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能长期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1959年大选上台执政,至今已连续执政45年。人民行动党在执政期间取得了骄人政绩,如今,新加坡在富有程度、竞争力、政府廉洁、效率等方面的国际性评比中都名列前茅,令世人为之瞩目。在当今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之际,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仍然深得人民拥护,执政地位稳如磐石,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与时并进,敏锐地觉察并不断解决好人民关切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一个能胜任执政需要的政党;建立制度,疏通渠道,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稳定执政并有效运转,是该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政治生态、政党政治、执政合法性为视角,分析该党的执政经验给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带来的启示是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执政党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执政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的关系;政党现代性与政党阶段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反对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峰 《学术界》2006,(2):289-29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反对党,对反对党在新加坡政治系统中的角色认知都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逐渐形成了当下人民行动党也不再把反对党看成洪水猛兽,而是作为民主政治的标志来容忍;对于反对党来说,他们也不再幻想取人民行动党而代之,只是想督促人民行动党照顾到他们所代表的特定阶层的利益而已。在人民行动党看来,新加坡的反对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设性的反对党”,其存在的目的在于向世人昭示新加坡的民主政体表象;另一类是“对立的反对党”,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方针多持批评态度。在客观上,反对党的活动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也产生了影响,尽管这些影响是微小的且没有制度化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意识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前,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形态取向———民主社会主义;执政以后,人民行动党开始把新加坡的生存放在其行动纲领的第一位,意识形态逐渐被置于次要地位。到20世纪后期,随着社会转型,利益主体的政治要求和利益表达的具体化和世俗化,人民行动党开始由理性主义转向实用主义,人民行动党又在实用主义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共同价值观,来作为传统意识形态的替代品。人民行动党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而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教条,及时而有效地改造了政治色彩浓郁的民主社会主义,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以执政绩效来代替传统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从而避开了意识形态的“刚性”困扰,这成为人民行动党连续执政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依赖性的经济导致经济风险加大,人民行动党对此深表担忧,经济衰退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合法性有很大冲击,人民行动党采取积极措施沉着应对。人民行动党执政以来,在新加坡的政治系统内始终存在着威权与民主的博弈。西方民主对威权体制提出了挑战,同时,新一代民众对政治民主的诉求越来越高,人民行动党通过扩大民众政治参与逐步放权于民。新加坡国内人才后备力量不足,并且国内优秀的年轻人对政治态度冷漠。新加坡实行海外人才引进策略,提供优厚的条件笼络世界优秀人才。新加坡社会生态错综复杂,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以及多元文化,是一个极易分裂的社会。人民行动党抱定忧患意识,小心翼翼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从而使得新加坡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行动党也得以持续执政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民行动党治理新加坡的成功 ,应归功于其依据新加坡的具体国情和新加坡的国际环境所确立的执政理念。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成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成熟的执政理念 :政党政治理念———国家利益至上 ,民族团结和睦 ;政府管理理念———“好政府”与“强政府” ;社会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先于民主政治。这三个理念概括了人民行动党的治国方略与指导思想 ,又是这三个理念支撑了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李光耀时期新加坡政治文化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就是较好地实现了中西方政治文化文明的和谐交融。他们善于吸收利用古今中外的一切人类政治文化文明成果,能巧妙地选择中西多种政治文化精华,加以适当揉合,并且与新加坡的特殊国情相结合,创立了有利于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先进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然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30多年,却以高效率和廉洁著称于世。新加坡的实践证明,只要一个执政党及其政府有实现廉政的决心,加上有得力的措施和健全的法制,腐败这种现象是完全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是:首先增强政府自身防止腐败的免疫力,万一在某个部位出现腐败这种癌细胞,则及时将它割除,决不让它蔓延和扩散。  相似文献   

9.
政治技术是政治行为主体进行政治活动、解决政治问题时所运用的政治资源、方式手段、程序、经验和技巧的总称;政治艺术则是在能够有效实现政治效能的前提下,政治行为主体努力实现政治过程的稳定有序和各政治活动主体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政治活动.现代政党执政的政治技术和艺术与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同一性,政治技术与政治艺术是实现和提高执政效能,尤其是执政能力的手段和途径.执政党的政治技术、政治艺术和执政能力,都是为了满足尤其是提高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论执政党的执政权威--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维护和执政效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执政权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主要是通过树立法理权威、维护道德权威和捍卫职位权威的方式实现执政权威.该党一党长期执政的稳定执政地位和实现经济腾飞的很高执政效能、树立、维护和捍卫执政权威的举措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江泽民对执政党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 ,是对共产党五十余年执政历史经验的总结。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由共产党的宗旨、经济全球化之下国际竞争的需要、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 ,与“三个代表”是统一的。经济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还包括社会政治、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把党的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联系起来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包容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政治理想、政治言论、执政方式、执政纪律、执政基础、执政力量等方面,其现实基础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多样化、民族特点的丰富性、区域发展的特殊性、社会制度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等。  相似文献   

13.
郎益君 《理论界》2008,(4):29-31
统一战线工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统一战线是党凝聚力量的有效工作方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党的执政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政50余年来,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带领下发展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新加坡式民主"之路。新加坡政治中宪政体制、政党政治、选举机制、法治等民主元素共同构筑了新加坡民主的基石,建构了"新加坡式民主"的主体框架。"新加坡式民主"的建构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加坡历代领导人为"新加坡式民主"注入了不同的特色。东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交融让新加坡在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制度框架中融入了儒家精神的内核,衍生出了"新加坡式民主"的核心内涵体系,主要包括:维系社会共同价值观、建设"君子"执政的"好政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循序互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民主。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后期的全球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新加坡是惟一没有发生民主化转型的非石油出口的"高收入"国家,这在同时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当中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亨廷顿把这归因为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而实际上应主要从新加坡政治制度本身去寻找原因.新加坡的那种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监督、制约、法治优点又体现儒家"贤人仁政"精英治国思想的"多党并存、一党独大"的"软威权主义"政治,具有合法性强、参政化、制度化水平高、执政效率高和人民满意度高等特征,因此具备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最终决定了新加坡独特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发展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目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手段,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本质。消除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冲突,探索和谐执政规律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实践的重大课题。和谐理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谐执政规律并逐步走向成熟的理性标志。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选举文化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民主进程.近年来,在执政党的主导下,新加坡的威权体制中的民主因素开始增多.2011年国会大选被普遍认为是新加坡的“政治分水岭”,反对党首次夺取了集选区的胜利.也正是由于人民行动党主导的选举文化的优化,这次大选也被学者称为“新加坡民主的成人礼”.此次大选被注入了更多民主、理性、多元、和谐等正面元素,推动了新加坡选举文化的进一步成熟.人民行动党对选举规则的调整,增强了选举文化的公平性;新加坡各政党之间的斡旋与竞争渐趋理性,使选举进程中政党关系向规范化迈进;选民的政治理性水平日趋提升,促使选举文化主体的成熟.这次大选对新加坡选举文化甚至政治文化的优化,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也正在自我调适之中.这次大选是新加坡在政治民主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瞿晓琳 《理论界》2013,(6):10-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维护社会稳定和边防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彰显民族地区改革发展民生价值取向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根本道路、理论前提、发展动力、根本途径、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社会等与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蕴涵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首先把“发展”这一术语引用到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本质、内涵有了更科学、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执政理念认识尤为深刻:即执政意识为求进创新、执政宗旨为以人为本、执政方式为统筹兼顾、执政品格为求真务实,并以此为中国人民作政治与经济的引领。  相似文献   

20.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党长期执政、执好政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党的十六大上正式提出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十七大上,胡锦涛进一步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