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5,(10):F0003-F0003
对无法寄养和收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由政府出资兴建福利机构集中供养。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集中养育机构,通称“阳光家园”,它是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实施的集中供养,是对分散供养的补充,是养育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7,(2):43-4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总结各地艾滋病致孤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工作做法和经验,推动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有关政策的出台,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7年1月2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研讨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张世峰副司长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交流一年来各地在艾滋病致 孤儿童救助安置方面的工作情况,推广河 南省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分类救助和多 种模式安置孤儿的经验,同时分析工作中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5年9 月24~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 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经验交流 会”。这次会议对于逐步步入正轨的我国艾 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具有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4,(5):54-54
在湖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省民政厅透露:湖南已将城市因患艾滋病而致困群众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农村则参照“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方式进行救助。 目前,湖南省艾滋病疫情十分严峻,截止2003年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41例,其中病人115例,感染人数居全国第12位,发病人数居全国第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平等、相信、无条件接纳为其信念,在实践中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与独特性,并采取政策引导、团体活动、个案辅导等手段开发案主潜能与资源,助人自助,实现案主利益最大化。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工作范畴。把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12月1日召开的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上,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社会救助管理局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安源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精神要求,狠抓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7.
在政策层面上,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先后制定了《淮北市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救助对象、救助范围、资金来源、发放要求、部门职责等;出台了《淮北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强化政府责任 改进农村五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必须对现行五保供养政策进行大的调整,要有新思路、新观念,要从中国农村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明确并强化政府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的责任,同时要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突出工作重点,建立救助制度.2008年山西省民政厅首先向各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受艾滋病影响致孤人员及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救助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的致孤人员进行救助安置;对受艾滋病影响的患者、家庭,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艾滋患者、家庭,资助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帮助其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洛宁县在着力做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包括孤儿在内的困境儿童"助养、助困、助医、助学、助业"五位一体救助工作,初步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制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使5880名困境儿童得到了分类救助,1100名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患重病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在内的困境儿童享受到了政府制度化的生活补助。总体发展思路洛宁儿童福利服务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孤儿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困境儿童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甘薇薇 《社会福利》2007,(10):16-17
2007年是儿童福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年,是儿童福利事业大力推进的一年.2007年,进一步推动各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落实和贯彻;全面总结"明天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纳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加强设施建设;总结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的"河南经验",研究制定全国政策;积极拓展项目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举措之一:建立救助长效机制艾滋病致孤人员的家庭生活普遍困难。通过生活救助,首先就要解决艾滋病致孤人员的生存问题,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权益。这既是实施对艾滋病致孤人员生活救助的核心所在,也是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所在。生活救助作用虽然很重要,但解决生活救助问题的症结却在于一个长效  相似文献   

13.
今后五保敬老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坚持“以集体供养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助”的原则,深化改革,分类指导,加强管理服务,力争九五期间五保敬老院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受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托,对山西、河南与云南三省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存状况,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状况,儿童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意愿与照顾能力,收养、寄养、集中供养、小家庭养育、社会助养五种不同类型养育模式的优劣和比较展开了专题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地区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青 《社会福利》2005,(10):41-44
艾滋病使成千上万儿童失去其一级养育者 ——父母及其支撑起来的家庭。联合国艾滋病规 划署将15岁以下因 艾滋病失去一方或 双方父母的儿童称 为艾滋病致孤儿童, 他们需要外界救助 才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图片报道     
2005年11月9日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1-2005 合作周期特困儿童救助项目终期总结会议在天津召开。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特困儿童救助项目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是探索并建立适应儿童身心发育需求的新型养护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寄养服务管理制度,满足了儿童成长的多种需要;二是开展反弃婴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预防弃婴的有效措施;三是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合作,探索适宜的安置模式和救助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专家评估     
近年来,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及其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省各级政府对艾滋病患者、 家属以及艾滋病患者遗孤采取了积极的救治、帮扶和救助措施,为疫区和全社会的稳定发挥了有效的 作用。在全省艾滋病救助的一系列政策中,对艾滋病致困群体“三个层次、三个标准”的救助政策和 对艾滋病致孤人员“四个途径”的安置政策,被誉为艾滋病救助工作的“河南模式”。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河南省艾滋病救助政策的体系,河南省民政厅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救助 政策进行评估论证。通过会议介绍、咨询和现场考察,各位专家认真回馈了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8.
韩君玲 《学术交流》2012,(3):108-111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早实行立法化的一项制度,具有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的性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作为一种时常的社会救助制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二者的统合具有可行的实践基础。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政府责任原则的确立,目前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终将被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张春娜 《社会福利》2005,(10):48-51
小家庭单元养护模式是救助 儿童会在中国开展的一个重要项 目,是救助儿童会引入国际先进 理念和工作方式,为改变传统的 集中供养模式,改善孤残儿童,受 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流浪儿童等 弱势儿童群体的生活质量,增进 他们的权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背景  相似文献   

20.
五十载,雏梦初现1956年初,中国第一所农村敬老院落成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长久村,3间泥草房、3名服务员、11位入住村民,开启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先河。同年6月,新中国第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经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958年底,全国农村享受五保待遇的对象达519万人。1961年,内务部规范了敬老院"自愿参加、勤俭办院、民主管理"的原则。文革期间,五保工作受到冲击,全国敬老院仅7 175所,收养人员10万余人。1982年至1983年底,经全面普查,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5,01万人,90%以上享受了五保供养和社会救济政策。1994年,第一部有关农村社会救助的专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