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次聊天,朋友说:“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哭呢?你看小泽征尔,说说就哭了。” 我不知小泽何以哭,后来想这句话,感觉东北亚民族,具体说是阿尔泰语系的人们常常会流泪。朝鲜人,日本人,还有蒙古人。从他们的歌声里能听出悲伤。  相似文献   

2.
新疆人说活喜欢带“啥”字,句式喜欢用反问句,但带个“啥”,基本上就是已经帮你想好了答案。比如说:“朋友来了吃啥呢?”你不用回答,问话的人就已经接上了,“吃烤肉去”。  相似文献   

3.
砚边年华     
可能是心性使然吧,从小就喜欢纯自然的东西,要玩到原野中,不喜欢到公园,看树喜欢那种枝枝蔓蔓没有人修剪过的,交朋友喜欢自然认识,不喜欢刻意追逐,总之喜欢自然景观远胜过人文景观。所以一接触上画就放不下了,越看越喜爱,越临越想画。到后来一天不画就好像缺点什么似的,那时候我的工资绝大部分都用来购买画册和书籍。  相似文献   

4.
在罗斯居住的一套三居室房子里,门背后贴着一幅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外地一个李先生寄来的;一组三人沙发和老式衣柜,还是刚到汉源时一个热心人送的。墙上挂着一幅汉源县委县政府赠送的“越国界万里来中国,搞扶贫功德盖天下”和皇木镇党委政府赠送的“越时空之限,伸援助之手”的大红锦旗。房间里最奢侈的家俱便是今年汉源县委县政府赠送的一台29英寸彩色电视机。罗斯说:“这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5.
双桥公社是壮族聚居区。这里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少人稠,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215.7人,人均土地只有1.56亩;二是土地虽少,却有种植香蕉、菠萝、茶叶、柑果等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和传统习惯。人多地少,自然劳力富富有余。但过去由于惧怕“割资本主义尾巴”,宁可三个人能干的活派五个人去做,也不敢大搞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一些有手艺的人只好拿着大队证明到南宁、武鸣等地打短工,没有手艺的便在家  相似文献   

6.
8月间,省政府副秘书长胡咏受省领导委托曾数次打电话给省民宗局,询问少数民族受灾情况,他反复叮嘱:“千万别遗漏了我们的少数民族;他们不叫,但你们要管!”8月27日,省民宗局罗峻雄副局长带人到九江一线慰问灾民。九江市的回民,对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党好...  相似文献   

7.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8.
不需要太多的敏锐,你就会发现:十六大闭幕不到一月,“全面奔小康”已成为一个举国上下讨论的话题——在构成一种成熟的实践以前,“全面奔小康”先在媒体上构成了一个先声夺人、色彩浓烈的新语境。各行各业皆在捕捉此语境下与各自领域相关的新话语。民族工作部门应当捕捉到些什么新话语?近一年来坐在办公室里,最频繁地接收到的,是来自福建的民族工作信息——有时其势直如雪片一般。那遥远的东南海边的讯息,应接不暇地呈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千里之外的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的人与事,就在眼前,让人熟悉得很。何不去福建完成一次采集…  相似文献   

9.
4月10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乡龙富寨。一对30多岁的老挝夫妻在龙富采购百货后,赶着马帮往回走。5匹马驮满了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包括食盐和肥皂等。他们走回家,还得10个小时。昨晚,他们住在龙富的亲戚家。如果不到中国来买东西,他们去离家乡最近的地方赶集,往返也得走3天。那些马显然对我们的吉普车有些害怕,跑到路边的树丛中好久不肯上路,夫妻俩不停地吆喝照看着。陪同我们的武警边防战士上前盘问那个男人,是否办理有关手续。这条路线也是贩毒的一个通道,武警边防战士的警惕性很高。这个老挝人看上去很精干,腰上挂着手机(用中国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我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大相信轮回之说。然而在柏林一个艺术家的聚会上,我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使劲想,还是能够想起你前生是何方人氏的。”立刻有人追问:“那么,你想起来了没有,你的前生?”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中国炎热的南方海岛,这里的林木四季不落叶,从未下过冰雪。但是我总觉得,我的上辈子当出生在北欧一个偏僻的风雪小地;一览无遗的安静,雪团从屋檐坠落的声音,对炉子里火光的长时间凝视……我为这一恍惚的记忆疼痛不已。 我很想也对莫尼卡·格赖芬·冯·鲍里斯夫人说:“也许你使劲想,会想起酥油茶的芳香,想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2010,(2):1-1
去年,曾于20世纪80年代以《大趋势》一书深刻影响过许多中国人的约翰·奈斯比特的最新著作《中国大趋势》在中国出版并热销。正在访华的这位80岁美国老人与中国官员交谈时,常常感叹:“你们有很了不起的故事,但是你们没有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极度的贫穷到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这是个令人惊异的故事。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2.
增林 《中国民族》2007,(9):71-71
近日,作家艾琳的《一群退休“老外”在中国特别的苦旅》一文,让我看后很受感动。她说,有一队美国的退休老人到南京、北京、西安旅游,在他们的行程表上,除了游览中山陵、故宫、长城外,还安排了参观儿童福利院、乡村中学和残疾人的编织等活动。在参观残疾人编织时,看着残疾工人们手工做成的围巾、挂毯,这批游客不挑不拣、不论价钱、不要找零、争着要买。艾琳曾经问过他们,既然有钱有闲,为什么不去舒适的风景区悠闲地度假,而要做这样的“苦旅”? 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在这些“老外”看来,海滩上的日光浴可以让身体很舒服,但是他们现在所做的可以让心灵很愉快。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这些人,但是让那些人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他们的旅游也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本期的爱心导航刊发了多年来一直在美国从事慈善事业、经验丰富的北京市慈善协会顾问、美国“联合之路”慈善总会募款部协调员、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名誉会长李允晨女士的一些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3.
因为在心里搁了许久许久的万里边境,也为了完成好配合国家民委发起组织的“兴边富民行动”而开展的“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近来我一直在阅读、访谈和思考,当然围绕的只有唯一的主题:边境! 什么是边境?边境到底意味若什么?边境的历史与现状如何?边境与国家、与民族、与自然、与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究竟存在若怎样的关系? 无疑,这是一些庞杂而深邃的问题,完全不能指靠短短的时间就能够把它们弄明白。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走过绝大部分边境地区。但只是走了。所以,这一次我想带著这些问题再系统地走完全程——“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之所以叫“走读”,是因为要在行走中脚踏实地的探查、触摸、寻访、感知、体味、思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甚至永无止境。但我必须启程,必须沿着陆地边境线往前走,为了远方那些尚未知晓和尚未被理解的一切! 望边境,我会常常想到美国的西部。在美国,西部和“边境”曾经被视为象征和神话。19世纪美国伟大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以西进运动为主题的最为有名的诗歌《先驱者!啊先驱者》,就描绘和讴歌了先驱者的进晕“他们进入到一个更新的更伟大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将要变成兄弟姐妹,/各民族互相通婚,彼此交往,/海洋可以越过,遥远成为邻近,/所有国家紧密连接在—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惠特曼同时又发出疑问:“但是哪里是我许久以前出发想寻找的地方?为什么它至今未被发现?” 在“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启动之际,真诚地期待广大读者关注我们的行程,同我们一道栉风沐雨数万公里,到全国135个边境县去见证和纪录兴边富民行动的风起云涌,去领略和感受边境的岁月?  相似文献   

14.
半截花带     
前,苗家山寨有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叫黛香。一天,黛香到寨外的河边洗衣,被一条蟒蛇精抢到山洞里去了。寨上男女老少都争着跑出寨去救黛香。有两个后生,一个叫巴良,一个叫巴贵,他俩提起斧头、马刀追,追过了几十道小溪,跑烂了几十双草鞋,他们追到一个冷冷落落的寨子,听见一片哭声。巴良问寨子里的人:“你们哭得这般伤心,到底是为什么事?”寨上的男女老幼一齐回答说:“蟒蛇精每年都要我们苗家供它一个年轻肥壮的人吃,不然,就要把全寨人吃光。”巴良想:蟒蛇精是个大害,不除掉它,这一方人就不得安宁,更救不出黛香。他对寨上的人说:“父老兄弟姊妹们,…  相似文献   

15.
沙皇俄国是欧洲国家,原本不与我国接壤。16世纪末,沙俄越过乌拉尔山脉,逐步东侵,占据了辽阔的西伯利亚。逼近我国。17世纪上半叶,我国东北战乱。沙俄伺机侵入,强占了雅克萨(今俄罗斯的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今俄罗斯的湟尔琴斯克)。他们在此修筑城堡,作为侵略据点,对我国东北各族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达斡尔族人民用弓箭击退过沙俄头目哈巴罗夫率领的远征队。以后哈巴罗夫强迫达斡尔族向沙皇进贡,达斡尔族人回答:“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达斡尔族人民与敌人血战到底,坚守城寨,誓死不向沙俄…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们·我算是在全国跑过一些地方了,有时到一些比较富庶的地方,就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西海 固来。这滋味肯定是很复杂很不想说的,我还想,一个毫无罪过毫无自主力的孩子,骤然落 生到西海固,究竟是一件孬事还是幸事?要由别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说出种种不幸来,但作为一个在那里生活了近半辈子的人 来说,这个问题牵心动肺,顾此失彼,实在是不那么好回答的。西海固的绝大多数孩子不是生在医院里,而是生在了自家的热炕上。还有些孩子陪伴着母亲 去 劳动,那肚子鼓得像一口热锅一样的女人来不及跑回家,就把庄稼垒起来遮…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8.
草原怀想     
静默草原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  相似文献   

19.
■1989年至1990年间,我国城市夫妻对婚姻关系满意的占59.1%,认为一般的占32.1%,而认为不满意的仅为4.1%(见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可是8年后的1998年,我国城市夫妻对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即由原来的59.1%降到了53%,还有就是在对自己的婚姻自认一般者明显减少的同时,对婚姻不满意的人反倒增加到了19.8%(据《女性月刊》)。 ■著名性学家刘达临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夫妻拥有婚外性(必须注意到,刘先生没有使用婚外恋概念)伴侣的比例仅为6.0%,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然而根据美国杰出性学家海特女士论述,大数外遇(它与婚外性和婚外恋概念常被混用)即74%从未被发现,而有外遇的女性也只有1/4会被“曝光”,故此通常学者们得出的相关数字化研究结果其实很可疑。 ■首都一家期刊大致就“感受浪漫”的障碍之一“婚姻总会使配偶双方感到一些沉重”,问及读者“如果换一个配偶,是否会好一些呢?”该杂志得到的回寄问卷表明,经常这样想的女性有14%,偶尔想一想的为53%,从未想过的是31%。事实是“即便感情很好的夫妻,也难免偶尔冒出这样的设想”。而本刊部分记者,在小范围内做过的一项“如果有来生,你是否还愿意与你现在的妻子或丈夫携手共赴”的非正式调查也显示  相似文献   

20.
一位汉族朋友告诉我:有位回族商人去上海开饭馆,一下子招徕了不少顾客。他感叹说:“你们回族真不简单,敢去上海做生意。”朋友的话一点不假,回族经商的能力很强。他们既能去商品竞争激烈的上海、深圳、广州,也能去西藏、新疆、内蒙古。不少人为此还学会藏语、维吾尔语等兄弟民族语言,几乎全国各地都留有回族商人的足迹。有人说,有回族的地方,就一定有商人。其实,回族在历史上也是以善商著称的。元代时,“回回商人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理直气壮地在中国各地经商。那时就有了“回回商人遍中国”的说法。到了明代,回人更是“无人不商,亦无人不农……其俗重商善贾。”同时,当时的回回识宝能力也相当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