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土文学与现代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乡土文学思潮的出现标志着乡土中国的新一代知识者已走出其民俗社会的传统背景,在期待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也标志着现代民俗美感的诞生与新的文明背景的出现,标志着乡土中国与现代文化的历史联结与审美关联,亦即乡土文学产生的美感条件与历史条件是现代中国的文化起点与文明诱因,其美学意蕴与文化实质是对传统社会尤其是民俗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这一文化思潮其背景深处的新的文明要素是关于国民性主题的思考与现代文明的建设,审美内核是现代民俗美感。乡土文学固然表现了地方特色与风俗画卷,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对此所采取的批判态度与反思视角的现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力图勾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山,他以峻切的现代理性和对农民的俯视精神,开掘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和国民的生存状态。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的四川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等都以不同的审美风范开掘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现代表现。“左翼”乡土文学体现着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向阶级意识的转换过渡特征。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实现了文化批判主题向阶级意识的转换,作家对农民的心态由俯视变为仰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乡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马华乡土文学,指的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将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我国的乡土文学创作及其发展道路。二者的共同之处是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烛照乡土之恶,从现代的审美标准来观照乡土中的民俗风尚,表达人类对返朴归真、自然和谐生活境界的向往。二者也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马华乡土文学对原始风情的描写有其独到之处,对反映民族间的关系更加慎重,对文化传统的传承问题十分敏感。这些不同方面对于我国的乡土文学创作及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我国乡土文学应在表现文化的多样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浙江乡土文学作家,作为与鲁迅有着相似的乡土背景,又受到鲁迅扶持影响的王鲁彦,被公认为"更多师承了鲁迅的笔致、风格",他不仅怀有对乡土文化、农业文明乃至历史变异的先验之见与敏锐感悟,更着力于对社会现状和传统文化的批判,从而在文化批判、社会批判乃至生命哲学上都使乡土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鲁迅开启和造就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鲁迅乡土小说透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文化器识、批判理性以及文本风格对整个20世纪乡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他关于乡土文学本质的独特认识与理论建构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规约、指导意义。鲁迅的乡土文学观与乡土小说实践是现代乡土文学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6.
新疆新时期汉语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乡土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新疆不同文化背景下“乡土社区“生活及联系着乡土的传统文化或批判讽喻或礼赞讴歌的揭示,或表现出传统文化遭遇到现代文明的独特思考。这种整体性的文学创作景观因于新疆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也由于新疆作家对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生态等核心特质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关注核心,尤其注意汲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边远地区乃至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资源,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独到而犀利。从整体上看,在徐刚、于坚、李存葆、韩少功、张炜等作家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接续上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传统,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和敦促国人生态意识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但他那以湘西乡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却在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划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不仅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乡土特征的人物形象,对湘西文化风俗和自然美的世界,作了系统地、整体性的描绘,而且在整个的创作中体现着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其他乡土文学的美学倾向。在鲁迅影响下的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着力于对丑的暴露,而沈从文的湘西乡土文学却侧重于对美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