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们认为,腊批本中一个重要的“民国”前后仍在印行的祖本──即有着戚蓼生序的有正本《石头记》,可是它并不是脂本。这一本子七十年来脂批学家都当成脂本,又并不承认是祖本,如此阴差阳错、混淆颠倒在红学界应是令人惊骇莫名的事。这究竟是怎样酿成的呢?七十年来造成的这一错觉直至成为不刊之论的原因是:有正本中各有1000-1500条批语和甲戌、己卯、庚辰三脂本雷同(各占60%-80%),特别是已卯、庚辰两本有一些批语还加上脂研、脂砚等的签署。既公然打着“脂砚斋批本”的旗号,在批语中又来个签署,这种叠床架屋的事应是启人疑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庚辰本第十五回评语存在形式及数量的比较,令人惊异地发现四次评语的先后:凡在甲戌本抄作双行小字夹批的就是脂砚斋的初评批语;在庚辰本增加的双行小字夹批是重评批语,因为庚辰本是批在重评本整理本上面的;庚辰本独有的多出来的批语则是第四次的批语;为甲戌本独有的几条批语就是第三次批语。在甲戌本保存的16回中,其中8回有双行小字夹批,另8回只有侧批,它说明甲戌本也是一个拼抄本:只有侧批的底本是曹雪芹的稿本,有小字夹批的底本是初评整理本  相似文献   

3.
归属问题无较大争议的脂批与畸批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差异.由这些差异可反推出"庚辰本"未署名的眉批与侧批大部分为畸笏所作;"戚序本"回前回后评大部分出自畸笏之手,其余出自立松轩之手;"蒙府本"独有的侧批为畸批.从批语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畸笏是曹天祐,脂砚斋是史湘云,立松轩是怡亲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流传情况和各种红学历史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作为新红学重要理论基石的《石头记》脂观斋批语,决非出自乾隆时代或作者生前,而是嘉庆中叶以后的产品、程高全壁本作为一种白文本出版,正体现了乾隆时期《红楼梦》传抄本的本色;而脂观斋则既不是曹雪芹的至亲好友,也不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他的批本是嘉庆末年才首次登上红坛的.因而脂本之所谓甲戌、己卯、庚辰,也就不是乾隆甲戌、乾隆己卯和乾隆庚辰,而应是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和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整个脂批主体的署年均应按照新红学家的论断推后六十年。  相似文献   

5.
童力群 《南都学坛》2006,26(1):48-51
戚沪本不是白文本,有正本上的狄氏批语有其来龙与去脉,有正本上的多半批语与狄氏无关。戚沪本早于程甲本,庚辰本早于有正本。讨论有正本的正文及批语,不能回避不利于程前脂后论的例子。讨论有正本的批语,必须涉及其底本戚沪本,必须兼顾大字本与小字本。只要全面正确地研究有正本,所谓“民国初年的脂砚斋依据有正本制造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的论点就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程本与脂本的真假问题,是近年来红学界论争的焦点。本交通过大量确凿的事实,证明脂本庚辰本是从程甲本抄录而来。庚辰本文字的错讹脱漏,皆因抄手水平低下,工作态度马虎又随意擅改原文选成的。由此论断脂本是晚于程本的伪本,造伪者就是脂砚斋。脂批是完全靠不住的。并认为欧阳健在红学研究领域的突破是真正的学术事业,具有划时代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笑”取乐脂批的辨认、流露出的情感趣味和其认读价值三个方面,对脂批中独特的“一笑”取乐批作了简要论述,指出:这些批语表露了批者的爱憎情感和审美趣味,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方面对此类批语作出正确、公允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立松轩的批语本来写在他的手钞本《石头记》上,王府本(蒙府本)就是松轩本的过录本。他的批语,批注侧批和总评三者总数竟达八百二十七条,这些批语虽写在雪芹、脂砚身后,但却在畸笏的生前,它提出了后三十回原稿的问题,远非道光以后的评点派各家的批语可比,与“脂批”相对待,立松轩的批语完全可以称之为“松批”的。“松批”的发现还证  相似文献   

9.
脂批中“深得《金瓶》壹奥”条,甲戌本作“写个个皆知”和庚辰本作“写个个皆到”的差异,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在不同的认知和思考下形成的:“写个个皆知”是脂砚斋对曹雪芹删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的响应;而“写个个皆到”则是畸笏叟主导《红楼梦》批点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原有脂批作出的调整和修改。脂批所认为的“《金瓶》壹奥”是指“全无安逸之笔”而言,是对世情小说的叙事手法细腻性特点的体察。  相似文献   

10.
欧阳健 《南都学坛》2004,24(1):43-48
脂本所题干支,体例混乱,疑点甚多,独标"乾隆二十一年"的墨笔批语,明显出于后人所加,"不能盲目轻信"。从涉及"近"今"内容的大量脂批中,可以感受脂砚斋的"时间感",表明他是在《红楼梦》流传很久以后方加上批语的。有的脂批更是批在光绪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1911年石印的有正本,是狄葆贤加批的新批点本.其批语有相当部分是针对久已风行的<红楼梦>评点的.脂本与有正本相同或相近的批语,大多是源于、晚于有正本的;脂本中少量"极关紧要之评"之为有正本所无,是因为它们是为印证胡适的"曹寅家世"说、"高鹗续书"说,在民国年间炮制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中往往有一些名家的批校文字,内容有:评论圈点、笺注故实、讲解词句、增补辑佚或探源发微。由于这些名家学者学有根底,识见卓越,博涉多通,使得他们的校勘及批语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也正由于名家的校勘和批语使得该文献有了较高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甲戌本”与“庚辰本”不是脂砚斋的二评本与四评本,两个本子有不少相同的错字,它们来自同一个带有错字的底本。甲戌本与底本之间还有一个“工作本”,“工作本”按照底本过录后,增补了来自别本的异文和批语,又经重抄,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甲戌本。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中人们一直关于脂批本与程高本孰优孰劣争论不已,就脂批本而言,也不能遽然得出结论就是曹公的原创,因为在“脂砚斋”们的批点过程中有过修改加工,在传抄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错讹。程伟元、高鹗在出版印刷过程中对曹雪芹原著进行了修改,所以程高本也并非一无是处。以王熙凤女儿之谜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通过比较分析,脂批本并非完美无瑕,而程高本则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这要求研究者要依据文本,进行实事求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1959年发现的《红楼梦稿》,为杨继振在光绪年间所伪造。它既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稿本”,更不是程伟元、高鹗修改过程中的稿本或付刻的底稿。梦稿本偶尔抄入的批语,证明胡适后来认定的有批语的抄本才是“真本”、“原本”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脂本中有关曹雪芹生平家世的批语,也因此获得检验其真实性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首先是要尊重曹雪芹和《红楼梦》,尊重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修改。脂批扰乱了人们对可卿的正确解读,研究秦可卿必须绕过脂批。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非正常死亡。不能说作者写的秦可卿是个败笔,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桃花扇》现存最早的刻本康熙间介安堂刻本中有大量的眉批和出批,其中的多数批语试图挟发剧作的文本构思.这些批语对该剧文本构思的抉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节结构的抽绎、艺术笔法的约括和人物塑造的诠解.介安堂刻本后的《桃花扇》的各种清刻本和民国间的整理排印本,对于该种刻本中的大量眉批和出批,都基本予以保留.这些批语对于读者阅读、接受和理解《桃花扇》有很大启发和帮助,具有特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是吴方言,曹雪芹不喜用"阿"字,通部《红楼梦》无在人名前面缀"阿"字的习惯,己卯、庚辰两脂本出现的"阿荳",应为后人所加;脂砚斋"阿凤""阿经过否""阿癐癐"等批语,表明他是在吴方言区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人,由此抽引推求,似可寻绎出其作伪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9.
"阿"是吴方言,曹雪芹不喜用"阿"字,通部《红楼梦》无在人名前面缀"阿"字的习惯,己卯、庚辰两脂本出现的"阿荳",应为后人所加;脂砚斋"阿凤""阿经过否""阿癐癐"等批语,表明他是在吴方言区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人,由此抽引推求,似可寻绎出其作伪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20.
说“真有是事”——读脂批随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看脂批《石头记》,可以发现脂砚斋在不少地方写了这样的批语:“真有是事”、“真有是语”或“有是事”、“有是语”。例如,当林黛玉进了荣国府,被领到贾母住的正房大院时,“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才刚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栊……”。在“争着打起帘栊”的旁边,甲戌本批道:“真有是事,真有是事。”那末,能不能认为,凡是有这类批语的地方,就都是指曹雪芹写的是真人真事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一看金圣叹是怎样批点《水浒传》的。下面,就节引金批《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里的一段,方括号中的话是金圣叹的批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