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依靠农民和农村取得政权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我国研究农民和农村问题,加强农民和农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定指出,中国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农民和农村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看中国是否富强起来了,首先要看农民是否富裕起来了,城市建设得再好,农牧民富裕不起来,中国仍然是没有前途的。具体到西藏,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西藏农牧民群众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没有广大农牧民的富裕、文明和进步,就不会有全西藏的富裕、文明和进步;没有农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中央三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 ,随着 4 3项工程和62个项目的建设 ,西藏的城镇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极大地带动了城镇的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西藏不断走向城市化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所达到的进步状况。在新世纪 ,西藏如何抓住机遇 ,加快城镇建设 ,推动城市化进程 ,这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我们认为 ,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作用 ,是加快西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一、城镇建设在…  相似文献   

3.
王文长 《中国藏学》2006,(2):96-101
西藏乡村是中国区域社会最边远的一角。城市化如何化及乡村,乡村以何种方式和姿态融入开放社会,这是西藏发展面临的考验。本文认为,西藏乡村仍将在城市化中存在,乡村发展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调动城市与乡村两个积极性,内含乡村发展的城市化更符合西藏迈向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利益。经营乡村是西藏乡村建设的新方向。以经营的理念去认识、发现西藏乡村资源,在开放市场中激活乡村资源,使西藏乡村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更充分地实现乡村资源价值,这就是西藏乡村的出路——走向繁荣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何永之 《民族学刊》2023,14(2):128-135, 164
西藏历史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超技术,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人与自然之美是西藏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追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是西藏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而依山临水则是西藏城市人居环境顺应自然的价值追求和灵活运用。西藏是一个宗教文化盛行的地区,特别是藏传佛教在元以后渗入西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西藏重要城市和寺庙建筑具有非常特别的神圣和庄严之美。西藏的自然景观奇特壮丽,天地之美形成了藏族人居环境的色彩之美和对人居环境美化的特殊追求。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多元交流与融合共同塑造出了藏族对人居环境的审美观念,这对当今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极为宝贵的启示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柳 《西藏研究》2008,108(2):109-120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以西藏为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资金来源、资金需求及投融资体制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的目标,创立"渐进式"投融资机制理论模型及城市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提出西部地区应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打好产业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和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证了西藏城市形成的时间、条件及过程,对西藏城市的发展历史做了分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背景以及城市发展建设的特点予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从封闭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一举迈进社会主义新社会,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旧貌换新颜,藏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文章总结了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5个保障: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最根本政治基础;2.民主改革的实行,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政治保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制度保障;4.中央的关心和全国各地的无私援助,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条件;5.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广大藏族人民翻身解放、走上进步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三十周年。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是西藏社会发展中一场最深刻的革命。三十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民族才有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藏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和促进西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分析西藏生态环境各种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生态环境立法制度创新、重视生态补偿制度创新、重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京波  阿华 《中国藏学》2003,(4):108-115
本文详细叙述了西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全面介绍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分析了目前西藏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提出了今后西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阐述了要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要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只有用信息技术改造西藏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 ,才能提升西藏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西藏的后发优势。同时指出了信息化对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藏情况极其特殊,国内外都在密切关注着西藏问题。正因为这样,西藏民族教育问题也就具有较为敏感的政治性和一定的国际性。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执行国家的政策问题。因此,国家民委于1988年8月组织了西藏经济社会调查组,笔者参加了调查组,先  相似文献   

13.
高原、民族与宗教:清代西藏城市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民  赖小路  付志刚 《民族学刊》2010,1(1):95-104,166
西藏地区城市出现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清代是西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商贸的发展,清廷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都对西藏地区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清代西藏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低地区域,呈现沿河流、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征。西藏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等宗教场所成为城市的中心或重心所在。西藏地区的游牧经济也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发展进程,与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完善,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巩固,有利于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有利于西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有利于西藏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有利于美丽西藏建设,同时也面临着反分裂斗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错误思想思潮的影响、社会建设有待加强、美丽西藏建设任重道远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应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物质基础、厚植文化根基、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究其根源 ,自然地理所导致的发展环境约束是最基础的原因。因此 ,尽管 5 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但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仍十分薄弱 ,乡村呈现出整体的相对贫困状态。本文认为西藏农牧民增收与反贫困攻坚的基础 ,归根到底就是乡村建设。西藏的贫困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状态 ,对西藏贫困现象的治理也必须有一种综合、整体的系统思想。乡村建设正是从乡村农牧民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从基础性和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扶贫行动和扶贫资源的配置 ,把扶贫行动与乡村社区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体现新阶段反贫困的深化和系统化 ,使西藏 2 1世纪的扶贫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铖 《西藏研究》2005,(1):110-113
西藏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起点低。西藏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教育的信息化。文章从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指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作为十八军的一位老同志,重温毛主席解决西藏问题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感到格外亲切。西藏和平解放已经42年,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感到毛主席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不仅在过去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和建设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现在和将来对于西藏和驻藏部队的改革和建设,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着重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和平解放西藏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西藏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人权问题,随着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应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然而,西藏的人权问题却在世界上成为一些人的热门话题。三十年来,不断掀起所谓“人权”的浪潮,攻击西藏的民主改革,诬蔑西藏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看待西藏的人权问题?本文试从西藏民主改革的角度来说明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以请教各位专家和学者。一什么是人权?按照17、18世纪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念,人权是指个人应当享受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重要国情。通过近3年对西藏"强基惠民"活动的调研和认真的思考,文章提出,就西藏的特殊情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在于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基惠民"就是抓住了西藏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20.
近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新时期中央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使拉萨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进入了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稳定与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大昭寺及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治,恢复了良好的历史风貌,大昭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家级验收,拉萨进入了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拉萨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龙头”的作用。拉萨的发展速度以及城市建设的步伐对全西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 坚持创新的思想和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在发展的重大举措上,坚持高起点,构筑起以城市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在发展的目标上,坚持高标准。我们的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和11%;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小城镇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