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 ,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持续 ,其剧作的诗意也处于流变之中。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中的理想世界、艺术氛围、戏剧意象、情感基调等几个方面去捕捉其诗意流变的轨迹及走向 ,以便从整体上更全面具体地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3.
曹禺剧作象征性意象特征探析张景忠孙淑芹作为一个戏剧诗人,曹禺总是用一些意象或意象群,来表现剧作的主题思想,形成戏剧氛围,达到“情”“理”交融的诗意境界。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意象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些象征深远、蕴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中的伦理道德意识 ,不仅是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要思想来源 ,而且也是剧作中各类悲剧人物的灵魂和艺术创作方法的依据。可是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 (只愿 )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 ,对曹禺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5.
自觉地向契诃夫学习,使自己的创作向更加完美方向发展的,首先是曹禺。曹禺不仅欣赏契诃夫的戏剧,而且深得契诃夫剧作的精髓,向更生活化的契诃夫戏剧学习,改变了自己戏剧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曹禺经典剧作凭借丰厚的思想容量和超拔的技术优势让人望尘莫及.细读曹禺的经典话剧,无论难以确定的主题剧本以及价值指向,还是戏剧形象、意象的设置,以及情感氛围的营造都凸显出明晰的张力特征,也正是这种张力特质结构了曹禺这个旷世奇才的经典话剧文本,并成就了其话剧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曹禺与易卜生剧作之间的显著联系,是曹禺自己一再提及并为戏剧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因为这种联系是曹禺的戏剧融汇进世界戏剧潮流中去的一条重要渠道。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曾指出:“易卜生对今日的戏剧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体系和技巧(体现思想的工具)这两方面。”综观目前对曹禺与易卜生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曹禺剧作与易卜生剧作技巧的具体联系,而多少忽略了易卜生的富于个性特色的“思想体系”对曹禺更为深刻内在的影响;这种忽略,一方面导致  相似文献   

8.
南开早期话剧很少被人注意和研究,但其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有其自身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南开早期剧作和曹禺名剧的比较,可以在《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中窥见经典剧作的朦脆身影,从曹禺名剧中能依稀寻找到开拓者的足迹。从南开旱期话剧到曹禺,中国话剧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便是这种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10.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戏剧结构艺术对曹禺剧作的影响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对曹禺剧作的影响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莎士比亚场面安排时悲喜剧相交叉的手法对曹禺的影响,主要体现如F两方面:首先,把坚定的具有个性的人物性格的悲剧情境,悲剧性的人物和场面的冲突并列在一起;其次,通过剧中人物本身和他们所追求的虚幻的目的进行嘲讽来提高他们的讨论;(二)莎士比亚戏剧吞吐原则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人学者刘绍铭先生对比较文学研究有素,近年来从事曹禺剧作的研究,用英文写成《曹禺论》、《曹禺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等专门论著。在海外影响颇为广泛。还写有《小说与戏剧》一书,共分两辑。按《曹禺论》(中文版)系一九七○年香港文艺书屋出版,和《小说与戏剧》第二辑论述曹禺剧作的中文稿单行本内容及出版单位全同,实为一书。此次汇编时,即将《曹禺论》连同所论台湾小说诸文合辑一书,另题新名,于一九七六  相似文献   

14.
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反映 ,是一种“生活化”的形式追求。它不仅使曹禺剧作在戏剧形式上产生了飞跃 ,更使其内在意蕴变得深沉浑厚 :它使曹禺剧作中弥漫着对“人生琐事的悲剧性”的揭示 ,从而赋予其剧作以浓烈的哲理意味、复杂的文化意蕴与普遍的人性观照。而“生活化”所营造的平静舒缓的节奏 ,更使观众获得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文本分析和考察曹禺的精神历程发现:曹禺在建构自己的前期戏剧时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道家思想、西方生命哲学等思想资源,由此形成了自己剧作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意蕴。曹禺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与他善于整合各种精神资源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体现着"最高意义上的诗"的曹禺戏剧,在现实生活和哲学思考之间通过诗性的艺术手段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创作主体的诗性情怀赋予曹禺剧作迷人的感性色彩,源于原神隐喻的创作背景开拓了曹禺悲剧的表现空间,感性的神秘主义创作手法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内涵,而立足于打破禁制的命运反思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用诗诠释着精神自由的概念.这些是曹禺超越绝大部分剧作家的特有能力,也是曹禺剧作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审视依然能够反映当下的生活并被广大欣赏者所接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曹禺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的所思所感;在意境的营造之中渲染抒情气氛;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增强剧作的诗意之美,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于1978年在纪念易卜生诞生150周年时说:“我从事戏剧工作已数十年,我开始对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 1980年,曹禺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说:“我是易卜生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9.
曹禺先生早期剧作通过各种人物类型的交叉配置显示出其内在的主题意向——生命的异化与救赎。体现出曹禺对于人性及生命的深沉思考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田纳西.威廉斯对氛围的营造是构成其戏剧抒情性的关键。怀旧氛围是其剧作中营造的主要氛围之一。威廉斯通过剧作中叙述者和人物的独白和回忆叙述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剧作家还充分利用舞台资源,通过与过去密切相关的乐曲,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象征物品再现过去,从而营造了怀旧的氛围。威廉斯对旧南方的情感及其时间观是其在剧作中营造怀旧氛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