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地方志     
<正> 地方志是我们伟大祖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卷帙众多,内容丰富,材料具体,历史悠久。认真研究我国的地方志,发掘整理地方志资料,吸取前人编纂地方志的经验,对于研究我国历史,继续编写地方志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地方志的由来 我国的地方志,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全国性区域志。到西汉末,班固写成的《汉书·地理志》,所记全国的行政区划,物产、贡赋  相似文献   

2.
<正>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甘肃(包括今青海、宁夏等地)行省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循化撒拉族苏四十三反清起事,一件是甘肃全省地方官员集体贪污案的被揭露和清查处置。两件事几乎同时开始,次第收尾,紧密交织在一起,使朝廷震惊、社会哗然。尤其是查究集体贪污监粮一案,其牵涉面之广,贪污数额之大,在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故乾隆皇帝发出“……实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的慨叹。而案发后处置手段之果决和被处置入犯之众多,也是令人惊叹的。  相似文献   

3.
撒拉族文化对突厥及萨满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近现代以来,对撒拉族历史、宗教、语言及文化诸方面的研究,经过中外学者的艰苦探索与努力,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由于资料所限,对撒拉族进行纵深研究,当代的撒拉族研究学者,却感到举步维艰.目前的研究成果,除了对以上诸问题进行多方面补充以外,又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学等领域作了广泛的拓展,使得以前学者未曾注意到的学科领域受到了描述和重视.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包括清代乾隆时龚景瀚所撰《循化志》,也都无一例外地只是从撒拉族先民尕勒莽和阿合莽率族东迁并定居循化作为始点.这就好比研究一个人,只是从诞生起始,而未注意其孕育期和父母亲的遗传基因一样.撒拉族作为一个元末明初以后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她与生俱来的突厥母文化的基因也被忽视.如果这一点被忽视了,如同刚生下就被断奶的孩子一样,其发育肯定是不健全的.就撒拉族而言,尽管时空上远离了突厥母文化,但其文化心理绝没有因此而断乳.如果我们对前撒拉族时代其先民的文化成份撇下不谈,那么撒拉族的传统文化也肯定显得浅薄,显得简约.在调查和研究撒拉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内容.既不是伊斯兰——阿拉伯式的,也有别于汉族儒道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那么,它们究竟属于哪一种文化范畴呢?笔者对此问题做了多方面的考查思索,认为这  相似文献   

4.
<正> 撒拉族是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与循化毗邻的化隆县甘都公社、甘肃省积石山县的少数民族,人口六万。对撒拉族历史认真地系统地研究,是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正>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公社一带,是我国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撒拉族人的发源地。本文所指的撒拉族是指循化地区的撒拉族,所指的教派斗争是指撒拉族人所笃信的伊斯兰教内部的教派斗争。历史上,撒拉族的所有成员绝大部份是诚信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绝少叛教和改信异教者。自十八世纪教派传入后,各派信徒基于卫护自己所属教派即“卫教”这一宗教意识,加上民族、社会等因  相似文献   

6.
1979年《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发表金恩晖《谈新发现的一部吉林省的地方志——《打牲乌拉志典全书>》,首次公开了他1965年在吉林省图书馆藏未经整理的线装书库中发现的这部关于打牲乌拉专书。遗憾的是《志典全书》不全,缺卷3,未为完璧。恰好缺遗部分原稿本在我家,兹作补佚于下:  相似文献   

7.
八年甘苦结硕果千年学术汇一帙——写在《河北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出版之际杜英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河北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经过全体编纂人员及全省社会科学界八年多的共同努力,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喜事。编纂地方志在中国有着上...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委于去年八月决定成立“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准备着手新修《南京市志》。这是南京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个行政地区的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和资料性。因此它也是地方上的一种百科全书。地方志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据《周礼》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所以一般人认为地方志萌芽于东周时期。如当时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郑《志》等诸侯国史,对周王朝来说都是“邦国之志”,它们都是后来方志的一个源头。方志学的奠基者清人章学诚  相似文献   

9.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乾隆前期出现的相同体例的西藏通志类著作中,根据篇目名称、部分篇目内容及误字、脱字的比较,《西藏记》与《西藏志》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其刻本最早的基础当为《西藏志》的某种抄本.同样,经过篇目顺序、部分篇目内容的增删与改动、正文与程途中加注的比较,《西藏记》与《西藏志》又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不同之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者画上等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两者只是篇目顺序有所不同和名称改一个字而已.总之,《西藏记》与《西藏志》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两部清代西藏地方志.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西藏记》虽然是在乾隆十六年左右根据《西藏志》某种抄本整理而成,但其刻本与和宁《西藏志》刻本相比,内容上较多地保留了《西藏志》某种抄本的原貌,这是《西藏记》值得注意的独特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地方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记载某一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纵横各方面的情况和资料的一种著述体裁;是对地方情况进行综合性反映的百科全书;是撰述历史借以取材的资料宝库之一。它和史虽然体裁各异,但却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两个方面。这正如前人所说:“志者,志也。所以佐史也。”“今日信志,即可备他年信史。”(康熙《河南通志》序)地方志的起源很早。如果从战国时所写的《禹贡》这一记载江、河流域的人文地理志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汉初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当为现存最早的初期图经,不过当时还侧重在地理方面。到东汉袁康等所撰的《越绝书》,就多记及人  相似文献   

12.
清学部颁《乡土志例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土志是地方志书的一种。光绪三十一年清学部在办新学的同时,通令各地纂修乡土志,作为初等小学堂课本,并颁布了《乡土志例目》,这是我国方志史上又一件大事。去年,在上海我有机会借到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阅。在第六册一七二七页《铜梁县乡土志》提要中发现该志首载有清学部所颁例目。它是继永乐十年例  相似文献   

13.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与广东省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共同编纂的《广东省志·孙中山志》于2004年10月出版。《孙中山志》作为人物志书,堪称全国第一本。十年前,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曾编辑过《孔子故里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介叙了孔子的思想与文化,着墨于故里曲阜之风物,仍可视为地方志。《孙中山志》开宗明义,内容分概述、大事记、生平、思想、主要著述、家世与亲属、主要相关人物、纪念地与纪念品、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另附图片、文献、学人介绍等,洋洋一百万言,均以孙中山为中心。从编辑理念上说,《孙中山志》将伟…  相似文献   

14.
凝聚着广东省社科工作者心血、社会各界翘 首以盼的广东首部社会科学志书———《广东省志 ·社会科学志》正式出版发行。2004年9月24 日,由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广东省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广东省志·社会科 学志》首发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省社科 联副主席李恒瑞主持,中共广东省委老同志张汉 青、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健宏、省地方史志办公 室副主任侯月祥、《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编 纂委员会主编张磊、省社科联主席颜泽贤,以及 社科界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座谈会。 《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是在广东省委和 省…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青海省循化地区的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进入转型期以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撒拉族民众的政治价值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互动的特点。研究当前撒拉族民众政治价值观的变迁及其特征,探讨撒拉族民众政治价值观的建设路径,可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七百多年前 ,西突厥乌古斯部的一支—撒鲁儿人从遥远的中亚撒马尔罕迁至循化这块土地。循化位于青海东部的黄河南岸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四面群山环抱、川道平衍、森林茂密、农田肥沃、牧草丰美 ,且气候温和 ,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随着族体的壮大、人口的增多、居地的拓展、共同语言的定型 ,以撒鲁儿人为主体的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撒拉族便逐渐形成。长期以来 ,撒拉族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 ,并完成了从牧业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过程。撒拉族先民的文化渊源可以上溯到突厥文化。在未迁入循化时已接受…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现存山西最早的方志,为明成化十一年(1475)刻印的《山西通志》,在华北地区,仅次于正统十年(1445)刻印的《大名府志》。残本《永乐大典》中,尚保存有较完整的《太原志》和《辽州志》,修于洪武、永乐年间,又较以上二志为早,明以前志则多已散逸。近年来,笔者辑录了数百种山西古方志,  相似文献   

18.
山西在清代编篡的地方志中,出自名家之手的,首推汉学大师戴震编著的《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再就是徐继畲编著的《五台新志》。该志是徐继畲晚年罢官归里、主讲平遥超山书院时编著的。  相似文献   

19.
广西自宋朝以后就有相当丰富的地方志书。当前,我区各地正着手编写新志,重温旧志,从中可获得借鉴。一、旧志概况广西地方志的编纂,据《宋史·艺文志》记载,乾道间,有李上交编纂的《广西郡邑图志》,随后,又有《广西路图经》,这是广西有方志之始。到明弘治六年,周孟中效仿图经之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日文版《山西省志》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日本人运用中国地方志体例,使用日本语编纂出版了《中国省别全志》18卷,这的确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日本人为什么要编纂中国的省志系列丛书,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日本人编纂的省志有什么特点,它对中国现代方志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以日文版《中国省别全志》第17卷的《山西省志》为例,从分析该志的体例结构入手,对其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研讨,强调指出:以编章节目谋篇布局;运用总论、概述和无题小序,加强志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记述;使用互见法解决处理志书的交叉重复问题,在内容撰写方面坚持述而不论,采用形式多样的图表与文字相辅相成,完全采用调查报告材料编纂省志等等构成了日文版《山西省志》的重要特点。因为日本人不想把《山西省志》修成"集大成的著作",所以该志的上下时限特殊、篇目结构特殊、收录材料特殊、所记内容特别,使用对象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特殊个案,这不仅是日文版《山西省志》与民国时期所纂修的省市县志所不同的主要方面,也是日本人为简化志书结构、尽其所能以最少的篇幅和文字以提供最多信息和有价值数据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