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生产力布局的条件生产力合理布局是本世纪末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条件。要使生产力布局合理,取得好的效益,除了需要有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布局原则外,还需要全面了解制约生产力布局的客观条件和因素,掌握有关这些条件和因素的系统资料与数据,并正确估量其作用。下面以工业为例,对制约其布局的条件与因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叫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现的这一引起整个社会科学发生了根本性革命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仍然有效?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是否还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以及在这对矛盾基础上产生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些矛盾性质有什么变化?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对这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伟大领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模糊观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 一、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的问题放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首要地位,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一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一生。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开拓者。由于他一贯主张“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要独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终于使他在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遂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这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  相似文献   

5.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在揭示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揭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规律。(二)应该把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当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提出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真理、创造价值。其真理原则主要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辩证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规律。其价值原则主要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人类追求崇高的理想社会的精神需要;满足中国共产党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一开始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深刻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指出:“马克思主义把科学规律——无论指自然科学规律或政治经济学规律都是一样——了解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这里,斯大林明确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无论自然规律或经济规律,它们都独立地存在于人们的意志之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只能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谁违反客观规律的要求,谁  相似文献   

8.
浅论中国社会对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少数青年对此不大理解.本文试图就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马克思主义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阶段,同一切事物有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一样,有其规律性。马克思把社会发展阶段的这种客观规律性称之为“自然的发展阶段”。即同自然法则一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活动的产物”,具有连续性,继承性。“人们不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出发,论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与选择的必然结果,进而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作为生产力首要的决定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表明,只有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按照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使生产力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那么,生产力有哪些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生产力规律是什么?怎样按照生产力规律发展生产力?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说不少人知之不深,甚至知之不多。在迎接第十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之际,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以作抛砖引玉,就教于师。一、生产力发展规律马列主义充分论证过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但没有系统地阐述过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因此,在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时,有的人…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的发展犹如江河流水一样,按其客观规律运行,有一定的流向,流速、流量,笔者称之为商品经济流。现代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是生产力诸要素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由流动,汇集构成一定时间、空间的最优化组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本文从商品经济流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动的规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贺盛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它的实质是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来构架经济流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以...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它是客观规律;也有人认为,计划是主观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什么计划现象,因而怀疑它是一个客观规律。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也有人认为,这里包含了两个不同的规律,“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按比例”则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应当把它们分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通过改革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密切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我们开始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而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形式。深入研究这一具体形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受到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文化的继承性,即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的制约;二是文化的时代性,即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我们应当为建立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一文。文章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会使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矛盾的,因此,它是不适用于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夺取政权,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逐步地剥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使社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要解决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而要建立一个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则首先必须正确理  相似文献   

20.
把中国发展起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遵循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一直重视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