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卢卡奇早期与晚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思想内容和演变,并注重这种思想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比较,力图以此为基础准确把握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卢卡奇有关名著及相关资料的研究 ,阐述了卢卡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哲学思想演变发展历程 ,揭示了卢卡奇复杂矛盾一生的本真面目 ,指出卢卡奇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距离 ,为当前的理论争论提供一些切实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奥尔曼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六个主要学派之一"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领军人物";而卢卡奇是"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教主".因此,比较奥尔曼与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与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辩证法思想也必然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根本上讲,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是"总体性的辩证法";而奥尔曼的辩证法思想是"内在关系的辩证法".具体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总体性"与"内在关系";"主客体统一"与"抽象";"阶级意识"与"潜在".  相似文献   

4.
探寻思想变革的生长点──简论卢卡奇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研究朱晓鹏卢卡奇作为著名的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强调了黑格尔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着意从黑格尔那里追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这固然使卢卡奇具有了将马克思主义黑...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近几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已形成热潮。如果说,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大陆学者第一部概述性的著作,那么,陈璋津的《科西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是台湾学者第一部专论性的著作。当代德国著名思想家科西(Karl Korsch,又译柯尔施),曾与卢卡奇、葛兰西同时活跃于国际舞台,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但是,科西的思想及其演变,又有着与卢卡奇等人相区别的重要特点,而国际上对科西的研究,与卢卡奇、葛兰西相比,不免相形见绌,在已有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分歧。因此,深入研究和评价科西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与黑格尔的关系需要再审视。把卢卡奇仅仅理解为一个黑格尔主义者是非常肤浅的。因为卢卡奇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视角来品评、利用、发挥黑格尔思想的。深入理解卢卡奇的马克思向度会使后来人更真切体会到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祖师爷的崇高地位,更重要是体悟到,在20世纪,是卢卡奇首先倡导“回到马克思”的。这一点有更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山鼻祖,卢卡奇是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在中国直面现代化转型的时刻,卢卡奇的思想深刻参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学术形态的重塑过程,并持续发挥着巨大的学术效力。纵观国内卢卡奇研究近九十年的历程,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充分揭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的时代宏思。在国内卢卡奇研究走向新阶段的当下,《卢卡奇与马克思》依然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关于人民相关问题的思考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卢卡奇早期深受席美尔、狄尔泰、黑格尔等人的影响,虽思想复杂多元并存,却已开始关注人的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彷徨和迷惘中,卢卡奇转向马克思主义,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同时,探讨无产阶级、工人群众及人民等相关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后,卢卡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思考现实主义理论、人民阵线、民主等问题,在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等反动思想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并确立了人民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选择《历史与阶级意识》来探讨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有着非它莫属的理由:首先,《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真正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理论著作,书中明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传统中非常核心的问题,而此前,他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第二,《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卢卡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它的影响和地位是他的其他任何著作都无法相比的,就美学方面而言,该著作“对卢卡奇本人后来的美学论著以及出自于该书的一系列其他美学理论是一个适用的导论”;第三,《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后来都成为其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直接的理论资源,对于倾向于美学研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该书成为他们的“圣经”,几乎每一个后来走上西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人都受到过这部著作的理论滋养,“它极大地鼓舞了20世纪几代知识分子”.因此,通过对本书的解读与评价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卢卡奇本人以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毕竟是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的人民性理论凝聚于哲学、现实主义文论之中,新时期中国学界对其接受主要是通过思想界的两场讨论来完成的。讨论首先发生于哲学领域,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将卢卡奇纳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等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开启了中国学界对卢卡奇及其人民性理论的接受。哲学领域思想文化的变革引发了文学艺术领域的变革,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学界针对卢卡奇的"人本论"和布莱希特的"阶级论"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卢卡奇的人民性理论,并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美学范畴。通过对卢卡奇人民性理论的讨论与接受,学界认识到"人民性"既具有革命性与战斗性的政治与阶级属性的内涵,又饱含"以人为本"的丰富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之根基。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早年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阶级意识理论是其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批判第二国际的机械性、宿命论式的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它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问题,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哲学基础.卢卡奇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分析和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内在矛盾,强调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早期著作<心灵与形式>和<小说理论>是20世纪美学的重要文献,其所包含的文艺理论思想反映了卢卡奇早期世界观、美学观形成的渊源与特点.这两部著作是在卢卡奇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前完成的,受到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也受到狄尔泰生命哲学的影响,但他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正确的,而且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又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些思想,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哲学、美学和文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新领域.但自20世纪20年代始,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却基于"马恩对立"的视角,片面地解读自然辩证法,遮蔽了自然辩证法的真实面目,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驳斥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曲解,应当从整体性维度、本体论维度、主客体维度出发,以客观、全面的态度与原则重释自然辩证法.这种重释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理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提出必须改变当代人与自然紧张和对立的关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双重性与地理环境的双重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实际上是通过人化自然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流行的社会历史学派的文艺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阐释 ,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思想。在自然生态危机空前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的今天 ,在从实践论人类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重新阐释时 ,有必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中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全面生成关系的思想 ,在文艺学中重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理内容 ,包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文艺的生态本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文艺的重要内容、重视自然美的特殊审美功能和从自然美学习艺术美之道。为此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就必然提升为生态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17.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创立的一个具有特殊哲学意蕴的思想,是贯穿于该书的一条主轴,至于其它关于异化、主客体、无产阶级意识等思想,都与总体性思想紧密联系着。研究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产生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卢卡奇对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见解,更是他一生坚持的重要思想。在这部被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圣经的著作中,无论对资本主义及其思想家的理论批判,对物化现象的焦灼与挞伐,还是对历史、实践、无产阶级意识等观点的阐发,无不凸显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运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提出必须改变当代人与自然紧张和对立的关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阐述了在实践中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必要性及方法和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