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那天,我为全校教师上展示课,执教的是《花潮》一文。教学接近尾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这星期轮到我值周了。第一次当值周生,觉得挺有趣儿的。我站在门厅中央,小手一挥,“你站排!”“你的红领巾怎么不戴?”那真叫一个威风!全校几百名学生站排都归我管,我乐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3.
复信周淑芬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把你的信件转给了我。为了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我特地把《中西文化论争终结的内涵和意义》这篇文章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深感你对此提出质疑是很有道理的。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4.
鲁迅·周作人·胡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初,我在《鲁迅研究月刊》第一期发表了《两峰并峙,双水分流──胡适与周作人》一文;后收入美国李又宁教授主编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第二辑,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1年10月,我又在《文学评论》第五期发表了《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一文。这两篇论文近六万汉字,把胡适跟周氏兄弟的关系分别作了比较研究。这次我把这三位文学大师综合一起来谈谈。大家知道,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周氏兄弟和胡适都是同开风气的人物,各自作出了为对方无法取代的历史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周氏兄弟与胡适,就不了…  相似文献   

5.
孙晓春 《21世纪》2000,(1):38-39
去年秋天,范春萍女士赠我一套由她编辑出版的《绿色经典》,其中收录的都是中外名家有关环境、人口方面的论著,有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也有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后来,范女士又责成我把比尔·麦克基本的《自然的终结》一书翻译过来。把一部在整个西方有着广泛...  相似文献   

6.
读者心声     
于主任: 《作文教学研究》的确是份上档次、有品位的好杂志,她不但是我的导师,给了我许多教学研究的启发与感悟,也是我们全校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2006年,我呼吁我们全校青年教师(35岁以下)都要订阅贵刊,我准备  相似文献   

7.
宋华(绰号小乙)在我接手五甲班班主任的时候,他已是一个全校小有名气的人物了。他曾别出心裁地作怪事:把尿瓶放到教室的门顶上,把活青蛙放到女生包里,将教师的教鞭藏到黑板的上沿……然而他还不是全校的头号人物,所以才屈尊小乙。前任班主任告诉我,对他什么法儿都想尽了。这是一绝糊不上壁的稀泥!宋华也便一直破罐破摔,反正尊严已不是和他相干的事。宋华看到我接手后,大事情没有做,只是喜欢打电游,迟到、旷课也只发生过几次。但我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真相。说不定,他是在观察我。我要以怎样的态度和形象出现在家华面前呢?有一…  相似文献   

8.
1927年胡适得到残抄16回甲戌本《石头记》时,对其来历交代的十分简单。他说:“去年我从海外归来,便接到一封信,说有一部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让给我,我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竟没有回信。不久,新月书店的广告出来了,藏书的人把此书送到书店来,转交给我。我看了一遍,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遂重价把此书买了。”(《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第158页,。以下简称《全编》)胡适的交代如此轻描淡写,如此轻易致信。怎样“重价”“买”的,把钱交给谁了,皆语焉不详。梁启…  相似文献   

9.
孙自峰 《小康生活》2000,(12):50-50
我与《专业户》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读《专业户》,是因为我受《专业户》的影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户的?哪位农家不向往《专业户》?一本《专业户》,一曲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高歌,把时代和青春的音符奏响。我爱读《专业户》,是因为她给了我知识和美的享受;我爱读《专业户》,  相似文献   

10.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95年第5期刊登了刘德隆先生《〈周太谷手迹〉和刘鹗题识简析》一文,对我很有启示。关于《周太谷手迹》照片之事,1984年朱安平先生编辑《仪征文史资料》第一辑时,向我提出要配周太谷墓与太谷手迹照片,这样我拍了故人李兴甫先生于1983年11月送我的《周太谷手迹》照片并被采用。王子淳同志于1993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期编发我的拙作《太谷墓与太谷学派活动》一文时,从《仪征文史资料》第一辑中又翻拍采用,故字形多不清楚。现将我所保存的石印件《太谷手迹和题跋》全部介绍如下,并尽力探讨内在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心中只有你,把你忘记真不容易,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我真的真的好想你,不能让你在心中溜走,心里有了你已足够。”这前《九九情歌》首周推出已在广东厂播新歌榜上榜,并占据着第六位,据悉,《九九情歌》在广西南宁上榜后,在南宁的街头上还出现了盗版CD。  相似文献   

12.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回我自己……”《感恩的心》把我带到了老师精心布置的作业里。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恩我们的父母。以前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但是这一次,我却把它当作一次享受,当作一次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1995年5月下旬,我接受台北中国文学哲学研究所的盛情邀请在那里访问两周,接着又于6月初在历史语言所访问一周。在一次讲演会上会见在那里的另一位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的倪豪土(WiliamH.Nienhauser,Jr.)教授,承他赠以他主持的《史记》英译本第一和第七两册,他问我对胡尔塞伟的考证有什么看法。我说没有注意到这篇论文。承史语所的同仁以它的复印本见示。我回到大陆后才得以浏览一过,写下我的看法以作答复。论文指出《史记·大宛列传》的否定始于清末崔适(1852-1924)的《史记探源》。他是俞秘的弟子,曾任教于北…  相似文献   

14.
一部研究乡镇文化的开创性著作──评《中国著名乡镇文化通》周发源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何畏同志在资料缺乏,可借鉴成果较少的情况下,历时三载,艰苦探索,终于完成了具有开创性价值的学术专著─—《中国著名乡镇文化通》一书。通鉴全书,我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放下《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以下称《深度解析》),我的心仍然久久地被各方言论冲击着、震撼着。我是用了两天时间把这本书仔细读了两遍的,其中有几篇——如对《亲情测试》一课的解析评论,如对武凤霞老师的超文本解读的评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16日上午,一场无情的大火夺去了我班学生王海霞家所有财产,吃的、穿的、用的,一切全没了,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望,大火无情人有情,我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为王海霞奉献爱心。捐助活动过去一周了,仍有师生不断的给王海霞送来学习用品、衣物、现金等,还有的同学写信鼓励她要勇敢的面对困难,王海霞的小脸渐渐地露出了笑容。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主角儿     
《新少年》2006,(11)
我的来信《新少年》的叔叔阿姨们:您好!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推荐课外书刊,我便订了《新少年》。开始时,我只是看杂志中的连环画或漫画,然后就放在家里“珍藏”着。有一次,我在翻书架时,无意中看到了《新少年》中的这样一篇文章《要学会看书》。读了以后,觉得很受触动,便把我“珍藏”已久的《新少年》拿出来看。看着、看着……我竟然放不下了。读了一本又一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我“珍藏”了几年的《新少年》杂志读完了。到了下个月,我竟没什么可读的了!等到2006年发《新少年》时,我突然发现书里有一张评刊卡。我很好奇,就填上意见,…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每单元后都有一个《探究性活动》的教学内容,高一思想政治第一单元安排的综合探究内容是《正确对待货币》。上课时,我按照我的教学经验。先把探究活动的要求讲了一下,就根据教学内容把我认为是正确的标准答案告诉大家。要求学生按我的要求去研究和讨论。可我刚说完标准的答案后,下面就有学生开始交头接耳。  相似文献   

19.
于人生一片茫然,于创作一串盲点,是我国文学界许多人士在当代所共同面临的尴尬与窘迫。我们需要沉思。沉思不同于反思,反思只须简捷地逆向思维;沉思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它必须在价值领域进行寂寞的探究,与孤独相伴,并对苦难和不幸有着义无反顾的承当精神。最近我在沉思中,重温了著名作家王一民创作、且在全国获奖的电影力作《乡音》,别有一番感受。可当我把要评论《乡音》的想法,以及后来写出的初稿,说给人听、送给人看时,几乎异口同声说《乡音》过时了。这使我感到吃惊与震惊。这就益发激起我重温和评说《乡音》的热情。《乡音…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与伴侣》2006,(11):62-63
我是一名中学校长,连续两年订阅了《人生与伴侣》,是《人生与伴侣》的忠实读者,因为贵刊每期都能刊载几篇符合我口味的佳作,读后使我受益匪浅。第6期上半月版一到,我一口气读完《一个也不能少,女教师断手助学血沃中原》一文,侯老师的感人事迹,久久在我脑海中激荡。良知驱使我把此作推荐给好几位同事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