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而言,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可以“四种范式、三大困境”来概括。所谓四种范式是指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的四种基本形式:理学研究范式、民族主义研究范式、“两军对垒”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三大困境是指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诠释进路上,内在诠释与外在诠释各执一端的尴尬;二、诠释程度上,不足诠释与过度诠释的二难;三、诠释方法上,“反向格义”导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往往缺少对小说本身艺术规律的探讨,而以史学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尺度。古代小说与史学关系的演变、史学意识对古代小说观念的渗透、古代小说与史学在艺术质素上的相通、创作主体的史学思维、接受群体的审美心理五个方面,则是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3.
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研究在近百年的探索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套集理念和方法为一体的比较成熟的"范式".冯友兰范式主要包括普遍哲学模式和民族哲学模式两个部分,它第一次成功开启了以现代哲学视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道路.张岱年范式主要包括普遍哲学形式和范畴分析方法,它特别重视为中国哲学研究建立规范.侯外庐范式的主体部分由普遍哲学的基本问题与阶级分析的基本方法构成,它隐含着一个从现实针对性出发理解文本的深刻洞见.牟宗三范式第一次以超越西方哲学的姿态来解释儒家哲学,它试图建立一种超越康德的本体理论来揭示中国哲学的深度.这四个范式各有其优缺点,都一定程度上使古代文本在现代语境下获得了重新解读,但都未触及古代语境的自明前提.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开放有两个基本理论范型:一是文化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范型;二是文化哲学为社会进步建构主导文化范式。前者是经济领域的文化表现,从经济秩序向文化秩序转换;后者是文化领域的哲学表现,从文化秩序向属人秩序转换。文化表现与哲学表现的会通、经济秩序与文化秩序的联通、文化秩序向属人秩序的提升分别是文化经济与文化哲学的奠立、融合、创新层次,同时分别是拟意性范式、象意性范式、实意性范式的建构;三个层次和范式的依次递进与转换,说明人类具有无限创造的潜能与伟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不可中断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政治宽容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现象与基本事实,也是衡量现代政治民主的重要尺度,加强政治宽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对当前政治宽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形成了"制度"、"意识"、"文化"和"行为"四个理论研究向度和"共识"、"共存"、"权宜之计"和"现代性"四种理论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宽容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丁鼎 《齐鲁学刊》2007,(4):13-15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认为范式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一个范畴。"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表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周公"制礼作乐"到清王朝终结,"礼"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共同体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礼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军事策应和救援的物质基础构建、基本力量构成,以及边际之间策应、协防和救援的基本范式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明代九边军事策应和救援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则,论述并归纳出边际之间策援的基本范式,对漫长历史过程中具体而复杂的军事策应与救援初步理出一个系统。文章认为,防御布局的日益细化和发展,是策应和救援有效开展的基础;在防御实践中日渐发展的专门性救援力量,是边际之间实施策援的基本力量;一般情况下,边际之间的策应和救援遵循着基本范式来运行。  相似文献   

8.
龚世学 《天府新论》2011,(1):128-133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自身发展的历程,它随着原始氏族的融合、国家的崛起、王权的成熟而渐趋裂变,终至衰落。同时,先民崇拜的图腾亦由氏族社会时期的原生态图腾,渐渐演变成为部落联盟时期的复合图腾,复合图腾又为新兴的君主窃取,成为国家王权的象征、君主个人的图腾,并进而与天命、德行等观念相结合而最终演变成为王者的符瑞。可以说,符瑞文化与部分符瑞物象产生的过程,就是图腾崇拜日益没落而渐渐消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要走出理论和实践困惑,必须建构整合性的大学文化研究范式。不同视角的大学文化研究具有不同的研究准则、研究进路和研究指向,而相同视角的大学文化研究具有基本的研究准则、研究进路和研究指向的聚焦构成大学文化整合性研究范式。大学文化整合性研究范式有助于形成共同的大学文化理论话语,对大学文化实践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研究范式的社会史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注重整体性研究,强调社会史是整个社会的历史;二是观照“底层社会的历史”,即把目光下移,关注普通群体、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三是跨学科对话。一个区域报刊业的兴盛必有其区位优势、社会文化环境和内外动力机制,区域报刊业的消长与区域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晚清、民初时期,报刊传媒在区域社会早期现代化、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社会史研究范式来进行区域新闻史、报刊史的整体性研究对于促进新闻史研究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符瑞思想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世学 《兰州学刊》2010,(12):146-150
符瑞思想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多个层面呈现出总结与整合的态势。《瑞应图》类作品对符瑞物象的汇集并付诸图录,《宋书·符瑞志》对先秦、两汉以来符瑞思想的全面申述,《南齐书·祥瑞志》《魏书·灵征志》对南齐、北魏符瑞之说的断代载记,都是这种态势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研究主要有四个侧面:第一个侧面是作为思想的文化研究,主要是对社会意识的研究;第二个侧面是文化科学的研究,它主要探讨文化是什么,文化体的结构等问题,力图对文化学进行科学的研究;第三个侧面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研究,它是政治色彩很强的文化研究。第四个侧面是作为学术运用的文化研究,主要是文化史的研究和把文化作为方法而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既是知识,也是思想。从思想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有助于中国文论的整体自觉。中国古代文论思想性包括学科、学术、文化和社会维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反思与拓展中,这些都有体现,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中国古代文论学科话语已经进入了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新发展态势,即后古典范式转型。在这一范式转型中,知识学、方法论、价值观、精神性构成其核心内容,学科反思、学术反思、文化反思与社会反思构成其主要方向。从知识到思想的后古典范式转型,对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以及文化复兴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军 《人文杂志》2006,(2):99-103
在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化研究中有两个基本的范式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人文主义范式,一个是科学主义范式。当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时,都市文化的科学主义范式并未与之同步展开,对之作出积极回应的是来自文学艺术和人文学术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范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带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日渐成形,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刺激了都市文化研究科学主义范式的兴起。但是,这两大范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都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老庄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宝库中的奇葩,老庄生态文化表达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和非线性的自然观。老庄文化讲究因任自然、效法天地和德生敬命,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生态伦理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取向、尊重自然固有价值的价值取向和尊奉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有契合之处。老庄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典型代表,老庄文化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古老的范式,它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6.
龚世学 《天府新论》2012,(5):133-138
祥瑞(或称符瑞、祯祥等)是中国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吉祥征兆。祥瑞文化的产生客观上需要王权、天命、德行等因素的出现并与征兆信仰相互配合。周代初期,周人在反思殷亡的历史教训中摒弃了殷人极端的宗教观念,将王权与天命联系起来,以"德行"因素作为政治评判准则,进而形成了崭新的天道观念。新的天道观念的形成为祥瑞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并最终促成了祥瑞文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所谓学者散文 ,指百年来各门学科学者创作的具有现代专业学者的价值取向、理性精神、思维特征、知识理想、文体话语方式和风格等质素的各类散文作品。由于学者散文与广义文化的特殊联系及受 2 0世纪世界理性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个性自由、民主科学、专业学理、批判重建等四个方面 ,表现出与古典 (学者 )散文颇不相同的现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基本精神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整体精神.即人们为整体利益献身的精神,它包括整体价值观.整体意识和整体思维等层面;二是仁爱精神,其基本内容是强调人与人,人与万物自然和谐相处,互敬互爱,达到整体上的相融关系状态;三是人论精神,即强调人伦价值,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四是生生精神,即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尊严、协值和意义进行充分的肯定、赞美;五是传承精神.即文化立体流传万代而不息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想的历史建制及其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元 《江淮论坛》2007,2(6):127-1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思想是以和谐创新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它的运行历史地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建制,内涵了和谐创新论、过程创新论、中和道路创新论以及价值创新论等基本内容,从方法论的维度奠定了创新理论的基本框架。其普遍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先进的创新文化相链接,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文化相契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家训造端久远,自五帝时代发端,《周易·家人卦》是上古家训最早的文献,周公首开了帝王家训与仕宦家训的先河,自西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为鼎盛期。古代家训从形式上可分为家规、家仪、家教、家书四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其深层主题都是在阐发中国文化儒释道的“道”、“仁”、“义”、“空”等核心范畴或概念。这些核心范畴或概念是古代家训的深层内蕴和哲学基础。历代家训的主要内容和精义都是从这些范畴概念生发开来,也是受训谕者即子孙们日常践履和体悟训谕的归宿点。对古代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应从方法论上入手:要把握和理解“变与不变”之辩证法;辨明传统与当代的对立统一关系;打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隔阂;由培养圣人、君子到培养当代公民;在中西融合中力求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用以创新今天的家风、家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