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学共同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对外开放了国内教育市场,而且充分利用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资源,为本国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透视跨文化教育的大学合作组织USAC的观点、理念和运行,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应有 效地利用成员大学的教育资源,为合作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国际合作模式中,关注个体的发展;以传承文化为信念,在承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大学共同体模式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余新卫 《学术交流》2012,(2):194-19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服务的社会性,加之体制的行政性使大学游走在世俗的边缘,由此,导致大学批判精神的式微。处在新世纪的大学面临着如何把高等教育大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发展目标。重构大学批判精神成为实现这一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精神家园意蕴的"象牙塔",在大学批判精神重构中,选择精神的守望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幡 《日本学刊》2010,(3):105-118
后发国家日本之所以超越欧洲,用较快的速度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是因为其存在着以国立大学为核心、以私立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日本私立大学具有敏感地适应社会的升学需求、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特质。但这种独特模式的私立大学,在积极地促进日本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剖析了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占全国总数70%以上的日本私立大学的形成及发展路径,并考察了其特质。  相似文献   

4.
简论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及其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国家日本之所以超越欧洲,用较快的速度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是因为其存在着以国立大学为核心、以私立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日本私立大学具有敏感地适应社会的升学需求、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特质。但这种独特模式的私立大学,在积极地促进日本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剖析了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占全国总数70%以上的日本私立大学的形成及发展路径,并考察了其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高教领域,MOOCs是世界网络课程新潮流,它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联系以及对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网络课程使大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其追求的目标是推动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型,新一代学习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推动网络课程进入新阶段的两大杠杆;二是深化大规模网络课程需要破解三大难题,高校最稀缺的资源和最激烈的竞争将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开发团队,网络课程的成功之道是必须实现教育创新专家的学习智慧、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的IT的智慧、互联网课程运营专家的准商业智慧三者之间的结合;三是多年来在网络课程教学创新中的实践探索为深化教学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大学信息化的时代使命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文化,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6.
江涌 《学术交流》2007,(12):202-205
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伴随着大学的诞生而诞生,也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学制度伴随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走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大约可以分为滥觞期、初创期、转型期、变革期和发展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立大学的危机及其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日本研究》2003,(3):91-95
日本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其中国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2002年5月的统计资料,日本现有大学686所,其中国立大学99所,公立大学75所,私立大学512所,国立大学数仅占大学总数的14%左右。比例虽然不大,但日本著名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国立大学,许多重要的科研设施也都集中在国立大学。据日本国立大学协会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厂大学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卓有成效地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工厂大学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方针,是把全社会一切成员都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革命人材,从而有力地推进革命和建设,彻底贯彻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武器。建立工厂大学是尽快地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强有力的手段。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就是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和大学毕业程度的文化技术知识水平。全社会知识分子化方针是以普遍的高等义务教  相似文献   

9.
孟克  孙婷 《阅江学刊》2012,(6):59-64
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发挥大学的文化创新职能。大学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是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是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进程中,要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包括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将文化传承创新拓展为大学的第四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宣勇  戚业国  凌云 《浙江学刊》2002,(5):156-160
产学合作的形成发展是以高等教育职能的分化为条件的 ,合作得以实现需要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基础。但高等教育坚持的是社会利益导向的社会价值观 ,产业则坚持商业价值观 ,强调追求利润的价值需要 ,为此导致了合作双方的冲突 ,大学和产业不同的组织运行机制也影响了合作的成功。现代产学合作的发展需要寻求企业与高校利益与价值的结合点 ,也需要大学自身进行组织创新 ,建立促进产学合作成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吴立保  王骥 《阅江学刊》2012,4(5):31-36
文化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中国大学模式的构建是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历程中摆脱依附、寻求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的探索过程,体现出文化选择的时代特征。在建设高教强国的背景下提出建构中国大学模式的命题,表明了中国大学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从文化选择的视角思考中国大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传承近代中国大学文化精神,立足中国模式,以文化包容的心态融合世界大学的共同精神,遵循世界大学发展的普适规律并形成中国大学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命脉。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给高校目标定位、优质教育资源、高等教育活动、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困扰,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战略上重塑教学中心地位,战术上瞄准高等教育自身活动的改革,引入竞争淘汰制,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潜能,建构灵活开放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根据人性理论以外力激活大学生学习的内力与自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比较的结果来看,高等教育质量革新和重视教学成果测量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功能高度化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变化对当前大学教学提出了质量革新的改革要求,这些要求促使高等教育中出现了进行教学成果测量的趋势。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质量革新的根本目标,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过程的监控就变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严燕 《阅江学刊》2009,(1):56-62
美国的学分制经历了自由学分制、限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三个阶段,是借鉴德国教育经验与本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不断适应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产物。在我国,由于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支撑以及制度建设的滞后,学分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误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和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在完全学分制的理念下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学分制,以“整体多元论”为指导推进学分制改革并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5.
叶晓阳  丁延庆 《社会》2015,35(3):193-220
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具有更好教育质量的精英院校,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家庭的社会阶层背景对子女教育分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后,教育质量与学生选择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概率和工作起薪显著正相关。如果高等教育扩张降低了教育质量,就可能削弱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扩展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典型调查表明,就业率在教育扩展中呈现下降趋势,近二年研究生处于短缺或基本平衡状态,本科生处于就业困难状态,专科生处于就业危机状态,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增大和信号性功能减弱的体现。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做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划,调整高等教育的扩招速度、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规范就业率统计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李丁 《社会》2018,38(3):79-104
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BCSPS)数据,分析了城乡户籍、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学校过程及毕业出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学校过程方面,城乡大学生在学业成绩、校园表现、心理素质上差异不大,但在文化资本、毕业预期上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受家庭文化资本等背景因素影响;家庭背景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家庭经济资本有利于非“211”高校学生争取更好的校园表现,而文化资本对“211”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影响更大。在毕业出路方面,国内研究生教育机会的分配相对公平,主要受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影响。不过,海外留学机会获得受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收入影响明显,优势阶层的子女毕业深造选择空间更大。海外留学和留学归国人员规模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的主观公平性与民众阶层固化感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高琼  刘茹 《创新》2008,2(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深刻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忽视和弱化现象。通过对中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的现象探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中超 《社会》2016,36(6):180-208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改革开放后参加工作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没有充足证据证明教育扩招促进了代际流动。一方面,尽管教育在扩张前后始终是决定个人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但教育扩招没有显著改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从而也无法减弱家庭背景以教育为中介对子女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间接影响,带来代际流动的改善。另一方面,教育扩招的结构化效应不显著,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遵循绩效原则,因此,即便教育扩招提高了他们在社会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也无法带来社会整体代际流动的改善。因此,发挥教育扩招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不仅要强调教育机会的分配公平问题,同时也要努力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就业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