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几乎所有的论著都以<遵义会议决议>、<决议大纲>和陈云关于遵义会议的<传达提纲>等文献的记载为根据,认为遵义会议没有改变我党的政治路线.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通过对遵义会议前后现存的大量史料和红军在创建川黔边根据地实践中的政策和策略,进行全面、深入考察,认为遵义会议不仅转变了党的军事路线,而且也转变了党的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2.
1930年,红一方面军的指挥者毛泽东面对强敌的进攻,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在罗坊会议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使弱小的红军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战争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有声有色的历史剧,在红军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入黔和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过贵州所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然而,就在我们放眼遵义会议之于中国革命重大影响的全景画面时,却往往忽略了红军长征入黔对于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及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当我们具体论析与此有关的历史事实时,便会清楚地看到,自从1935年红军长征入黔开始,贵州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程度,为贵州辛亥革命所不及;而最有意义的是,它完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贵州社会并未完成的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正如我省许多学者已经达成的共识:贵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由此而开始.下面具体对此论点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我党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党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的工作制度。党的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和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关于红军长征前和长征中是否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就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知道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但对陕北苏区和红二十七军却并不知晓,这主要与陕北苏区形成的时间有关;第二,关于红军长征战略方针转变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湘西—川黔边—川黔滇边—川西—川陕甘—陕北”,笔者认为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川黔边—四川—川陕甘—陕北”的转变,除此之外常常被研究者认为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只是一些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遵义会议为什么只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错误,而没有涉及其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呢?主要原因有: 1.由于当时战争形势紧迫,主要矛盾是解决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对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顾及不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军事路线问题,是涉及红军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会上激烈争论的中心内容。军事问题的争论,首先是从总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开始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转变。但遵义会议所完成的这一伟大转变,在遵义会议期间并未全部体现,而是在非常艰辛、曲折的斗争历程中,通过苦干次政治局会议及战斗、战役,才得以实现的。就是说,遵义会议前后党的一系列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红军进行的战斗,无不是遵义扩大会议的酝酿、准备、补充、实践,再总结、再发展的具体行动,直至遵义扩大会议决定的行动方针胜利实现。可见,完整的遵义扩大会议,经历了一段历史时期。而这段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扩大会议的酝酿与准备阶段;召开与决议阶段;总结与胜利阶段。  相似文献   

8.
上午听了刘老的发言和其它同志的讲话后我得到很大启发,我学习得也很不够。十二大客观地总结了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制定了现阶段我党建设的方针,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层新老合作的交替,这次会议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用七大与这次大会相比是正确的。七大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的道路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马列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全党的统一,为党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大会制定的全面开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幅员辽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客观上为我党进军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日本投降后,我党即派部队出关作战略侦察。1945年9月19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对党的战略方针与部署作出重大调整,确定党的新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随即从山东等地调派大批军队和干部开赴东北。11月中旬,根据国内斗争形势和苏军态度的变化以及我军进入东北后面临的新情况,刘少奇又及时地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指导东北我军创建东、西、北满根据地,为夺取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共在领导赣西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中创建的武装力量,随着革命的现实需要不断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地方武装,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立三路线"的影响下,苏区地方武装几乎被"绝对集中"到主力红军中,这充实了主力红军的力量,促成了红一方面军的组建,但地方武装的削弱也使苏区遭受损失.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罗坊会议在一系列争论后实现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也使苏区领导人深化了对地方武装规模和功能的认识.在反"围剿"作战中,中央苏区地方武装恢复和健强起来,在规模上能够与主力红军保持一定的张力,形成较为稳定的武装层级体系;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承担起动员组织群众、护卫地方政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等任务,成为苏区群众组织、武装起来的重要载体和中共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政策是党的生命.党的政策能否持久地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党的存亡.邓小平同志汲取我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策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的思路,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发展的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福建省上杭县的古田,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次会议对我党我军建设,尤其是政治思想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次会议的决议,已做为我们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而载入史册。 古田会议的召开,和毛泽东同志息息相关。古田会议就是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是我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矛盾的开端孙国福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抵制了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领导,摒弃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这次合作“酝酿时间很长,差不多‘九·一八’后就逐渐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在重谋国共合作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表现了很大的主动性,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其中从“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完成抗日大业,奠定了基础。我党这个方针的转变,是几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林苹 《学术论坛》2007,30(7):43-47
红军长征经过的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长征是党的左倾负责人处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失误的结果“九·一八”日本侵略者的枪声唤醒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全民族各种形式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要求。然而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蒋介石政府却推行一条“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中国北部半壁江山,日寇气势汹汹,如入无人之境;而整个南中国却激烈进行着上百万军队的大规模内战。国民党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是一条置中华民族于水火的政策,这一政策不改变,中华民族就没有出路。蒋介石是内战的罪魁祸首,动用大量军队围剿红军,而我党只是被动地进行反“围剿”。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只有转变政策,团结一切力量,实行逼蒋抗日方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适应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潮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国情,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据此阐明了在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研究制定了符合这一阶段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要成果,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  相似文献   

18.
论长征前期周恩来在“三人团”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刘中刚孔凡铜在红军的长征史上,“三人团”作为前期的最高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周恩来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更是在其个人乃至我党的历史上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9.
这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第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五年规划,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全面而具体的体现。它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既确定了发展的方针、目标、任务,又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举措。强调“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里,我着重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一内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根据时局发展的需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把革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一改编,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日战争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并最后赢得了胜利,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因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这一事件,就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