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离散动力学模型预测了我国到2050年婚配年龄的男女人口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婚配年龄的男女人数差异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40年后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稳定.我国未来40年将存在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其中城市婚配年龄人口差异程度高于农村的婚配年龄人口的差异程度,但农村的婚姻挤压程度要高于城市的婚姻挤压程度,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冉冉 《妇女生活》2020,(3):17-18
编者按:再婚夫妻,往往很难与上一段婚姻中的各种关系彻底割舍。尽管这种关系可能并不涉及男女感情,但仍有可能让现任配偶难以接受。若不得已必须保持这种关系,要不要对配偶隐瞒?一旦影响到现在的婚姻,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性别比越来越大,人们对初婚者的年龄择偶意向越来越关注。但是,在研究性别比例问题时,大多是从人口总量本身和简单的百分比来进行的。因而,缺乏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和定量分析的说服力,难以达到对这类社会现象做出精确分析的目的。文章采用初婚年龄择偶意向分析法对中青年择偶和性别比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婚姻市场。  相似文献   

4.
韦艳 《统计与决策》2007,(21):103-106
利用陕西省五普数据,本文借助于模型生命表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模式,对陕西省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从人口数量匹配的角度,定量分析比较了同龄性别比和相对性别比,来考察陕西省未来婚姻市场挤压程度。  相似文献   

5.
即使你凭着经济学家的头脑、“死皮赖脸加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和猪八戒“良好”的性格,成功地获得了步入婚姻殿堂的入场券,我仍然要冒着被打嘴的危险,严肃地说一句:“婚姻有风险,结婚需谨慎”!如果将家庭比成一个股份公司或者合伙企业的话,婚姻的风险即是企业的经营风险,离婚(公司破产)就是婚姻风险最大化的表现形式。2005年四川离婚的有99691对(这还不包括法院判决离婚),是2000年的2.69倍,约占当年结婚的1/4。尤其是后面一个数字,它冷酷地表明,在100对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中,将有约25对新人有离婚的可能!可见婚姻风险的增大和离婚现象的普遍,…  相似文献   

6.
王庆石 《统计研究》1990,7(5):57-60
根据人口生命表的原理,建立反映人口婚姻转移过程的表,在人口统计学中,叫婚姻表。一它是根据一个假定的同时出生的人口群体(通常为100000人),以及人口分年龄的初婚概率,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口婚姻转移模型,在人口婚姻分析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作用。婚姻表有两种:一种是婚姻粗表,一种是婚姻净表。粗表只考虑结婚一个因素,不考虑“死亡”因素,即假定这个人口总体无死亡。净表则既考虑“结婚”,也考虑“死亡”,即把结婚和死亡两个因素作为人口总体减少的仅有的两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数据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十年来,椒江区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遭到新思潮的强大冲击,使得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在下降;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结构的多元趋势明显;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家庭制度的演变共同作用,使得养老问题的严峻性愈加凸显,等等。这些变化都将对椒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婚姻基本状况人口婚姻状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15周岁及以上人口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具体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椒江区"六普"显示:以2010年  相似文献   

8.
给婚姻洗尘     
【正】婚姻如同我们的身体在日积月累之中会失去光彩,婚姻也会积累一些抱怨、失望、伤心、矛盾、愤恨的毒素,让婚姻黯淡。如果能学会以一种聪明的方式排除婚姻中的毒素,我们的婚姻将重新焕发出光彩。妥善转移坏情绪他辞职创业后,回到家里,不是在电话里不断地训示下属,就是把文件一股脑儿地摊开在客厅茶几上加班,我能理解他,但是,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婚姻与家庭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维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再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自2000年"五普"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婚姻和家庭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利用"六普"资料,对十年来我省家庭户规模缩小、代际关系趋于简单、老年人口的家庭户大幅增加,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我省未婚人口性别比偏高、家庭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凸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当前婚姻家庭变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考,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你看来,好的婚姻是什么样子?张歆艺(以下简称张):我认为,好的婚姻就是有人愿意陪你疯陪你笑。一份好的感情,就是会让夫妻越来越像,步调也越来越一致。我是圈子里出了名的"二"姐;请客吃饭刷卡付账时多刷一个“0”、上节目穿反裤子之类的事情经常干,这些也被袁弘公开吐槽过。结婚后,袁弘的幽默细胞被我激活了,我们一起丢掉偶像包袱,扮丑互黑,相爱相杀。结婚5年来,我俩变得越来越默契。默契才是婚姻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和全国各地市流动人口在择偶、婚姻建立、婚姻生活以及生育方面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查资料,用流动人口在调查当  相似文献   

12.
现在结婚的人少了,离婚的人多了,看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拒绝婚姻。你也会恐惧婚姻吗?下面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的一个心理测验,读者不妨测测看。 1、婚姻会限制我的自由。 2、结婚会让我负债。  相似文献   

13.
恋人借款,愿以婚姻作保现年41岁的邱国庆,是江西省永新县的一名普通工人,因常年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与妻子聚少离多,导致感情破裂,几年前离了婚。离婚后,邱国庆一直想重新组建一个家庭,于2018年5月底在"永新QQ群"上发布了征婚启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正在悄然转变。初婚年龄提高。我盟早婚人口已逐渐减少,1997年我盟女性初婚早婚为84人,比1990年减少210人,早婚率由1990年的1.44%下降至1997年的0.47%,减少了0.97个百分点。女性初婚平均年龄由90年的22.5岁提高到97年的22.86岁,提高了0.36岁。初婚年龄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同步变化,城市初婚年龄高于农村牧区、文化程度高的初婚年龄高于文化低的。离婚比例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趋向多元化,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离婚现象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杜泳据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资料分析,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初婚年龄提高。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990年全国有855万早婚人口(男15~21岁、女15~19岁),其中88%集中在农村地区。到19...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受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宗教、文化及生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影响生育变动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口的死亡、迁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关于婚姻调查的内容分为四类,主要是要确定被调查者在调查的标准时间(2000年11月1日0时)是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对洪湖市现阶段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统计》2002,(10):42-45
婚姻与家庭是人口分析的重要方面,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浙江省人口婚姻、家庭的基本特征为:未婚人口下降,已婚有配偶人口上升;离婚(尤其是女性离婚)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平均初婚年龄为23.2岁;大龄未婚男性虽仍然明显多于女性,但比1990年好转;早婚人口大幅度下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家庭代际关系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一代户比例大幅上升;单身老人户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中国股市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对中国股市、利率、汇率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四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相对最不通畅,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仍未完成,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较为有限。此外,利率对股市的长期调控是行之有效的;股市对汇市冲击的反应伴有"隔夜回调"现象;汇率对利率的传导效应长期有效且稳定,但与非平抛利率曲线相驳,这或许与中国资本账户管制与国际资本外流有关。2018年之前原油市场与中国股市有脆弱的"共热"现象,此后原油价格的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之势,因此原油价格风险应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为避免股市的风险溢出至其他市场,建议继续深化"两率"市场化改革。要引导股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或者为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溢出构建相对应的缓冲机制,还需注意不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从而增强货币市场的内外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70年代年死亡率平均为5.8‰,80年代年死亡率平均为6.6‰,90年代以来死亡率平均为6.8‰。如何看待这一上升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人口的死亡率是受经济、社会和自然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各种资料,尤其是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就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探析。##原图象不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