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对外直接区位选择的理论研究较分散,有些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是主流投资理论的附属品,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区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质量的优劣,跨国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应重视区位选择问题,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笔者在介绍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的基础之上,追踪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对现有理论进行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选择要受到跨国公司自身的市场目标、东道国的R&D环境以及投资国R&D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应积极利用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调整的有利时机,优化R&D投资的区位布局,加强与在华跨国公司的R&D合作,重点发展对发达国家的R&D投资,有选择地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  相似文献   

3.
加强海外投资与R&D活动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该文在对有关跨国公司海外R&D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广东中兴通讯、华为、TCL、康佳、科龙为例,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探索阶段的海外技术与R&D战略,其中不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以期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国别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时,折衷范式需要根据投资区位的文化特性如价值观、社会关系、权力距离等因素做出适应性调整,而母国文化特性如商业习惯、顾客偏好、风险与不确定性偏好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产业选择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FDI区位转移的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国际直接投资(FDI),形成并调整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分工格局.由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不同,成本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政策寻求型等不同类型的FDI在全球区位转移的特点、诱因和趋势也不同,FDI区位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我国作为吸收FDI大国,同样要面对跨国公司撤资和投资区位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未来福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分享国际资本流动的份额.跨国公司投资注重区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区位条件好的地方.因此,新时期我们对投资环境内涵的理解必须扩大,真正着眼于全面优化投资大环境,突出沿海区位优势,提高综合环境竞争力和吸引力,从根本上促进福建引进外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开发(R&D)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R&D的概念及R&D投资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R&D投资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增加R&D投资的对策:增加R&D经费并提高R&D强度,提高基础研究在研发活动中的比重,提高企业对R&D重要性的认识,深化企业改革,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拓宽企业R&D的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8.
R&D是中国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用实物期权方法对R&D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能够适应R&D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借鉴Geske(1979)提出的复合期权模型,本文对R&D项目进行了实物期权分析,将R&D项目看作一个复合期权,建立了R&D项目的投资评价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海外R&D(研究与开发)活动存在"主体性"缺位,大企业跨国R&D活动与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之间存在体制性阻隔,海外R&D微观主体的低层次性及其在国际R&D联盟中被"边缘化"。我国海外R&D主体结构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海外R&D投入效益及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应加强我国海外R&D主体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大企业与中小科技型企业海外R&D互动机制,大力培育"小巨人"跨国公司并使其逐步成为我国海外R&D的微观主体。  相似文献   

10.
在跨国公司FDI的决定因素中,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属跨国公司所有,而区位优势则属东道国所有,这就使东道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在全球竞争日趋激励的环境下,各国竞相通过投资促进政策来吸引FDI,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目前的投资促进政策主要是促进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商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