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祖远 《老年世界》2014,(19):36-36
不少人习惯饭后要吃几口甜食,才会觉得“吃饱了”,因此常在吃饱喝足之后,又不知不觉吃下许多热量。甚至有些人,可以不吃饭,整天啃面包、吃蛋糕度日,因而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糖分,造成身体的负担,同时也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0,(8)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 ,即“早餐吃好 ,中餐吃饱 ,晚餐吃少”。事实上 ,这个说法并不科学。比如说“晚餐吃少”就不符合一般中青年人饮食的需要 ,对夜间尚需伏案工作以及那些有迟睡习惯的人来说 ,晚餐就不宜吃得太少。老年人因体内代谢和消化能力不如年轻人 ,应当每餐吃好一点 ,吃少一点 ,“餐餐吃得好 ,餐餐七分饱” ,才是真正符合老年人生理要求的养生经验。葡萄糖是人体主要能源 ,餐后一小时血中葡萄糖浓度最高 ,两小时后降至正常 ,三小时后降至低点。体力消耗越大 ,葡萄糖的消耗也越快。此时 ,如不及时补充 ,就会动用储备 ,使血糖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卫官利 《老年世界》2009,(20):23-23
妈妈爱吃什么菜?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酒席临近结束,一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1,(22):44-44
一周营养早餐食谱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一上午的精力,所以,早餐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所谓的吃好,就是要吃出营养,做到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5.
明亮 《老年世界》2010,(4):34-34
二十世纪60年代,我们想吃肉,结果是没有肉吃。如今有肉了,反而不想吃了。究其原因,还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惹的祸。其实,吃肉多少确实与这三种病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临床上,有很多人一辈子不吃肉或者少吃肉,有时也摆脱不掉“三高”的折磨。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大多是“早餐吃得少,午餐吃不好,晚餐酒饭饱”,特别在城市,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现在,城市中大多数上班族和学生往往早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午餐用方便食品对付,而晚餐却是鸡鸭鱼肉、煎炒烹炸、啤酒白酒摆满餐桌,十分丰盛。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天长日久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为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埋下“定时炸弹”,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三岁,看见母亲每天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他会问:“妈妈,你辛苦吗?”此时,不到三十岁的母亲麻木疲惫的脸上才会有些许生动的表情,呵呵笑着回答:“不辛苦,宝贝。来吃鱼。妈妈吃饱了。”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人都愿意关心健康,但是,真正的问题是,现代社会不缺乏信息,而是我们缺乏选择的能力。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健康资讯来源,但是这些健康资讯时常是相互矛盾的。今天告诉你要多补充蛋白质,明天可能就告诉你蛋白质吃多了有害;今天告诉你要多补充维生素c,明天告诉你维生素c吃多了也不好。所以,对于社会大众来讲,真正的问题是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肯定的标准。因为,医学是有标准的,健康却似乎没有标准。什么病,脂肪肝到几点几才算脂肪肝,糖尿病到多少才算糖尿病,血压到了多高算是高血压,这些都有标准。健康却不然。有人说只要没病就是健康的,事实上很多人去医院检查说没问题,他就认为他没问题。可是呢,头痛就是个问题,睡不好就是个问题,便秘就是个问题,不断地长青春痘也是个问题,这些都是身体有病的一种信号,只是疾病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人们对自己健康的重视程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为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建议职业女性必须调整饮食习惯,吸收身体所需的八大营养。在饮食的安排上,必须做到“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在三餐的饮食分配比例上,一般以早餐摄入量占全天摄入食物总量的30%、午餐40%、晚餐30%为宜。八大营养据调查,尽管人们越来越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说法实际上代表的是最具普世性的价值理念——公平和公正。因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个说法可以分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11.
正健康是"1",其他的一切都是零,只有拥有健康的"1",再拥有了其他的诸如好的工作、事业、生活等等这些"0",才会变成100、1000、10000了!只要拥有了健康这个"1",其他你拥有的越多的那些"0",你就会越是美满幸福,珍惜生命,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吧!茺1.在健康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相似文献   

12.
王军 《职业时空》2008,4(10):64-64
歌唱学习过程就是事物认识过程,要想使这个过程更好的完成,就要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即遵循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再到实践阶段的事物发展循环过程。这三个环节在歌唱学习过程中互相交融且担当着各不相同的角色。感性认识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理性认识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实践回答的则是“这么做会如何”的问题。此循环过程对歌唱技巧的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地理解、重视歌唱认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循序渐进地掌握歌唱技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罗方 《老年人》2009,(2):54-55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农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不经意间,大家的注意力几乎都从如何吃饱转到如何吃好上了。这是值得庆幸的。特别是老一辈,被“红锅子菜”吃怕了,现在生活好了,当然要享受享受。  相似文献   

14.
“鱼羊为鲜”,大家都喜欢吃鱼(注:我吃素)。既然想吃鱼,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如何分鱼”这个问题,我们以下就谈谈分鱼问题。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健康》2013,(10):6-11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短板理论”,即“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若把这种效应引申到养生领域,也十分贴切实用。人体的正常活动来自健康运转的、平衡的五脏,一旦五脏中某一个特别强,或者某一个特别弱时,人就不健康了,而这个不平衡的点就是你的“养生短板”。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一二·九”运动六十九周年纪念日,借这个机会,我想给同学们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叫“中国之谜”;第二个问题叫人的全面科学发展;第三个问题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相似文献   

17.
中医显神威──记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专科医院肿瘤科主任李玺哲癌症──这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病魔,有多少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人们谈癌色变。世界卫生组织推测,癌症最终将被中国的中医所征服。笔者就目前人们关心的妇女“子宫肌瘤”、“消化道肿瘤”这两个...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11,(6):F0003-F0003
民以食为天,“食”是生活最低标准,同时又是最高追求160多年来,从建国初期的生活贫困已发展成如今的不但吃饱.更要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的饮食状态。单看中国百姓餐桌上食品的变化,就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体味出社会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永亮 《老年世界》2010,(22):36-36
现在,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小孩也有的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有几个典型的症状,即多吃、多喝、多尿、消瘦,俗称“三多一少”。糖尿病形成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个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以及饮酒过度等。二是情志郁结。现在的人,不但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更大。在工作上要有业绩,要与同事和领导处好关系;在生活上,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四个阶段 我所划分的人生四阶段是:第一阶段是生活与工作的准备期。这个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包括接受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获取各项专业资格,在他人指导下从事工作,以及探索故乡以外的世界。“成型”(formation)这个词颇能贴切描述这一阶段。这是“形成”(forming)某一个人的阶段,其中.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是“形成”过程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