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的突兀文艺社是一个由重庆兼善中学学生发起成立并延伸至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国立剧专、载英中学等多所大、中学的校园文艺社团.突兀文艺社凝聚力强,倾向明确,有刊物,有阵地,其活动持续近十年,并在文学大师茅盾与老舍的指导与影响下,留下了一批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颇具典型意义的校园文艺社团.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举世瞩目,已成为教师、学生追逐的家园。社团和壁报的活动是认识西南联大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社团、壁报活动中,文学创作已成为西南联大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在诸文学活动中,以学生社团创作的抗战文学已然成为西南联大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就西南联大文学社团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专业社团、综合社团和壁报等。在这些活动中,涉及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体裁,抗战内容的创作一直贯穿活动始终。通过研究,西南联大的抗战文学创作蔚为大观,数量巨大、艺术水平较高。这与联大学生、教授合作不无关系。学生社团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或许可为如今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联大剧团"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话剧团,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的第一个话剧社团.联大剧团1938年成立,以演出<祖国>成名,演<原野>登上高峰,后因内部分裂而实力削弱,此后虽有演出但未引起轰动,1942年自行解散.联大剧团奠定了西南联大戏剧发展的基础,树立了云南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演出里程碑,为抗日救亡运动贡献了力量.因此,联大剧团在西南联大社团中具有崇高地位,是云南现代实力最强的几个剧团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  相似文献   

4.
新诗社是西南联大以"诗社"命名的第二个文学社团,在闻一多的指导下,新诗社致力于朗诵诗的创作,在西南联大文学中独标一格,成为抗战及其以后中国时期朗诵诗的一种新因素。其代表诗作是闻山的《山,滚动了》,何达的《舞》、《我们开会》、《图书馆》等。何达是新诗社最成功、最著名的诗人。俞铭传及其诗作的存在,证明新诗社也是多元的。创作表明,在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社是一个具创作实力和特色的社团。  相似文献   

5.
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学社团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文学社团研究的多样性,而且开拓了文学社团研究的新领域。李光荣、宣淑君所著的《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以西南联大文学社团为研究对象,在治学精神、学术追求、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上给予同行研究者以启示,推动了学界在文学社团研究方面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组部、民政部于1998年2月16日共同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组部又于2000年7月21日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社团管理部门抓好社团党建工作,社团党建成了继非公有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大诗人群诞生于西南联大这个特殊的大学校园。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中,西南联大保持了一个相对自足的学院空间。这学院空间所蕴含的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孕育、滋养了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成长与成熟。其诗歌创作也显示出超越时代抗战文学潮流的学院色彩,具有鲜明的学院文化背景。这种学院文化精神要素在诸多方面构成了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独特存在,使其成为1940年代的一个特殊的诗人群体。  相似文献   

8.
试论文聚社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西南联大创作成就最高的社团之一,小说创作是文聚社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首次对西南联大文聚社的小说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文聚社的小说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兼具现代主义,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色;林元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汪曾祺则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文聚社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致东线文艺社的信,发表于一九四○年三月一日江西上饶出版的《东线文艺》创刊号上。该刊目录页上列——“主编者:东线文艺社;编辑者:殷梦萍、张煌。”《东线文艺》为《中文期刊联合目录》所未收,笔者仅见创刊号一期,十六开本,五十页。《致<东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日本否认战争罪行的历史根源孙月华二战结束已过去半个世纪,日本作为战争的发动国之一,应负的战争责任也早有公论。然而,从战争结束至今,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否认战争罪行的逆流。下起民间社团“遗族会”,上至某些政府要员都在处心积虑地美化战争,为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校庆70周年。西南联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国内外相关研究广泛而深入,中国期刊网1978—2008年收录的直接相关论文高达334篇。文献计量学词频分析显示我国"西南联合大学"在研究选题、时间分布、发表刊物、作者地域等方面存在集中趋势和不规律的波动现象,从不同维度折射出了不同时代西南联大研究的多样化特点。西南联大作为一个专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特征,也成为我国学术界1978年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历史缩影,其研究的价值、发现的问题、归纳的结论、提出的使命,为中外学者建构层次更高、程度更深、范畴更广、方法多样、价值多元的"西南联大"研究奠定了探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0月17日,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一个以维护生态环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宗旨的民间社团——广西医科大学“绿色沙龙”悄然成立。当时,“生态环保”还远未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0多年过去了,如今“绿色沙龙”连获“福特汽车环保奖”、“全国母亲河五年成就奖”、“地球奖”等众多国内国际环保荣誉,并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环保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早期的文艺社团和刊物很活跃 ,一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如曹禺、李健吾、吴组湘、林庚、曹葆华等都是从清华园走向文坛的 ,他们与广大师生共同创作了清华文艺的繁荣。此阶段是对清华学校时期 (1 91 1 - 1 92 4)文艺传统的继承 .也为下一个时期 (西南联大时期〕的文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今年10月2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讲话。部分西南联大校友以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四校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西南联大文学研究中,"战争"与"现代性"是研究的两个主要切入口,这自然有其必要的合理性,但也对回答"西南联大文学之所以是西南联大文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遮蔽,在这种遮蔽之下,云南文化与西南联大文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被忽视。西南联大文学是在云南的文化天地中形成并发展的,思考西南联大文学的独特性,云南文化成为必须给予考量的因素。当下研究中对云南文化遮蔽的形成,既反映了学术研究资源的不均,也是研究中一味追求现代性模式所导致的。在现代性的研究模式下,研究者热衷于寻求西南联大作品中的现代性,用时间的差异性遮蔽了空间的文化差异性,这是云南文化缺席西南联大文学研究的根本原因。返回西南联大文学本身的历史境遇,激发研究者的"主体性"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自1910年李元庚第一篇研究中国古代文社的文章的发表,到2006年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社的研究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回顾、总结、历史评价主要成果得失的同时,此项研究存在深层隐患: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未能把文学家和文学现象纳入社团文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的思维误区;历史学家研究社团形成割裂社团历史和社团文学之间关系的形上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至今不易下结论或难以纳入某种逻辑结构中的文人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文本创作未能在研究思路上有所突破。同时,今后社团研究具有四大走向。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何乃英一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50年间,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日本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当局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日本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8.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在饱受了150多年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它的屈辱历史。香港回归,体现了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体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远见性。依据我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9.
张宝珠 《社区》2014,(22):16-17
“百姓义工”创建于2008年10月25日,是一支缘起于民间的群众性志愿者组织,2011年2月在上海市松江社团局正式注册。从最初单一的助老项目发展到目前拥有42个长期运作的品牌项目,“百姓义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志愿者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