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的一天,在天津市东北角新华书店二 楼,一位女士正在全神贯注地翻看一本名 叫《心里的豁口》的书,她丈夫轻轻走到 她的身边问:“看什么书呢?这么专心?”那位漂亮的女士指着书名对丈夫说:“陈仲舜出书了,一套六本。这是其中一本。”他丈夫说:“他出的书咱可得看看,你等着,我去买一套。”妻子听了,冲着丈夫会心地一笑。当时正在买书的我,把这个镜头看个满眼。在一次聚会中,我将这事讲给陈仲舜教授听。他笑着说:“在天津几百万人口中,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想到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是我,我就很满足了,这…  相似文献   

2.
幽默文摘     
打比方 父亲杀鳖,一刀没剁着鳖头,那鳖把头缩进去再没出来。父亲拿着刀,等得不耐烦了。 儿子劝他:“算了吧,如果是你,一刀没剁着,你还会伸出头来吗?” 忍无可忍 小李在书店里买书,由于他买的书名难以启齿,只好用手比划着说:“小姐,衣给拿本书。”小姐问:“哪本书?” 小李说:“那本王朔的书。”小姐不高兴地说:“王朔的书多着呢,我怎知拿哪本书?” 小李忍无可忍,冲口说道:“《我是你爸爸》。” 顺口溜一次,小王在家与妻子说起了当今社会的一则顺口溜:“只爱一个太傻,爱上两个起码。三个五个不多,十个八个潇洒。”妻…  相似文献   

3.
“有个故事,说一个书呆子,见财主家门口晒着很多书,他便解开上衣,袒着肚子往那儿一趟,晒起肚子来。有人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说:‘他家晒书,我晒晒肚子。因为这些书都在我肚子里。’以前,中国人都以为读书是读到肚子里去了,遇到有学问的,就说他是‘满腹经纶’,遇到读了书但不懂事的,就说他‘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是无稽之谈吗?当然不是了。”  相似文献   

4.
2013年,对作家王蒙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60年前,他第一次拿起笔创作,就一气儿写下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开启了60年风风雨雨的文学生涯。一个甲子后的这一年,《王蒙八十自述》出版,他在书中写道:“我永远纪念着过往的60年、65年、80年,我期待着仍然奋斗着的未来。”也是在这一年,他再度步人婚姻殿堂,勇敢地享受着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5.
18个路人     
《中外书摘》2014,(12):94-95
今天我舅舅向我借书,我给了他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他没去过中国,不妨了解一下。该书是我的教授写的,叫作《101个关于中国的最主要问题》。舅舅拿起书,看到结束语,对其中一个问题纳闷不已:“在中国,为什么一个2岁婴儿被汽车撞倒在地却没人去救助?”他问我这是不是真的。“是。”“怎么可能?” 舅舅瞪大了眼。  相似文献   

6.
朋友小凌自幼双腿萎瘫,在一家印制包装纸的福利工厂工作,他业余爱看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愤写作,也成个作家?”我自然举出了中外古今一些例子,又借给他《三月风》,激励他登上“维纳斯星座”。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相似文献   

7.
在末班电车中,我一坐下,身旁的一名中年男人就突然拿出巧克力,微笑着说:“给你。”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接着他询问我的年龄,然后笑着说:“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为什么这么纯真呢?”我想这人真怪,不禁笑了,看到我的笑容,他突然问:“在下车之前,能让我为你画张像吗?”  相似文献   

8.
午后的阳光温温暖暖,穿透明亮的窗倾泻在我的脸庞上。 这次换座位,欧阳二话不说就把我的书搬到了靠窗的那边。 我诧异地把他看了又看,他却神情自若:“谢悠悠,你应该好好晒晒太阳,你整个人都快发霉了!”我不动声色地理好书,然后缓缓侧过身去。欧阳又说:“我只能看清你右边的脸,苍白而清纯。”他讲这话时漫不经心,我却听得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9.
1·扯耳朵陈明明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不大好,他爸爸经常扯着他的耳朵打他.有一次,爸爸给他买了两个笔记本,他故意当着爸爸的面,在笔记本写名字的时侯,把“陈明明”写成“乐明明”。“混蛋”上了几年学,怎么连自己的姓都写错了?”爸爸生气地一把扯住明明的耳朵,又准备打。“爸爸,您先别打,我哪儿写错了?”明明歪着脑袋问。‘陈’字怎么没有耳朵?”“耳朵?耳朵早被爸爸扯掉了!”明明愤愤地说。2.读书破万卷父亲正在剪从图书馆借来的杂志。儿子:“爸爸,你怎么把书剪破了?”父亲:“你懂什么,这叫读书‘破书调万卷’嘛!”3…  相似文献   

10.
多看了一眼     
佚名 《老年世界》2008,(20):1-1
有一回,听一位老人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群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相似文献   

11.
这年春节,他特意开了一辆商务车回老家,车里装满了年货。年迈的母亲佯装生气地说:“买这么多东西,多花钱呀,还专门弄了一辆大车运!”“也不全是”,他一边忙着卸货,一边说,“这次走,我要把家里的书全拉回去,所以才开大车回来的。”  相似文献   

12.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笑话     
《老人世界》2014,(11):62-62
全都卖完了 大仲马一次到俄国旅行。他来到一座城市,打算到一家比较有规模的书店去参观。 店主听说大名鼎鼎的大仲马要到店里来,于是他把大仲马的书摆满了书架。大仲马来到书店,看到满架都是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惊讶,问道:“只有我的书吗?其他的书呢?”  相似文献   

14.
韦继兰 《公共关系》2001,(12):47-47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他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相似文献   

15.
到了香港,和朋友一道去看他的表弟,原本以为聪明,偷偷地把一本精装本《红楼梦》和几本连环画册包装好,想给朋友的表弟一个惊喜。真是打错了算盘,谁知第二天他的表弟见了我一侧哭丧相,象是我欠了他八百大洋似的,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可气的是我那本精美的《红楼梦》和几本连环画册已可怜兮兮地躺在他的废纸篓里,如果曹雪芹他老人家在唯一定也会哭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他听了大笑着说:“你简直是对牛弹琴,他当然不高兴了,他昨天买了赛马,而你送了他书!”我不解地问“书和赛马有什么关系呢?”我的朋…  相似文献   

16.
明遥 《老年世界》2007,(5):20-20
在我离岗回家过上离休生活的时候,有一位老友到家中看望,吟唱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他还给我写了一幅书联:走好离休路,唱好从容歌。可谓之蕴含期盼,情深意切。这让我想起了前越南主席胡志明的一句名言“处事从容日月长”。它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含着养生长寿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儒林巨擘顾亭林素来以“怪”著称。
  首先是他的相貌就和一般人不一样。由于幼时患痘,眼睛发生了奇特的变异,脸也严重变形,书载:“貌极丑怪”,他的外孙陆舒城这样形容:“人眼俱白外黑中,惟我舅祖两眼俱白中黑外。”这不是怪物是啥?陌生之人乍一见之,不吓坏才怪。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0,(13):30-30,36
雨天未赛 一天,老师要求男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男孩子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了?”男孩说:“我写完了。”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雨天,未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20.
常智 《老人世界》2013,(10):1-1
2013年7月,在我的艺术生涯中有两件事:一是出版了《快板入门》一书,普及快板知识;二是又收新徒14人,传授快板艺术。这两件事经媒体披露后,不少朋友打来电话,发来短信,表示祝贺。有位朋友说:“常智呀,你真是为快板生,为快板死,为快板辛苦一辈子!”我说,是啊!我这一生交给了党的曲艺事业,用生命抒写着“快板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