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与微信     
<正>有读者留言问,开了不到一年的微博,粉丝数在前一阵子超过了千万,作何感想,同时还问我用不用微信,觉得如何,号码是啥。除了"号码是啥"以外,我的回答如下:个人觉得把微博粉丝数太当真是一种自欺欺人和自我催眠。别人我不评论,至少我这数目中,一定有不少僵尸粉、莫名其妙粉和不活跃粉。总之肯定有水分。我也不怕自黑,这世上哪会有那么多人真正愿意"粉"你。当然,只要你愿意,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粉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里,"粉丝"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同时"粉丝"现象也上升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以"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促使"粉丝"行为形成的心理需求层次,以及在全球化环境中,"粉丝"相互联系构建的阐释性社区及其特点,最后还分析了"粉丝"在后现代文化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梅德韦杰夫、卡梅伦……这些国家领导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并且还互相添加关注,成为对方“粉丝”。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开通了微博,“微博外交”已经成为了国际政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没关注她,你一定有好友关注了她,她也许不想红,但她就是红了。最近,又有一个人在微博世界里掀起了一些风浪,聚集了很多人气和粉丝。4个月,超过60万的粉丝量,这其中甚至有很多明星名人关注了她的微博。她就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  相似文献   

5.
王小柔 《社区》2014,(11):60-60
有天晚上,我闲得无聊,开始刷新微博,看看那些我关注过的百十来号人这个时间点都在发布什么。对于“加关注”这件事,其实来得挺不情愿的,因为那些道听途说只打过一两个电话的人也会无比热情地要求跟你彼此关注,虽然我一点都不明白多一个粉丝少一个粉丝对一个人的名誉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微博了解认识更多的明星,由此出现了粉丝现象。通过对微博粉丝的偶像选择以及微博手段的心理敏感的研究,帮助人们理解这类独特的粉丝群体对具体偶像群体的青睐、偏好及其部分原因。该研究能为微博广告的投放、微博手段的推广、微博相关产品的开发等微博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思羽  陈红 《社区》2012,(21):14-14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碘街道牡丹社区工作人员小吴最近养成了一个新习惯:白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查看新的粉丝和评论,并及时回复;晚上回家,手机不离身不关机,随时打开微博“刷一刷”。“自从咱社区开设微博以来,每天更新微博内容,及时发布并回复信息已经成了习惯,也成了一种乐趣,有时候我半夜醒来还忍不住刷新一下呢!”提起微博,小吴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8.
高校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时下最为火热的网络新媒体,具备门槛低、易互动、及时、真实等优点。目前不少国内高校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因此,高校须对微博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利用其培养并管理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活动,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微博现象”与“粉丝现象”,选取安徽省6所地方本科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群体视角分析大学生微博粉丝的共性特征,探讨其与社会微博粉丝群体的差异化.结果显示:大学生微博粉丝具有微博使用频率高、性别差异化明显、年龄呈中间化趋势、关注对象及关注内容多元化等特征,与《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存在诸多差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指出了大学生微博粉丝群体特征产生的原因:一是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心理满足;二是追求社会互动,拓展人际网络;三是追逐偶像,实现平等对话;四是倾向朋辈传播,存在从众心理;五是话语权诉求,社会参与意识高.以期为高校加强官方微博建设,有效引导、管理大学生微博粉丝群体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成才与就业》2011,(10):3-3
让现代都市人头疼的9件事:1.有工作,没生活。2.有爱人,没爱情。3.有微博,没"粉丝"。4.有住所,没住房。5.有存折,没存款。6.有名片,没名气。7.有加班,没加薪。8.有职业,没事业。9.有娱乐,没快乐。——正了巴经的微博  相似文献   

11.
你会焦虑吗?焦虑怎么会成为经济体?曾几何时,忽然发现焦虑这个情绪悄悄的出现在周边,而且越来越频繁,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焦虑,只是程度不同,我们都会在不同时间因为事情的发展或者预期的不确定产生焦虑的情绪。但是由于移动技术的进步,整个世界碎片化后,焦虑成为几乎时时会听到的一个词。在微博年代,每个人喜欢在微博晒幸福,朋友看到表面上必须"赞"一下,但是心理的潜台词几乎不会有什么好话,这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基本心态(我们的心里面都住着一个小恶魔)。然后随着微信人手一个,负能量终于在手机得到充足养分的土壤后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2.
曼德拉逝世后,围绕其展开的相关话题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和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在微博舆论场中,有关“曼德拉逝世”话题的相关文本,呈现出强烈的互文性特征,各种观点交相竞递,多元交互,以多种互动模式和互文性手段,推动着微博舆情的演变。微博文本的互文性分析,对于探究微博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解析微博舆论的动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2,(5):33
自微博诞生并普及开来,不少城市的社区微博如同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然而在大家还未从这股新鲜劲中走出来时,就有不少社区的微博已处于停摆、打瞌睡状态,且可能长期如此,很难起到服务基层民众的作用。本刊日前搜索某知名网站发现,开办社区官方微博的社区还真不少。平时主要发布一些就业、天气情况等便民信息,兼做一些政府政策的解读。不少微博由于更新得及时或内容有新意,都拥有大量的粉丝,  相似文献   

14.
基于类社会互动和偶像崇拜的视角,对企业家微博的信息质量与粉丝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微博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和可读性均对粉丝与企业家之间的类社会互动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它们对粉丝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对粉丝品牌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信息的可读性对粉丝的品牌态度有直接正向影响;偶像崇拜在微博信息的可读性与类社会互动以及可读性与品牌态度之间均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没想到可以红成这样】 在新浪微博的直男坐标系上,端坐着四位女性粉丝过万的直男才子,他们是万千女性的心灵导师:冯唐、陆琪、韩寒、张嘉佳。 和其他三个人相比,张嘉佳无疑是文艺气质最为浓缩的一位。自2013if-始,他在微博上开写“睡前故事”,前后一共写了33个,总阅读量很快超过4亿,后来集结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边写边哭,女粉丝边看边哭。据出版社统计,张嘉佳的女粉丝,年龄横跨三十年,从90后到60后都有。  相似文献   

16.
填字游戏     
《百姓生活》2014,(6):70-70
童言无忌儿子早恋,妈妈斥道:"你还小,慌个啥?"儿子愤然答曰:"早晨我睡懒觉,你还骂我不小了呢!"3岁的女儿不听话,她妈说:"再不听话把你扔出去,再捡一个回来。"小女孩低声说:"你捡回来的小孩也是不听话的,是他妈不要的!"中了麻将毒一次,爸爸写了个"口"字问儿子:"这是个啥字?""白板。"爸爸又写了个"东"字,儿子说:"东风。"爸爸气得打了他一巴掌。儿子哭着用镜子一照说:"你怎么把‘五条’打到了我的脸上?"  相似文献   

17.
李蕊娟 《社区》2013,(2):55-56
她毕业于中戏,却转行做起了自己喜欢的家政。她热衷玩微博,无意中却攀上了公司老总、外交官等大批高端雇主。如今虽然粉丝不到5000人,但几乎每天都能带来签约客户。一年仅靠微博接单,其营业收入就增加100多万元,她也由此成为领军"微博家政"的时尚潮人!  相似文献   

18.
闫薇 《可乐》2011,(3):47-47
"朋友送来一部三星3G手机,说让我用一用,并在微博上介绍一下。我想这不就成广告了吗?现在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广告,我的微博的原则是绝不做广告。我把这部手机送给微博上的朋友,只有一部,如何送?送给谁?请大家出出主意(此事我交给李楠办了)。"这是潘石屹微博中的一条。潘是SOHO中国董事长,也是微博达人。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13,(3):55-56
她毕业于中戏,却转行做起了自己喜欢的家政。她热衷玩微博,无意中却攀上了公司老总、外交官等大批高端雇主。如今虽然粉丝不到5000人,但几乎每天都能带来签约客户。一年仅靠微博接单,其营业收入就增加10O多万元,她也由此成为领军“微博家政”的时尚潮人!  相似文献   

20.
章睿齐 《社区》2011,(6):55-56
真实案例: 晓燕最近疯狂迷恋微博,成了_一个超级“围脖控”。最初,她是被好朋友晓甜拉下水的。晓甜是海派清口笑星周立波的铁杆粉丝,她常常跟晓燕炫耀:“我占到了周立波微博的沙发”、“今天我是第一个转发周立波微博的人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晓燕也注册了微博,刚开始觉得能在名人那儿占到沙发真是莫大的光荣。一旦沙发成功,晓燕能兴奋一整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