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的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不仅集哲学思辨与艺术鉴赏力于一身,且对女性问题颇为关注,她塑造的很多女性形象,都极富代表性,透露出强烈的女性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米德尔马契》,透过《米德尔马契》来解读乔治.艾略所持的英国19世纪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乔治·爱略特是十九世纪众多小说家中的思想家,其道德观与绝大多数思想家是不同的。她认为道德行为的本质是感情的而非理智的。其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人物都是按其道德观塑造的。  相似文献   

3.
《米德尔马契》自其出版,就被公认为英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乔治.爱略特成功塑造了150多位鲜活而富有生气的人物,用"渲染过度"的策略将人物刻画推向了极致,对这种处理方式的研究,更能帮助人们揭示这部巨著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4.
乔治·艾略特丰富的神话底蕴在《米德尔马契 :外省生活研究》女主人公形象上有所映照。追溯圣德雷莎、圣多萝西娅殉道的基督神话、戏剧表演和希腊教堂壁画艺术 ,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人神灵肉合一的叙说 :她们拒绝尘世男性崇拜者的引诱 ,表演与主圆房的神秘仪式。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选择牵涉到圣女神话 ,故事在以圣德雷莎为中心的神话原型融合与游离的过程中置换变形。在这一层面上 ,她颠覆了神话中圣女的婚姻模式 ,放弃了心中的圣父 ,用性觉醒解构与重建了符合现实生活的男女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符号赋予的意义。对消费的过度追求导致人们失去理性,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人们的心灵受到商品的异化。乔治·爱略特在其作品《米德尔马契》中展现了广阔的消费文化图景,反映了消费主义泛滥的文化现象和她对消费文化的担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把消费文化诊断为一种现代社会疾病,并提出了医治此疾病的药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讨叙事策略与认识的困境及探索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米德尔马契》在全知叙事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叙述声音的融合及叙事眼光的转换等手法,突出了全知叙事者的局限和不同叙事话语的对话功能,而多重话语与眼光结构的共存及相互作用,一方面动摇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作者权威和话语等级,揭示了主体认识的透视性和不完整性,另一方面又为认识现实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从而成为保存主体认识连贯性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代表作,其中学者的故事在人物形象上体现了大地之母盖亚和《圣经》中贤妻的原型;在情境叙述和整体布局上则体现了U型和倒置U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圣经》原型的对照下,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主人公迈克*亨察尔的悲剧:人束缚于社会新旧秩序交替的冲突之中,当人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时,最终会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牺牲品"替罪羊".对《旧约*撒母耳记》中扫罗与大卫的故事和《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与伐尔伏雷故事的比较研究不难看出,人与社会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了美国现代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两篇代表作,认为其中《圣经》原型的移位运用揭示出一个共同的宗教主题:“上帝死后”人类由于不能互爱造成的精神荒原,以及人间之爱的拯救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结,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哈代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明显的,对其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分析可为此提供个案视角。从小说主人公亨察尔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狄浦斯的故事模式的比对,可以看出哈代对古希腊命运悲剧遗绪的继承,可以看出主人公亨察尔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通过对亨察尔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四种原型模式来观照《卡斯特桥市长》。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批评理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文学的创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剖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阐述了替罪羊、夜莺及美狄亚这三个原型与"无名女人"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相似文献   

13.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我们的祖先》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试图从神话原型理论入手,来探讨《我们的祖先》所隐含的主题原型。通过对小说所体现的二元对立原型、死亡与复活原型、追寻原型的分析和解读,实现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挖掘出小说更深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乔治·爱略特的名作《米德尔马锲》中的女主人公多萝茜娅一直是文学界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相当一部分的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她的两次婚姻选择使她成为了妇女解放道路上的一个失败者的典型。而本篇论文将通过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女性语言心理分析方法对该人物的两次婚姻作详尽地探究,以期揭示该人物的两次抉择是如何在维多利亚时代父权思想与女性贱斥物的抑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劳伦斯的名作《虹》的结构和意象进行原型分析,认为蕴涵其中的原型结构是圆圈型叙述结构,原型意象是虹;劳伦斯借《圣经》中的虹为依托,构建自己的和谐之虹。  相似文献   

16.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海外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本文主要论述《红墙白玉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借鉴《圣经》中异象和象征的艺术手法;2.人物塑造方面引用《圣经》原型;3.借鉴《圣经》U型叙述结构;4.宗教主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17.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包含了许多古希腊的悲剧元素。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智血》在情节安排、悲剧成因及悲剧效果方面都与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宗教救赎、圣经原型移位及后现代等的研究视角,从悲剧理论入手分析小说的悲剧特征,展示《智血》长久以来震撼读者的悲剧魅力,试图拓宽奥康纳小说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88年9月12日至15日,CATO学会和复旦大学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前景与问题”学术讨论会。美方参加会议的除CATO学会的学者外,还有“货币主义”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德尔·弗里德曼;美国美中关系学会主席戴维·兰普顿;美国著名作家、《富裕与贫困》的作者乔治·吉尔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政策科学研究员、《谁掌管美国》的作者托马斯·R·戴伊等二十多人。中方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政府机关和工商企业代表等四十多人。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1日,黑龙江少儿出版社门前人山人海,人头攒动。23岁的留美女孩陈磊《闯入华尔街的中国女孩》一书的签名售书活动正紧张而热烈地进行着。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陈磊18岁时从哈尔滨第三中学出发,到美国著名的米德尔伯里大学留学及至毕业后闯入美国最著名的金融大街——华尔街的全部经过。这本书刚一出版,就炙手可热,首版2000册仅几天的时间便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20.
《权利与冤抑》该著的作者寺田浩明以“权利-冤抑”为线索,从国家及民间两个层次向读者再现了中国古代法的原型,并最终归纳出法律的原型为“非规则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