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反腐败与行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根源于制度上的缺陷,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而造成的行政管理上的漏洞。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应从制度建设着手,进行政治体制特别是行政管理对经济现代化的适应性的变革。中国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赖以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时代中央行政决策的特点苟义伦,沈红霞,刘晴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中心。从中国进人阶级社会以后,便实行以王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主义政体。至封建时代,建立了皇帝制度,皇帝一人集中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各项大权,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但这并不意...  相似文献   

3.
任何国家都可能面临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行政指导的柔软性、灵活性和民主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危机管理中具有沟通、协调与统合等价值。危机管理中行政指导的有效推行并日益发挥其积极功效,有赖于政府采用恰当的行为方式。为此,就要进行行政指导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法的影响一个框架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也波及到了中国的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些基本理念已经对中国的行政决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作为以公共行政为调整对象的行政法必须应实践中行政变革的需求,从制度建设上进行调整。本文从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救济法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学界,对列宁晚年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全面探讨了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人民性以及建立、改革和完善国家行政机构与干部制度的基本思想,初步勾勒出列宁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体系轮廓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这百家之中,《管子》就是很重要的一家,虽非管仲所著,却保存了管仲的政治、经济、国事、教育、哲学、管理等方面的思想,并形成了系列理论。在管理思想中,管仲的行政管理思想极为突出,并且付之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国家行政组织管理思想国家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行政组织。它是国家按一定目的、任务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它将若干部门系统地组织起来,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部门为达到预期的…  相似文献   

7.
中日行政管理的现实及对能动行政的不同理解,导致两国对行政指导的概念及构成问题的认知差异.客观解读中日行政指导制度的效能,立足中国行政指导现状,坚持能动的法治观,探寻中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内外支点成为谋求中国行政指导制度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构建中国行政指导制度,应明确行政指导制度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加强行政指导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将培育行政指导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纳入行政指导制度建设轨道.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县级行政管理功能初探彭友锋民族地区县级行政管理既是我国行政管学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更是改革开放、治贫致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的实践任务,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整体结构的第三层次,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有"无奴论"与"有奴论"等多种视野。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的先驱之一,嵇文甫由于不满郭沫若在"有奴论"视野下把中国上古定性为"奴隶制社会",基于旧学传人深厚素养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苏联主流学界关于中国"无奴论"理论,通过探讨"奴隶"标准界定、区分存在奴隶、奴隶制与奴隶社会定性两个问题之差别、考察殷商西周劳动者身份、思考宗族制度在中国上古社会演进中重要地位等问题,从"长期封建论"走向"中国古代社会的早熟性""国家初形成时代"和"原始国家封建时代",否定了中国上古"有奴论"的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重塑,除学术队伍的扩大外,对学派内部成员基于对唯物史观不同理解引发的"学术层面"争论,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多样性发掘也不可或缺。奴隶制社会并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探讨中国上古文明的唯一理路,无论"有奴论""无奴论"或早期国家形成等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理论探讨和材料支撑基础上,都应取长补短,重视对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之后,“行政法治”或“依法行政”无疑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然而,行政法治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一发展历程的是我国相继颁布和施行的六部基本的行政法律,即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展望未来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树立“公共服务”的观念并确立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上,应当进一步修改和制定相关的行政法律;在司法实践上,应当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