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诸多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许多经典的学说,例如"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选择模型"、"施恩(Schein)从不同的人的具有的天资、动机、以及个人价值不同提出了'职业锚'理论"等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模式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模式.对于循环经济思想,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提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观点,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概念,但是,他的循环经济思想已经十分清晰.马克思提出这一思想要比美国经济学家早半个多世纪.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人类与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先后经历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到51%,跨入了普及化阶段.1965到1990年,东亚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增加到17%.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爆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近30年来美国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积累的集中爆发,其中产业结构失衡也是一个重要的根源。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应该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呢?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高举经济全球化的旗帜,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在客观上给经济落后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而美国自身的制造业却出一、过去30年美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的深层次原因.采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中国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对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工业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大量引进外资导致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深刻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人民设计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统计学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59年美国Lehmann教授编写的《统计假设检验》(第一版)一经出版,它立刻成为统计学中的经典教材,享誉世界騄。这本书在中国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曾经当过Lehmann教授老师的我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融资早期理论 对于项目融资理论的研究文献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内容主要涉及50年代美国得克萨斯油田的开发,这是项目融资的诞生地.参考资料来源于杂志论文,著作不是太多.比较有名的学者当推White和Nevitt.Nevitt研究领域是融资和租赁及美国的项目融资.两人之前最有名的是Wynant的研究,主要涉及项目融资资产负债表.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主要是历史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不用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任浩  祝玉斌 《统计研究》2006,23(8):71-74
一、国际券商收入结构演化趋势———以美国为例(一)美国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演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证券公司①在证券承销、交易经纪等传统业务以外,大力拓展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并购咨询等创新业务,以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创新业务的兴盛和发展,美国券商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表1可看出,传统业务中经纪佣金收入从1975年50%下降到2004年16·4%;自营业务收入从1975年15%上升到1988年25·6%,后又回落到1998年12·4%,并基本保持在该水平,2004年为11·8%;承销业务二十几年来维持在8~13%的水平上;而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呼唤农民工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后期到90年代,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现成为20世纪后期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大规模并持续不断的"民工潮"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村,甚至整个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多数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而美国经济却奇迹般地持续扩张,国际经济学界一致认为美国经济步入了世界经济的新时代,即美国的"新经济"(New economy).其表现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近十年之久并大幅攀升,走出了20世纪70-80年代长期不景气的阴影,与此同时保持了低通胀、低失业和财政赤字逐步缩小同步并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特征有明显弱化的趋势.美国的新经济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这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1998年以来,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通货紧缩,有的学者称之为"缩长",以便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账"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从南海之滨到渤海湾 沿海开放→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由此开始了深圳神话般的发展奇迹.上世纪80年代,还是这位老人,通过对国际局势的观察,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在这一判断下,中国可能迎来一个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必须抓紧时间搞建设、搞开发.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自力更生"的封闭式经济重新融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并凭借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亲商政府的大力推动,大量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迅速抓住世界特别是东亚产业转移的机会。短短20余年,无论是在美国、欧洲、拉美、  相似文献   

15.
令人类骄傲的20世纪,人类在征服自然、探索未来方面取得了无数重大成就。伴随人类前进的步伐,质量管理的发展在“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前。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人们开始了对产品的严格检验,并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进而由“工长的质量管理”又发展到“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事后检验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的30年代到50年代。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  相似文献   

16.
一、价值工程的现代战略思想与观念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和美国企业营销专家罗德明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4C理论,均充分体现价值工程的现代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山东统计》2009,(5):17-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国内旅游收入从1990年的5.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908.5亿元。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山东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大省,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化石燃料的世纪。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石油就取代了煤,成为世界能源经济的主导。由于人们对城市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心,天然气在20世纪最后的10年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在1999年超过了煤。人们普遍看到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找其他能源。  相似文献   

19.
美国正处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至今年2月底,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07个月,打破了20世纪60年代持续增长106个月的记录.美国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针对经济发展的变化,美国统计界逐步认识到,原有统计方法已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革统计方法已迫在眉睫.1999年10月底,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计算机软件的营业性支出不再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即中间投入,而是按照联合国1993年国民核算体系的要求,将它作为一种投资活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还对1978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使得历史数据具有可比性.1999年底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劳工部分别公布了GDP和劳动生产率的调整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中观经济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增长的超长持续伴随着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低财政赤字,表明美国经济的运行突破了传统的菲利普斯运行模式,这引发了学术界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争论,如何认识新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新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长期增长和经济转型的影响,并制定推进新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是新世纪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