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宋代的图书校勘活动,不仅在规模上大大超过前代,而且形成了适应出版发展需要的新特点。馆阁招选校勘官有严格的标准、明晰的流程。校勘人员既有明确的工作量,又须遵守校勘规则。校勘工作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先校后刻,校勘在宋代真正成为出版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宋本书上频频出现的句读,正是校勘推动图书在传播中走向通俗化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我国雕版生产方式书籍出版史上的"黄金时代",构建起了灿烂的出版文明。宋代出版文明是宋代文明的标志性文明之一。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刷印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以及富有特色之书院出版、寺院(道观)出版系统,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此后出版的基本模式。国家及社会机构、组织与个人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出版业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业(职业)。全社会形成了创作→编辑出版→发行→阅读一整套出版产业链与出版意义链。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了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宋代社会公共阅读空间得以赖雕版图书的大量生产而变为现实。这对宋代文化乃至文明的生成意义,乃至对宋代以后中国古代文化乃至文明的生产意义其价值之巨大之深远之丰富,实在是无法估量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代,是宋代书籍出版史上一项伟大发明。  相似文献   

3.
《宋史》校勘札记李之亮《宋史》是清正史中卷帙最为浩繁的一史。70年代初,众多专家学人对此书进行标点校勘,引征宏博,匡误良多,可谓功绩卓然。然技书是一件颇为费功的慎密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问题。笔者因撰《宋代地方官年表》,不得不检阅大量有关宋代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宋代魏仲举所编的<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虽非出自专家之手,难以全面地总结宋代韩学的成就,但它仍是宋代韩学的的渊薮,其价值不容低估.<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集注、集评、校勘等方面.它在校勘方面略显薄弱,但其集注、集评却价值极高.<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中引用到的主要注家、注本虽大多已经失传,但其基本的面貌、格局、风格等都可以据它进行勾勒.集评中所保存的大量资料,其文献、文化、文学价值也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目前,宋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形势是对于宋代著名女作家的个案研究比较深入,而整体的综合研究则属初创阶段,最近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的出版,无疑是一个研究的新起点。它从美学角度切入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主题。全书分六章,从六个角度对宋代女性文学审美作了整体观照。分而言之:第一章《宋代女性审美主体觉醒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文化传承、宋代社会现实两方面,论述宋代女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现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证明宋代妇女受程朱理学的束缚虽然还没有体现,但其自由度并不大,参…  相似文献   

6.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官修史书予以校勘,从而确保《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实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宋代以后的杜诗校勘中出现了以意改字的现象,这是迥异于摹写、翻刻、避讳等因素导致的杜诗异文。校勘者或有对杜诗众多异文归于一是者,或有通过更改难释之字句以求诗意通畅者,甚或有径改文本以蒙骗世俗、炫耀才华者,这些现象既反映了杜诗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又体现了宋代特殊的文化背景,并对其后杜诗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员胡嗣坤(问涛)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罗琴合作的《文同全集编年校注》,95万字,上下两册,巴蜀书社1999年6月出版。该书是四川省古籍整理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是古代诗文校注的一部力作,读后感到有以下特色:(一)文同为宋代著名诗人,但其诗文集一直缺乏系统的整理,特别是无编年及注。《文同全集编年校注》不但在详细考订的基础上为之编年、作注,而且根据十多个校本和校记细加校勘,实为研究文同以至宋代诗文者不可或缺之书,填补空白之作。(二)书后所附《文同研究资料汇编》收罗详备,为文…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校勘图书的历史悠久,据《国语·鲁语》记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正考父系孔子七世祖,周末宋大夫。其后各代多有校勘,宋代较盛,进入清代,校勘学更得到迅速发展。乾嘉时期,是我国古典校勘学发展之高峰时期,仔细考究这一时期的校勘学,认真总结其特点,对发展今天之校勘学无疑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刻本与官刻本、坊间刻本三者成鼎足之势。家刻本对文化的贡献有裒辑文化典籍、传扬尚文之家风、促进私人藏书的发展;对版本学、目录学的形成及发展,亦有贡献;宋代家刻还出版了最早的综合性丛书。由于家刻本重视质量,成为后世珍贵典藏——宋版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宋代人口数量较前代有了较大规模的增加,加之宋代政府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使科举人数和教育事业规模迅速扩大。宋代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普通市民都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社会对图书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雕版印刷的普及,使宋人有条件满足这种不断提升的社会文化需求。图书消费需求与图书生产趋于协调,我国古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图书出版市场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让出版的《徐霞客游记》卷二《浙游日记》:“初九日,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入兰溪西门,即过县前。”依上下文,此处之“县”即为金华县城无疑。然则何以称金华城西门为“兰溪西门”?《游记》校勘者在此篇《校勘记》中云:“与王敬川同入兰溪西门,‘兰溪’应为‘金华’之误。”  相似文献   

14.
《宋书》,梁沈约撰,为现存唯一较完整记载刘宋朝历史的史籍。此书现有中华书局于1974年出版的标点本,是本广参有关文献,博采前人校勘成果,为迄今最为通行的本子。但其中某些标点、校勘仍有可以讨论之处,自出版以后,已有许多学者作过补苴,然仍未能尽善,本文试再作璧补。  相似文献   

15.
古籍的校勘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根据校勘对象的不同,校勘方法也各异。在校勘韵文时,如果能够适当地运用汉语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取得其他方法达不到的效果。笔者择取前贤时俊校勘之例,试从“正标点、订讹误、明通假、纠错简、补阙脱、删衍文”六方面说明音韵学在校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表现,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其作为人所共有的特殊心理情绪,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具体到宋代隐逸词,其生命意识由自由之心、闲适之情、空灵之境构成。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考察文化,对宋代隐逸词三个层面的生命意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审美观照,从词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宋代词人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中的山水写作,是宋词文体与地域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体现了宋代词人面对自然的共同文化心态,也反映了词人对地域文化的选择与接受。换而言之,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也影响了宋词中的山水写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第一部分在考察古代文学校勘与校雠词义演变的基础上,界定鲁迅原典文献校勘的含义,并总结其特点.第二部分结合历代古籍讹误的情况,明确鲁迅原典文献及现代文学校勘的内容与对象.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古代校勘名家的校勘理论,探讨鲁迅原典文献的校勘方法.第四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将鲁迅原典校勘文献的成果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型的代表之作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晋书斠注》是吴士鉴为唐修《晋书》所做的一部集注体校注,是目前《晋书》注本中最为完备者。其效仿裴松之《三国志注》,吸收诸家晋史及历代载籍,兼取清代以来学者校勘考订成果,形成自己的校勘特点。其校勘成绩突出,涉及唐修《晋书》之脱讹衍倒之校订,不少成果为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所吸收。但其校勘亦有自身局限性,存在当校未校、校勘不精、据讹校讹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冗官制的腐败尤为突出,冗官现象为历朝之最。本文通过对官制之滥、冗员之多、循资之甚、耗费之大,“省官”之难等弊端的分析,得出结论:冗官是宋代独特的君主专制集权政治的衍生物,要根治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