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意字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构件基础,能集中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会意字可分为同文会意、异文会意、对文会意三类。会意字的结构和汉语短语、词组结构有某些一致性,可分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补结构,其结构具有平衡性、具象性、整体性、规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释“禽”     
“禽”字金文的早期形体上为部件,的含义为天盖状。“禽”的金文早期形体为用长柄上有网的工具在天空中擒鸟状。“禽”的金文后出形体将早期形体中的部件“”形变为“今”,从而将原来是会意字的“禽”改造成形声字。《说文》对“禽”字的训释和形体分析的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3.
释“進”     
“進”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字形为上从隹下从止的会意字,《说文》“从辵,閵省声”的形体分析不确。“進”字的形体义当为鸟在前方而人朝着鸟前进之状。  相似文献   

4.
释"禁"     
文章分析了“禁”字的小篆形体 ,其形体为“从林 ,从示”的会意字 ,《说文》将“禁”字分析为“从示 ,林声”的形声字 ,不确。“禁”的形体义为在树林中举行祭祀活动 ,而“禁”一词的本义是指该祭祀场所的“林”为禁地 ,即一般的非祭祀人员不可入内  相似文献   

5.
略谈汉字部件系统的演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汉字的结构分析,传统文字学有所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说法。所谓“体”,就是部件。部件者,构成汉字之基本零件也。一般来说,它有一定的形体,表示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读音。部件是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的最后的最小的单位,不可分析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不可分析,主要是指分析之后各部分丧失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6.
释“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告"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文》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7.
同符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部件构成的字,如“从”字等。从商代甲骨文到现行汉字,这类字一直存在着。本文着重讨论了同符合体字的形音义关系,分析了它们繁简无别,同符异构,同源及其他各种意义条例.同符合体字了形音义关字,具有见形知义的优点,也有表音不明确的缺点,笔者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同符合体字衰落的趋势,具体而微地反映了会意字逐渐为形声字所取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依据许慎的定义,对“六书”中的“指事”“会意”可重新加以探讨。关于“指事”,“视而可识”说明这类字的构形特点,它是用形象性的线条或简单的符号组成的;“察而见意”说明这类字的表意特点,它所表示是比较抽象的“事”,而不是具体的物。这其中既包括通常所认为的指事字,也包括“步”“休”“寒”这类形象性的通常所说的会意字。关于,“会意”,依照通常的说法,会意宇包括形象的组合和概念的结合两类,实际上,只有概念的结合才是会意字,而形象的组合当划归“指事”。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汉字,至今仍然是以形示义的。象形字是以形示义的。汉字尽管在历史上经过多少次变化,但它的构形基础仍以象形字为基础。 象形字是表意字,如“人”“牛”“日”字就是。当然,现在的象形字经过多少次演变,并不像原物之形,只能从其象征特点上联想到它表示的意义。绝大多数的指事字的构成以象形为基础,自然也就有表意性。如“刃”“本”“旦”字就是。至于极少数的指事字,如“上”“下”等字的构成完全采用的是象征符号。会意字,有的是由几个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说文》540部,“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明代梅膺祚《字汇》在《说文》540部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214部,才是检字法性质的部首。这种把说文部首与检字法部首对立起来的看法,未必妥当。实则许氏所精心创制的540部,既是说解文字的文字学部首,也是供读者查检用的检字法部首。一、《说文》部首的设立《说文》将所收的9353个字,按小篆的形体构造,把具有共同表意部分(王力称之为“意符”)的字归为一类,共分540类。每类字就以这些“共有的表意部分”作为代表字,叫做部首。《说文》部首有的是独体字,也有许多是合体字,这些部首字以一定的形体,表示一定的意义,成为各部字的基本构件,在字形和字义两个方面统领  相似文献   

11.
释“殿”     
“殿”字的形体构造 ,《说文》中“从殳 ,声”的形声字分析不当。“殿”字应是“从 ,从殳”的会意字 ,字形义为“击臀” ,“殿堂”和“殿后”义应是“殿”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2.
会意是“六书”之一,是一种重要的造字方法.会意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基础构件,充分利用人们的意象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特征,抓住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相互关联的本质特征,用形象的组合和画面的意境,揭示出了事物的抽象概念,集中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和古人的造字思维方式.会意是汉字由独体走向合体,由象形走向意合的关键和枢纽.会意构形法包括形体的会合和意义的会合.无论是以形会意,还是以意会意,会意字各个构件本身所具备的含义都与汉字所表达的概念具有意义上的联系.也就是说,会意字所表达的含义并不是各个组成构件的简单相加或相减,而是灵活运用各个构件组合后或减体后的意联关系,藉以表达整个汉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释“■”     
“刃止刃止”字的篆书形体“从四止”,为会意字,其中朝向为上的两足状和朝向为下的两足状,当为同一人之足。其形体义指的是某人在泥泞的路上向前移动却又向后的滞氵刃止刃止难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可以找到以“省”字分析字形的现象有164处,其中的95处省形现象为不合理的.通过对这些字的归纳分析,发现这些字并非许慎所谓的省形,而是应该分析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复体字”[1].另外还有一些字虽应是省形但许析形有误.本文就按这六大方面对《说文》中的疑误省形现象作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释"喜"     
分析了“喜”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上“”下“口”的上下结构。“喜”字为会意字,其形体表示人们在面对具有浓烈喜庆色彩的鼓时发出欢乐的呼喊声。“喜”一词的上古音本身即为人们在欢乐时发出的愉悦赞美之声。  相似文献   

16.
"易"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由左右结构两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其本义是表示日出山谷夜去昼来的变化,而不是蜥蜴之象形。阳字是由三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而不是从从易的形声字,其本义是日照为阳。阴字是由三个形体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表示无光的暗凉之境即为阴。易由语言文字,经概念提升为阴阳学说的名称。阴阳则经概念、范畴,提升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兼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7.
“臨”字有金文、小篆形体,它的产生年代最迟也在周代。许慎《说文解字》云:“臨,监临也。从卧,品声。”林义光《文源》云:“从臣(转注)。臣,屈伏也。临下必屈其体。品,众物也。……(?),即品之变体”。今按:许慎以为“臨”字的本义是临下,即从上往下看。从卧,品声,是个形声字。此以小篆形体立说。古文“臣”与“目”同为眼睛形。卧字从人从目。觉时目张,卧时则目合。闭目寝卧,哪有“临下”之义可言?林氏是研究金文的专家,他认为临字是个象形会意字。从臣,臣有屈伏义。从品,品为众物,屈体临视众物。林氏肢解金文字形,维护“临下”之陈说,“臨”本不从品,强说“品之变体”,更谬。笔者认为金文“臨”宇从人从目,目下有行行泪水,或曰从(?)省,是个象形表意字,象人哭泣时从眼睛里淌下泪水之形。请参见图一。  相似文献   

18.
会意字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构件基础,能集中地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会意字的会意方式主要有以形会意和以意会意两种.会意字及其会意方式对于正确把握本义,阅读古籍,了解古代汉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相同的形体按"品"字的结构聚合而成的汉字称为三叠同体品字形字.古代先民对于数字"三"的偏爱及三叠同体品字形字的特有的形体结构等因素使得这种汉字大量存在.三叠同体品字形字的表意方式与其特有的形体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相同的结构形体使得不同的三叠同体品字形字在表意上具有明显的相似点,呈现出鲜明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 30余例“读与某同”的全面考察 ,并分析了前人的评说与古代文例的实际情况 ,得出“读与某同”有 10类作用 :辨多音多义 ,存同文互用 ,明古今字 ,存异体字 ,明语源 ,明通假 ,明字音 ,明字体改易 ,明引文中字义 ,存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