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陕西法政学堂是近代中国西部成立较早,西北成立最早的法学高等教育机构。陕西法政学堂的成立标志着近代陕西法政教育的开端和中国西北地区法学高等教育的起步。陕西法政学堂成立后,尽管多次停办或改并,但是它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深刻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陕西法政学堂不仅培养了近代陕西最早的一批地方官吏和法、政人才,而且为西北大学的法律与政治学科奠定了基础,为解放后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时灿 ,字敏修 ,清同治四年 (186 6年 )生于卫辉府城 (今卫辉市 ) ,194 3年在禹县 (今河南禹州市 )沙坨里村逝世 ,享年 78岁。他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率先在全省改革书院教育 ,并亲自创办中、高级新式学校 ,特别是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优级师范学堂、河南法政学堂  相似文献   

3.
清末各省仿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来建立本省的法政学堂,以满足本省对法政人才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学制进行相应的改变,使法政人才的培养混乱,对当时法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举从考试目的和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政法考试.尽管各个朝代的科举中法律的考试分量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科举具有一定的政法考试性质.1901年清政府下诏改革科举后,乡会试第二场试有关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其中多包含法律试题.这些试题集中于与外交相关的法律问题,要求联系当时社会实际,为新政改革出谋划策.废科举则为法政学堂的兴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原有的科举人才成为法政学堂的重要生源.法政学堂的普遍开设,也多少带有为废科举善后的用意.清末民初一枝独秀的法政学堂是科举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演变,是科举教育的继续.  相似文献   

5.
时务学堂是是近代法政教育变革的先驱。其办学宗旨鲜明,以政学为主义,以开民智为要务。其已有较为系统的法政教育课程设计,每月都有“公法学”研读书目,其中既有《法国律例》《英律全书》等比较法、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国际法等具体法律门类,更有《万国公法》《佐治刍言》等最新潮的西方法律著作。批判专制法统、倡导民权自由是其教育灵魂所在,师生探讨了民权自由、限制皇权、君臣关系、西方议院等最新法政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的骤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新式学堂的兴起扫清了障碍,而选官制度的变化、晚清修律及司法改革的开展,加剧了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供求矛盾,从而导致清末法政学堂异军突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幸亥革命前后在朝鲜族地区新文化教育启蒙运动中的新学堂创办活动,作为朝鲜族教育史的序幕,将延边各族创办学堂活动和官府的一些教育措施加以对照,提出对民族教育思想和办学特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近代法学教育肇始于清朝末年,为满足改良政治、立宪修宪的需要,经过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的响应,清末法学教育开办之初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天津北洋法政学堂作为第一批政府办学,为近代的法学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焦作工学院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本文论述了焦作路矿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以及培养矿业高级专门人才、开发矿业和发展煤炭高等教育的历史意义;扼要总结了焦作工学院在创办9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展望了在迎接21世纪中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源于1897年创办的求是书院,在不同的办学历史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治校模式,虽历经曲折,但总的发展方向则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支撑一流大学建设。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在其创办之初就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求是书院章  相似文献   

11.
鉴于"堂堂之中国,而无一女学堂",经元善等创办了经正女学。作为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打破了教会女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同时,不管在办学过程中,还是在办学思想、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它都深受传教士和教会女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手创的中山大学校庆80周年暨其主要前身之一的广东法政学堂成立100周年,该文依据有关校史资料,结合作者个人近58年来的亲身阅历,从法政类学科或专业发展的角度,按3个历史时期分别忆述和进行前景展望,即80年前从头说、20世纪变化多、从今往后更可观,其中经历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崩溃,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在改革开放中和平崛起等过程.  相似文献   

13.
贡桑诺尔布自 1 898年继承喀喇沁王位到 1 91 2年调入北京任职其间 ,先后创办了赤峰地区最早的学堂——崇正文学堂、守正武学堂和毓正女学堂 ,开创了赤峰地区近代教育之先河。学生毕业后 ,他又多方联系 ,保送他们到内地或海外高等学府深造。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蒙古族青年。在办学经费困难时 ,他又耗费心血 ,多方筹集 ,甚至变卖家产 ,鼎力办学。他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学校创办以来,已走过了百年的办学历程,一代又一代矿大人肩负“开发矿业,建设祖国,开采光明,造福人类”的使命,创造了辉煌业绩。百年矿大的历史,是矿大人为中国工矿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在2007年10月举办“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专业恢复招生30周年与国家MBA教育10周年院庆活动”。根据《西北大学校史》记载,1912年由陕西高等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和三秦公学组合在一起的西北大学中就设立了商科,马凌甫任商科学长。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四所国立高师。从自强学堂演变至武昌高师,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狄考文夫妇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登州创办蒙养学堂,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后来发展为登州文会馆.文会馆在办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目标和德育教育上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模式,从而对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屠宽是近代常州著名的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是辛亥常州光复的主要人物。屠宽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受聘任常州府中学堂首任监督,亲自编订学校章程。当选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后,屠宽又创办武阳农会,与朱稚竹等进步人士秘密结社,于辛亥年响应革命号召,领导常州光复。进入民国后,屠宽当选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反对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铁路高等教育的办学起点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根据招生条件和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毕业生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对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几所学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具有独立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其招生及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