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电信数据,选取江苏省各市电信用户对省内景区的搜索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潜在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江苏省潜在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苏南地区间旅游互动频繁,苏北地区间旅游联系亟待加强。(2)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苏锡宁地区是网络中的核心区,徐淮连盐为边缘区,其余地区为次级核心区。(3)深度剖析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发现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可自由支配收入、公路距离是制约地区间潜在旅游流流动的主要因素;旅游接待设施与列车数量是影响潜在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潜在游客群体倾向选择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且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旅游目的地,这也是苏南地区在潜在旅游流网络中发挥较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结构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人口流动网络整体布局呈现不规则"六边形"结构,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线条密度逐渐稀疏,线条宽度逐渐缩窄,人口流动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流动数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层级网络空间形态呈现出不同特征;人口流动首位联系分析显示,众多省份的人口流向箭头指向广东,广东2000—2015年始终保持人口流入状态;西部内陆地区普遍呈现人口流出状态,东南沿海地区则成为其人口流入的首位联系对象;人口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显示,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三种网络结构无一例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省际人口的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3.
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16个沿海主要节点城市、19个内陆主要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分析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的联系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三个维度研究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提高,沿海节点城市中的上海与杭州、内陆节点城市中的重庆与成都在2012年与2016年均保持了最高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沿海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上海是核心节点,广州、厦门是次核心节点,共同控制沿海节点城市联系网络;内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重庆、武汉是其双核心节点,协同控制内陆节点城市联系网络;位于城市群内部的节点城市具有更稳固的网络中心地位。因此,应着力提升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强化节点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强化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联系,以推动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两大行业特征,客观上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必须突破城市边界,形成城市旅游网络组织,全面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由于各城市旅游在网络组织中结构的差异性,致使其在区域内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组织结构的分析,反映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下各城市旅游网络结构(网络规模、密度、约束度及中心/边缘等)的差异性,并提出优化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组织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16个城市间的百度迁徙和百度指数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客运联系网络整体呈"一横两纵"格局,局部表现为相邻城市紧密联系,信息联系网络整体呈双中心辐射格局,局部凸显主次中心结构;网络结构特征表现为济南、青岛双核心结构;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城市外向功能、城市功能定位是影响空间网络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1年至2021年1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发布的有关协同建设营商环境的政策文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建设的协同网络,分阶段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建设协同网络的演化趋势以及现阶段的主要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建设协同网络的整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各城市共商共建营商环境的合作程度不断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建设的协同网络结构由双中心结构逐渐演变为双中心+多区域结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建设的协同网络内各城市合作紧密程度不协调、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吕娟  张燕 《旅游论坛》2020,13(1):57-68
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7-2017年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1)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联系度明显提高,但是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相差悬殊;(2)旅游经济网络由疏到密,网络空间结构由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走向相对均衡的分布格局;(3)网络密度显著上升,核心节点的中间中心度下降,表明旅游经济联系更加通畅,整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4)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以广州和南宁为核心向周围辐射;(5)地理空间距离、旅游流、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区域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旅游经济网络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测度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8、2011、2014年3个时间节点的旅游经济联系指数,借助 ucinet6.0软件,采用社会网络理论的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等指标方法,对福建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游客流、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因素的推动下,福建省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关联度日渐增强,福州、厦门、泉州核心城市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移动应用商店中社交生活类应用推荐网络和系统类应用推荐网络的结构特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两类推荐网络的网络结构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类网络的密度都偏低,但系统类网络密度更大;两类网络的最大关联图的规模都较小,但社交生活类网络的最大关联图规模略大;两类网络的节点在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方面都有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不仅是吸引游客前往的拉动力,也是旅游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安顺作为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因多方原因致使其作为一个旅游中心城市形象特色优势不突出,代表性不强,内涵狭窄,游客感知度差。针对该现状提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思路与途径,以推动安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中心势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世界城市旅游体验中心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对体验式旅游的态度意愿、项目选择、行为动机以及制约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世界城市旅游体验中心的城市旅游体验营销提升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8—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不高,创新联系仍需加强;相对于创新联系围绕中心城市集聚趋势而言,从中心城市往外辐射趋势更明显;四个创新板块与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国家布局相一致;整体网络中网络密度提升、网络效率和网络等级度下降,以及个体网络中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增加,均对网络中各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游客在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活动多数以"短时间、高密度"的打卡式旅游为主,游客既缺少了解长白山地区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时间,也没有对长白山地区文化历史、萨满文化等产生足够的兴趣.长白山地区文化的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基于这一现状,分析了旅游者及潜在旅游者对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的情感认知,并针对游客的认知开发了一系列旅游产品,进而帮助长白山更好地塑造"文化旅游景点"形象,进一步开发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智慧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的技术,通过整合地区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快捷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旅游咨询和服务,它以服务游客为中心,最大程度上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自主性和个性化。本文以分析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特征入手,剖析了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服务游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智慧旅游逐渐成方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的技术,通过整合地区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快捷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旅游咨询和服务,它以服务游客为中心,最大程度上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自主性和个性化。本文以分析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特征入手,剖析了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服务游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业集群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是由主体和资源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跨产业链的复杂网络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层级性、耦合性、供应链集聚、分布的无标度和群落性等结构特征.以"农业龙头企业、批发交易市场、农业科技园区"等为主导形成的网络链接模式是决定农业集群网络关系的基础.培育一级集散结点,建立核心组织主导的网络链条,促进网络层级融合,强化网络主体的联系与合作,是促进农业集群网络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7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入境旅游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各省份之间的入境旅游空间网络关系,并进一步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的整体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和个体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显著,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形成,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多元化。据此,提出加强旅游交流协作以构建游客共享机制、合理评估发展条件以挖掘入境旅游潜力等对策,以期助推中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各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因旅游发展事宜,相互联系,互相博弈,形成了多元关联、交错纵横的关系网络.该网络的网络结构直接影响着目的地管理机构(DMO)对其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战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尝试突破二元结构分析范式,对DMO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元关联进行剖析,并根据网络密度和中心性指标,对DMO面对不同的网络结构时应采取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DMO处于低中心性、高密度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时,应采用服从战略;当DMO处于高中心性、高密度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时,应采取妥协战略;当DMO处于低密度、高中心性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时,应采用控制战略;当DMO处于低中心性、低密度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时,应采用独立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多层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首先,利用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其次,基于银行股票收益率间三种相关性,构建了银行多层网络模型;然后,选取多层网络结构中心性指标,建立了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多层网络结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银行多层网络中,度中心性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介中心性则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