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称呼的奥妙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称呼”具有相当微妙的意义。称呼也就是人的名字。“您怎么称呼?”也就是您的名字叫什么。人的名字就是一种符号、代号,就是用来代表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用来同别的人打交道的。简言之,就是用做交际的。然而事实上,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因不同的世事情态,不同的心理和不同的交际内涵,由名字而到称呼,不但其间发生干变万化,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含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内容。李某某;如果直呼其名,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如下关系;“这李某某是他的晚辈而此时此刻又无须表示亲近;是他的同事而又不太外道;两个熟人…  相似文献   

2.
在社交场合,对人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对比较亲近和熟悉的亲戚朋友,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名字。但按中国习惯,对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长者,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另外,即使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当你向第三者介绍他时,最好还是称呼他的姓加上小姐、先生,或职称。如果你不了解一位妇女的婚姻状况,最好称呼她“女士一。凡人都有大号(姓名)供称呼,但除非名人之“名”早“如雷贯耳”,令人“久仰’”,普通人的姓名则如水底沉石不为众知,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便产生了富有包容和涵盖力的其姓的称呼。“同志”曾经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  相似文献   

3.
俏“宝贝”波比黄雨欣这世上有多少爱侣,就有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品一品旅居在希腊克里特岛的黄雨欣女士讲述的异域感情“茶”,是不是另有一番滋味……波比是我们旅居希腊克里特岛时的邻居,“宝贝”则是她名字的中文谐音,几个中国朋友人前背后常如此称呼她,料她也不...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的任何交往都离不开称呼。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称呼方面从古至今都十分讲究。比如古人称呼他人时,多用“尊”、“令”、“贤”表示尊敬的词,称呼自己时则多用“鄙人”、“小人”、“在下”。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称时也用“孤”、“寡人”等,这一切都体现了谦虚的美德。现代人在称呼他人时,亦多用“阁下”。“X老”、“您”等敬词,就连称职务职称时,也都找好听的,比如某副币长或副教授,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某某市长”、“某某教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发现有些现代人,在自我称呼方面却有些不符合礼仪规范。前两年…  相似文献   

5.
言语中称谓视点与社交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用语言形式指称或者区别不同的交际上作不何能够使人明了县谁和谁在交际,而已使交际的主题领域、言语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某种特征。因此在社交中注意使用对人的称谓语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称谓包括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自我称呼;对听话人的称呼;说话人对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的称呼。言语交际中出现的称谓词语实际上是一种“指示”,这些称谓有效地区别了谈话的双方以及谈话中出现的其他人。仅就称谓的“区别”作用来说,它有点象每个人的姓名,如果不把重名重姓的因素算在内,姓名就是最好的一种互相区别的称呼。与姓名不同的是每…  相似文献   

6.
称呼语是语汇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日常交际中我们使用的称呼有许多是“虚假”的,即称呼与被称呼的人名不副实,称呼语与被称呼者不一致,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师傅”本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称呼竟也“史无前例”地风行开来,不管是不是“师傅”,都一概喊“师傅”。再比如,凡是有顶乌纱帽的人,如果这人恰好任的是副职,那么,别人(特别是一般平民百姓)称谓时,是决不会象部队里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呼“x副名记”、“x副局长”的,而会小心翼翼地将“…  相似文献   

7.
这个世界上,关于男人的称呼很多,其中最温柔的一个就是“父亲”。父亲是一个恒温的名字,当我们脱口而出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被他的宽厚包裹得不畏风雪.不惧艰难。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一个特别好听的称呼——乐龄人士。他们认为,人到60岁才更应该享受快乐生活。因此,新加坡的老年住宅就有了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乐龄公寓”。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知道她,是在上班路上,公共汽车上的电视里,一个教师在带孩子过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上的铁索,为他们惊出一身冷汗的我,记住了那个美丽的名字。 格桑,心地善良的意思;德吉,幸福吉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青格乐 《老年世界》2007,(18):14-15
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小城——乌兰浩特,乌兰浩特汉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城”。过去,这一带原本叫“王爷庙”,乌兰浩特这个名字的由来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老陆走了     
曾石 《老人天地》2013,(7):24-24
我们从来也没有叫过他“陆学艺老师”,因为这个称呼透着生分和距离;我们更是从来没有叫过他“所长”,因为这个称呼弥漫着官气。——陆学艺先生的同事及弟子  相似文献   

12.
孙立 《现代交际》2006,(1):16-17
刚毕业的Linda遇到一个难题。入职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社会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 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更是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就是对师傅非常恭敬!”可在同单位的师姐说法却正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师姐在单位试用时,按照家长的教导,见了老同事就叫老师,年龄差不多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反倒弄得大家都很尴尬,给经理留下的印象也是“太孩子气”。师姐说:“师傅、老师都是过时的叫法,我以前的同事之间部是叫名字的。”其他人给出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老总、头儿、老大、同志、小姐!到底该如何称呼?Linda不禁犯了难。其实这样的难题并非只有Linda一个人遇到。  相似文献   

13.
漆器与瓷器     
小时侯学英语,老师告诉我们: China是中国,也是瓷器的意思。因为我们中国的瓷器很出名,所以外国人就直接用瓷器来称呼我们的国家了。正好那时,邻居家的姐姐比我高一年级。我们一起玩,她告诉我羽毛球叫“badminton”:乐百氏(robust)的意思其实是“健康”。  相似文献   

14.
老外说中文     
《炎黄世界》2013,(5):23-23
汉语就三种时态,复数形式基本是名词后加“们”,前加“些”,看上去好简单,兴奋吧?等你能看完一篇汉语文章再吐吧!汉语有小篆、大篆等五六种写法。把法德俄日西班牙葡萄牙各国词典装订在一起都做不出一本完整的中国词典!这个数量最少还要乘以51有这么多写法也就算了,同一意思还有五六种不同的字,比如第一人称有我、朕、吾、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出生的美籍华人张亦元(Matt Jung)是一个由4个人组成的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非技术业务的拓展,张亦元他们公司网站的名字是Exoweb(www.exoweb.com)。在英文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公司之外的网站”,他们的业务是为那些外包互联网业务的公司建设网站。  相似文献   

16.
你看过由著名艺术家赵丽蓉与巩汉林演出的小品《如此包装》吗?一些普通平常的白菜、萝卜之类的家常菜,经“包装”后,竟然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群英荟萃”。如今.在河南安阳有一位叫郭玉凤的女子,在观看了这段小品之后,从中受到启发,成了各大宾馆争相竞聘的抢手人物,被餐饮界的同行们亲切地誉为“菜肴包装师”。 作家梦破灭。女教师辞职下海开饭店 郭玉凤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校长。也许是受家庭熏陶的缘故,郭玉凤自幼就喜欢文学作品,小时候郭玉凤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像  相似文献   

17.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2,(5):58-58
女人评价女人 女人如果评价另一个女人为“美女”,那只能说明那人长得很普通;称呼“大美女”,那只是说明她们关系好;说“很可爱”,那说明这女的长得难看;“人很好”,说明长得胖;“身材好”,说明那女人是一竹竿;说某女“没朋友,很孤立”,那这女人绝对是男人眼中的美女;“没气质”,说明这女人除了漂亮,身材还很好!  相似文献   

18.
清风 《当代老年》2006,(1):52-53
古人夫妻之间的称谓温文优雅,富诗情画意,好像有浓得化不开的感受。现在的夫妻则认为直呼名字比较简单、亲切,而又含有一种特殊的滋味在心头。“老公”这名词,在古代是对别人丈夫的称呼,不过考据起来,却似乎有讽刺意味。古时在皇宫里当差的男性,皇帝老倌为了怕绿巾压顶而将之去势,一般称之为宦官、内侍、公公。所以“老公”是背后戏谑之词,如当面对太监喊“老公”,会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太监当然闻之色变。也因此,自己的丈夫被人称之为“老公”,实有商榷必要。  相似文献   

19.
人物心语:中国人对学习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说由于知识是无穷尽的,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我以为:人是“学到老,活到老”。意思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活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活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活的更有价值。——刘维奇  相似文献   

20.
在《巴人的笔名》中,作者写到他用过女性的名字“碧珊”、“碧珊女士”。这种男作家反以女性名字为笔名的事儿,在现代文坛倒是屡见不鲜——当代似乎不常见到。一个人的本名是否具备异性色彩,这大多不会决定于本身,父母的主意往往起决定因素。所以,一个男作家的本名假如像女子,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譬如贾植芳先生的名字,父母赐予,当然用它,尽管听起来像个女性,但他写小说、写评论,却用鲁索、冷魂、杨力、张四此类笔名。散文家、翻译家丽尼则不然,他的本名郭安仁,这个笔名反倒更像女性,且带一丝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