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思辨性的学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似乎已成为教条式的认知。但对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来说,这样的认知是不可接受的。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视野里,"思辨性"是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特点,不是所有哲学的特点,更不是自己哲学的特点。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中,思辨性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一个贬义词。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拒绝思辨的,因为这种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既是科学的,更是革命的,而作为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应是思辨的,应具有"实证科学"的特点,它无需去玩弄概念的游戏,应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应具有通俗性与大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眼界来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由此建立的哲学是以人类世界为对象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它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不过是"人的感性活动"而已.据此,实践也不过是人类学视界的活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不是固守其唯物史观或实践观,而是要适应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弘扬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精神,才能在当代促进马克思极为关心的"世界历史"与"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种新世界观就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立足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根基,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标志,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社会功能的旨归.  相似文献   

4.
从列宁、邓小平和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来看,马克思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通过两次批判,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神秘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在改造旧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必然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5.
"颠倒"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肢解,属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和抽象的历史观。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对立的实质是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与革命性来源于新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诉诸于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生根于新唯物主义和时代问题的土壤,具有实践性的品格。超越"颠倒",才能认清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本质,真正承认马克思为辩证法所做的革命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化理论的个性化理论,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提出"实践"观,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系统论述了实践的主要形式--"物质生产",实际上应该被看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以启 《兰州学刊》2008,40(5):43-45
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并肯定了后者的根源性作用;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意识对象观上发生了变革,确立了新的出发点——实践,形成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诉诸感性直观,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结果使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抽象;马克思则立足于人的实践,把人理解为"感性活动",最终找到了通向现实的人的道路。从人是"感性对象"到人是"感性活动",马克思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理解的革命性变革,即在理解人的逻辑前提上从"抽象的意识"转向"现实的个人"、在把握人的思维方式上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在考察人的理论态度上从直观态度转向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它是人类哲学的伟大变革,但又没有离开人类哲学思想的根基.在这一根基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阿基米德点",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超越,也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点和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萌芽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真正确立阶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系统提出的"实践"观;而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论述的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物质生产".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柳祥美 《江汉论坛》2006,4(1):63-66
对象性活动原则,作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是马克思早期著作尤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马克思在全新的思路上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理论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自我活动”原则加以创造性整合的结晶。它实际上是展开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打开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钥匙,是理解和重建当代人与自然界现实统一性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有三种提法: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三种解读.王玉樑和刘福森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头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头批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坚持者,本文为实践唯物主义再次正名,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评论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陷,探讨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实践唯物主义的无理,并分析了王、刘两人在批评实践唯物主义时各自论据的逻辑矛盾.强调指出: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实践论前后相续、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往国内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的理解中,比较多地关注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把马克思的思想变革阐释为一种"实证科学"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解方式严重遮蔽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道德内涵.我们认为,只有从伦理和正义视角,才能把握马克思批判现实社会、构想未来社会形态的真实思想旨趣.也因此,马克思"实践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政治"意蕴.本文通过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平等"思想,呈现其"实践哲学"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6.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8.
虽然马克思没有刻意地制定一种一劳永逸的哲学体系,但他却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他不仅改变了哲学理解对象或现实的形式,而且相应地变革着哲学所关注、批判、反思的对象或现实本身。实现这种变革的基础在于其实践观点的确立或现实的实践基础的建立。从本质上看,马克思哲学是其"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它在实践中实现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在批判中完成着对现实世界的实践。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不仅体现在其对现实世界的变革和革命之中,而且体现在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正确地理解实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和直观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界限的关键。 在被恩格斯称之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在这里把“实践”和“主体”联系起来讲,是有深意的。实践本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并没有像实践唯物主义所理解的那样否认,而是非常明确地承认与人分离的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展开的对费尔巴哈与人分离的自然界的批判也并不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世界观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而是马克思立足于作为“德国以外的立场”的政治经济学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学派“把一切外部的感性的斗争都变成了纯粹观念的斗争”的思想倾向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