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佛教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 ,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 ,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与利益分配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形势下有利于佛教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佛教并非起源于西藏,而是在古老的印度产生发展起来的,后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与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文化意识、政治经济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的佛教派别,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佛教,同时佛教也对所流传各国家、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从而使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未在其发祥地古印度得到弘扬和发展,却在其邻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尤其是中华民族对佛教文化的繁荣,佛法传播的兴盛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 ,而宗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从佛教本身和佛教艺术两个方面 ,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并就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开发原则、开发形式以及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梵净山丰富的佛教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魅力,已成为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正走向高潮的当下,如何引导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满足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和佛教本身的"回归"需求,同时发挥佛教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佛教文化事业的特性,由此延伸探讨有限制前提的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形式,最后指出了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优势在于其可持续运用。  相似文献   

5.
朝阳在前燕至清代的1500多年间,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并对中原和东北亚佛教的交流与发展起过重要桥梁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吏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朝阳有东北最早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有比唐玄奘还早200多年的去西天取经第一人——昙无竭;在北塔和南塔中,分别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舍利和锭光佛舍利。朝阳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历来备受学界关注,本文拟从佛教在古代朝阳传播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佛教文化在古代朝阳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10—14世纪高昌回鹘国的佛教思想以中原大乘佛教思想文化为主体,体现在对心性论思想的重视、对净土信仰的推崇、“三教合一”和佛教世俗化、简易化思潮的流行等方面。高昌回鹘的佛教文化在整体上是宋元中国佛教文化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昌回鹘对中原佛教文化的认同极大推进了其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以及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昌回鹘佛教思想及其文化认同也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是佛教文化遗存;震惊世界的敦煌藏经洞文献,90%以上是佛教典籍。中古时期敦煌佛教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有别于正统佛教,具有社会化、平民化和兼容性三个方面的特点,这对深入认识和了解古代敦煌佛教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旅游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促进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台湾著名佛教场所及其佛教文化与旅游形成成功互动,突出了思想性的建筑布局以启发游客、以人为本的服务感动游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受益游客等特点。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针对大陆佛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寺庙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清代,满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驯服强悍的蒙、藏民族,除采取怀柔、联姻政策外,还借助宗教的作用从精神上控制少数民族,表现为特别崇信黄教、弘扬黄教,给黄教以种种特权,使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举措对蒙古族社会起到了双重影响.抛却消极影响,对蒙古地区佛教文化而言,有着促进其发展的积极一面.尤其使蒙古族佛教经典翻译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翻译家和翻译作品,更为主要的是形成了较系统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汉藏佛教界在佛教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上不断切近,汉地僧人开始集体或单独前往西藏求法,藏传佛教僧人亦躬身达至内地阐发藏传佛教的教义及修行次第。亲至内地初传佛法的藏传佛教著名僧人白普仁喇嘛与多杰觉拔格西,作为扣连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人物,跨越汉藏过往的沟坎与现实局势的困境,凭依宗教领域内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诠释,阐明佛教与社会、佛教与人生等佛教现世价值观,与汉地佛教界人士共同弘传佛教文化,赋予佛教新的解释现代社会的阐发理论和切入模式,力行书写了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现代进程。  相似文献   

11.
赋是一种兼有韵文和骈文特色的文体,宋代赋的创作很兴盛。此外,古代的书目里赋不是单收在集部中的。以宋代书目中著录的赋为研究案例,讨论宋代赋的创作和古代书目赋著录的情况。发现宋赋的题材扩大体现了宋代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交叉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宋人文学创作的一幅画卷。  相似文献   

12.
"歌曲译配"与"歌曲翻译"是一对易混的词,目前学界对其内涵与外延尚缺乏严格界定与辨析.其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歌曲翻译"是通称,而"歌曲译配"是专称;"歌曲译配"的内涵在于翻译歌词,并使之配上原曲.  相似文献   

13.
有宋一代的词人于宋玉可谓情有独钟,在《全宋词》中屡有提及,且多引用化用其辞赋之作。本文通过对《全宋词》中关涉宋玉的词作进行检索、整理和分析,力图挖掘宋人笔墨何以屡屡指向宋玉的深层原因,并以之窥测宋玉其人其文作用于宋词而产生的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宋构宋京父子是四川文化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但现存有关文献的记载阙略 ,此次墓志的发掘 ,弥补了史料典籍的不足 ,并加深了对宋代四川文化史乃至文学、史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夏天是唱毕业歌的季节,这是麻瓜们的毕业季,也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毕业季。在电影、畅销书、流行文化的混战中,波特家的男孩凭借他的魔法力量,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夜莺之歌     
济慈诗歌的走向恰似一个矛盾的组合,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一面是直觉与想象的迷狂,另一面是理智的顿悟和伸张。所以,他总是处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他善于制造各种对立而不作解答,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和想象的空间,这在《夜莺颂》和《忧郁颂》中尤为明显。在这两首诗中,济慈一反闲适、平和与宁静的常态,以其强烈的移情向我们展示了他迅疾狂迷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7.
夜莺之歌     
济慈诗歌的走向恰似一个矛盾的组合,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一面是直觉与想象的迷狂,另一面是理智的顿悟和伸张。所以,他总是处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他善于制造各种对立而不作解答,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和想象的空间,这在《夜莺颂》和《忧郁颂》中尤为明显。在这两首诗中,济慈一反闲适、平和与宁静的常态,以其强烈的情移向我们展示了他迅疾狂迷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疑《鲁颂》《商颂》非《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颂》、《鲁颂》、《商颂》,并称《诗经》三《颂》。但是无论从鲁、宋的诸侯国地位与周王室天子之国的地位绝然不能等列的礼仪角度理论,还是从《鲁颂》、《商颂》之诗与《周颂》之诗章句构成体式?格不合的角度考察,《鲁颂》、《商颂》实非《颂》诗之属类。其所以入于《颂》,乃是由于孔子修订整理《诗经》时人为错编所致。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强调使用多样性的资料来探讨过往的历史。但是,使用视觉资料(尤其是绘画资料)的历史研究比较罕见。相较文字资料而言,绘画资料可以更加直接地传达当时的社会情景。反映北宋晚期都市与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图卷,在201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被展出,受到日本新闻媒体与广大民众的热情关注。日本学者尝试利用绘画、壁画、雕刻等图像资料,解读宋代都市、社会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根据黄河周边卫南县出土的石刻资料,可以反映开封城外地方商业活动的活跃,可能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原型。  相似文献   

20.
南宋院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极其特殊,在这个时期中国绘画的技术达到了成熟阶段,但后世对于南宋院画的评价颇显偏颇。后世文人画家把南宋院画划入北宗的语境之中,甚至因画院画家的群体身份和部分风格对南宋院画的风格进行批判。这种态度一直在宋以后的绘画史中出现,甚至影响到现代早期的中国绘画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