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是涉及“三农”问题的一项特殊知识产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大多数公民还不懂得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来维护属于自己的权益,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知识与理念的教育是我国政府实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工作。呼吁各省市级政府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支持力度,从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的产量规模、品质特征和市场监管入手,在国际市场上为国家利益争取本应具有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业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地理标志保护更多的与农产品联系在一起,是承载着巨大经济及社会价值的无形财产。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农产品资源丰富,蕴含着地理标志开发和保护的较大潜力。本文从介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人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国外先进立法,对未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和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地理标志的商业价值不断上升,作为农业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地理标志更多的与农产品联系在一起,是承载了巨大经济及社会价值的无形财产。本文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人手,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及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并就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和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传承。本文从地理标志的概念、特征、保护价值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历史及现状,并分别从地域分布、产品类型和批准时间三个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情况,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安徽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一个新领域。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对地理标志农产品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实践状况也不理想。本课题针对安徽特色农产品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提出对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安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尽一点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业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研究。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背景及演进过程;整体把握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状况;揭示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特点;指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与不足;提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理标志凝聚了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承载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在国际上对地理标志呈现出不同的保护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也逐步形成了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三种保护模式并列的局面。但三种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保护重叠、标准不一等困境,制约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在《民法典》将地理标志独立规定为知识产权客体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再分设不同产品的具体保护制度,同时辅以不同行业实施标准,以实现地理标志保护的系统性、专业性规制。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能够有效保护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能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应通过专门的地理标志立法进行保护。厘清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部门和职权是有效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关键所在,法律的完善和执法上的保证是有效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主体,规范侵犯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涉及“三农”问题的一项特殊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的生命线。中国大多数农民目前还不懂得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来维护属于自己的权益,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教育是中国政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呼吁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支持力度,从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的产量规模、品质特征和市场监管入手,在国际市场为中国农民利益争取本应具有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农业市场化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之目标契合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市场化条件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之困境及其出路。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在于多重保护模式下地名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冲突严重,因而采取专门法保护的模式有利于使农产品地理标志得到更完备的保护,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地理标志在我国主要有2种保护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与专门立法保护模式。2种保护模式都对我国地理标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实践中,2种模式同时对一种客体实施保护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混乱与冲突。分析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冲突的几种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冲突的相应措施:统一地理标志的定义、产品专用标志样式、保护手段、产品标准、认证程序;合并地理标志的注册体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地理标志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在我国实现2种保护模式的融合并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对地理标志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达到地理标志要求的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从申请所占的比例到保护的力度、理念相比东部都有所不足。地理标志区别于普通商标、证明商标、原产地标志、来源标识等概念,其内在要求即证明商品的特别质量、声誉或品质与来源地的特殊联系。地理标志使用得当能大大促进西部农产品的规模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西部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的实际情况,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规定,同时借鉴国外专门立法的保护制度,提出对西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及其他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集体性权利。含地理标志私权利属性变化问题,与原产地名称、原产地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之间的冲突问题,产地内、外生产经营者的权利分享问题,农产品品牌差异性的保持与淡化问题等。产业发展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配合、企业的支撑和农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省域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不同水平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偏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按发展阶段排列呈金字塔型,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区位因素与经济综合实力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水平;部分传统农业生产大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对相关省份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处于发展阶段的福建等5省应着力提高整体流通现代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疆等12省(区),应找准突破口,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而处于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四川省应将将农产品流通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WTO规则与中国原产地证明商标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标记是特定产品来源的标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是目前对地理标记规定得最为完善的国际条约.地理标记作为用来标明特定商品的来源地,在保护国际贸易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产地声誉诸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已加入有关原产地保护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原产地域产品的法律保护制度,是我国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原产地命名、地理标志制度等通行惯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来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原产地名称、原产地标识的证明商标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必须切实加强对原产地域产品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以加入WTO十年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调整为背景,利用1995~2011年数据系统测算了加入WTO十年中国农业贸易政策组合调整的分类农产品和农产品整体效果,并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有效保护率、新要素贸易条件等指标构建了中国农业比较优势变动的科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十年中国农业贸易政策限制效果显著降低,现有农业贸易政策组合可以形成合理、有效保护;不同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中国农业生产贸易格局基本上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今后在挖掘和提升中国农业生产贸易整体的比较优势时,依据变动中的比较优势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SITC Rev.2版本农产品数据和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条件密度估计对入世前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入世前后共计2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状态不容乐观,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发生了较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在入世以后变得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尽快制定合适的农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在分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尽快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泰国都是TRIPS协议的成员,同属于农业国,地理标志产品多为农产品.另外,我国南部盛产水果和水稻的地区的自然条件也与泰国很相似.通过对中泰两国地理标志的定义、保护模式、申请注册、主管机关、特殊商品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借鉴泰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法律规定,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