建立了一架桥梁——和谐的人类道德。这种道德的完善,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直接促进。 相似文献
20.
李军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2-44
分析了西方哲学历史上和谐思想的演变,指出和谐发展是客观世界表现出来的趋势和属性,它包括数学的和谐、物理的和谐、生物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和谐是客观自然存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和谐概念的新特点:在后现代哲学中,和谐的本质可以诉求于客观世界生存价值的多样性、生存价值趋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